景才瑞(1924年6月-2020年3月7日),出生在山西省临晋县(建国后与猗氏县合并为
临猗县)。著名地理学家,“
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获得者,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原教授,地理系创建人。
人物生平
景才瑞曾在西安力行中学、陕西省立西安第二中学、陕西省立
蒲城中学(尧山中学)、陕西省立兴国中学、中正中学,兰州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重庆
国立中央大学求学。
1949年毕业于国立南京大学理学院地理学系,获
理学学士学位,同年在北平考入华北大学部史地系。结业后分配到
天津南开中学任地理教员、政治教员、副教导主任。后调任
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局视导员,天津教师学院教研员,天津师范学院史地系地理教研室副主任、业余部副主任、地理专修科副主任、地理系教研室主任。
1955年选派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研究部进修班进修。
1958年调华中师范学院地理系,先后任地质地貌教研室主任、研究室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李四光研究中心主任。
1965年借调任地质部西南第四纪冰川专业考察队技术负责人。曾任湖北省政协委员、全国高校第四纪地质教研会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兼长江分会副主任、湖北省地理学会理事长、湖北省李四光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湖北省科协委员、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与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兼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主任、湖北省旅游学会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编委兼华中地区主编。
1985年,应邀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出席第一届国际地貌学大会;1987年应邀去加拿大哈里法克斯市达荷因大学出席“晚新生界海平面变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同年又应邀去渥太华大学出席“第12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学术研讨会”;1989年应邀去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出席第28届国际地质学大会;1991年应邀去香港大学交流、访问和讲学;1992年应香港地理学会之邀去香港浸会大学出席“长江流域水患与三峡工程研讨会”,发表“长江会不会成为黄河第二”学术论文,后被香港中华书局出版的《长江水患与三峡工程》一书全文发表;1993年应澳门环境委员会委员黄就顺先生之邀去澳门交流访问;1997年应邀去台湾出席“21世纪科技发展与人才培育国际学术讨论会”,发表“琢玉成器千秋业——论人才培育之道”学术论文后被台湾《中外杂志》(1998年3月号,第63卷第3期)全文发表;提交国际学术会议上的两篇英文文章:“The Glacial Topography in the Area of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和 “Water•logging Disaster and Reduction Measures in the Lake Area in Jianghan Plain,Central China”被德国国际学术杂志《GeoJournal》全文发表;1998年应邀去香港中文大学出席“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学术论文,后被《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杂志全文发表;2001年应邀去四川省成都市出席“青藏高原东缘环境演化与森林生态学术研讨会”,并实地考察了川西贡嘎山现代冰川地貌,发表“论海洋性冰川地貌特色及其地学意义”;2002年应邀去四川省都江堰市出席“第八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并实地考察了松潘草原的山地地貌、卧龙熊猫保护区自然环境的特点。与此同时,先后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学术委员与顾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咸宁学院、襄樊学院、南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兼职教授,襄樊市人民政府顾问等职。陆续在全国上百所大专院校报告李四光爱国主义思想、献身科学的精神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很大贡献的光辉事迹,被《湖北日报》等报导为“用李四光爱国主义精神启迪学生心灵”。《华中师院》报也报道说:“思想性知识性针对性融为一体——景才瑞教授给全院学生上德育课。”
人物逝世
2020年3月7日下午18时55分,著名地理学家、“
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获得者、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景才瑞在武汉家中逝世,享年96岁。
出版图书
主要成就
景才瑞曾受到湖北省科学大会奖励,被授予湖北省高校先进科研工作者、湖北科技精英称号。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湖北省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享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景才瑞在5所中学、5所大学里学习或工作过。长期从事地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先后出版《人类和自然》、《自然地理研究些什么》、《黄山》、《第四纪地质学概论》、《爱国科学家李四光》、《学习李四光》、《景才瑞地学文选》、《冰川·黄土·古人类》、《地球探奇》、《蔚蓝色的行星》等学术著作十部。主编《李四光全集》、《中国科技界一面旗帜李四光》画册、《湖北省志·地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华中地区)、《李四光学术研究》、《中国地学通鉴》中之“地貌卷”等著作十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与科学普及文章300余篇。他多次赴美、英、加拿大等国及台、港、澳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从1950年代开始,景才瑞就致力于
第四纪地质、地貌等地质学科的研究。景才瑞的研究,丰富和完善了黄土冰期风成理论,创造性地解决了黄土地质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对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的研究上,进行了艰苦的野外调查工作,花了大量心血考察论证。庐山、黄山、天目山都留下了景才瑞的汗水和足迹,对这三地的第四纪冰川现象他了如指掌,并且在李四光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又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1965年,景才瑞借调到地质部西南第四纪冰川专业考察队任技术负责人,撰写的考察报告对攀枝花的建设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更为主要的是,当时西南三线建设是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形势下进行的要争取时间早日建成攀枝花钢铁基地。之后,景才瑞积极参与三峡工程建设大讨论,就荆江之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创建性建议,对江汉平原的洪灾内涝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后在实施中效果显著。
1996年景才瑞教授主编的《李四光全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式,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瑞环、温家宝、朱光亚等的高度赞扬。
2011年12月,被
湖北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2016年8月,在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上,景才瑞荣获第七届“
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
此外,景才瑞还被
华中师范大学评为先进老人标兵,被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科协工作金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