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水(1876~1937),号楞根,自称了幻头陀,法号心源法师,福建福鼎县西阳马洋村人。是佛教临济宗派一支在福建怡山长庆寺(即西禅寺)第五十八代传人,是福建名僧之一。俗姓张,因家贫,受管阳象山寺济施。刚满周岁,象山寺住持道由和尚(又名天成和尚)见之,称道:“此子,法器也。”其父于是将他送象山寺,由碧嵩和尚抚养。5岁,瑞云寺秀崧老人为其剃度;7岁聘名师授读。15岁到浙江锦屏山常宁寺,依晓柔法师为其受具足戒,遂深研毗尼学。18岁,任福鼎瑞云寺住持。智水20岁游参诸方,得法于福州怡山长庆寺妙湛禅师,光绪三十年主怡山法席。不久,回归瑞云寺,参与修葺大雄宝殿和千秋堂,修建华藏楼、净业堂、钟楼、介亭等,使寺貌焕然一新。
智水(1876~1937),号楞根,自称了幻头陀,法号心源法师,
福建福鼎县西阳马洋村人。是佛教临济宗派一支在福建怡山长庆寺(即西禅寺)第五十八代传人,是福建名僧之一。
俗姓张,因家贫,受管阳象山寺济施。刚满周岁,象山寺住持道由和尚(又名天成和尚)见之,称道:“此子,法器也。”其父于是将他送象山寺,由碧嵩和尚抚养。5岁,瑞云寺秀崧老人为其剃度;7岁聘名师授读。15岁到浙江锦屏山常宁寺,依晓柔法师为其受具足戒,遂深研毗尼学。18岁,任福鼎瑞云寺住持。智水20岁游参诸方,得法于福州怡山长庆寺妙湛禅师,光绪三十年主怡山法席。不久,回归瑞云寺,参与修葺大雄宝殿和千秋堂,修建华藏楼、净业堂、钟楼、介亭等,使寺貌焕然一新。
民国元年(1912年),浙江宁波天童寺寄禅大和尚(八指头陀)创建
中华佛教总会,智水出席成立大会。同年,被福建佛教会派往霞浦整顿佛教组织,并依该县政府规定,改立霞浦佛教教会。民国2年,北洋政府颁谕举办大雄普利胜会,智水被遴选进京参加。与会各僧须写一篇表文呈览,智水所撰名列前茅。至法会圆满时,获奖“玉如意”一把和《频伽藏经》一藏。民国17年,榕城绅老礼请主怡山长庆寺,智水本不思复任,但聘贴迭至,遂复往西禅寺任方丈。智水在怡山传授三坛大戒,并与监院大师证亮等重修“明远阁”,开辟“寄园”和“放生池”。民国22年,智水被聘为
中国佛教协会福建办事处主任,在处理闽省佛教事务以及保护名胜古迹、寺宇山场方面均卓有建树。是年,间接协助秦屿土豪劣绅林步蟾反对共产党,致书国民党福建省政府,致使浙江保安团一个连前来福鼎“围剿”沿海革命根据地,使革命受到重大损失。
民国26年(1937)4月,智水应鼓山涌泉寺圆瑛法师弘传寺戒之请为教授,事毕回山,微觉神疲,5月3日端坐圆寂,葬于怡山无量光塔。是年6月,瑞云寺分骨迎葬。智水重视戒律,尤精研于天台宗,擅长诗词、书法。著有《凤山十六景诗》、《佛陀救世精义》及《华藏楼诗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