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一个科技概念,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对传统设备进行改造,进而让其拥有智能化的功能。智能化之后,硬件具备连接的能力,实现互联网服务的加载,形成“云+端”的典型架构,具备了大数据等附加价值。
智能硬件是以平台性底层软硬件为基础,以智能传感互联、人机交互、新型显示及大数据处理等
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征,以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硬件为载体的新型
智能终端产品及服务。随着技术升级、关联基础设施完善和应用服务市场的不断成熟,智能硬件的产品形态从智能手机延伸到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车载、医疗健康、智能无人系统等,成为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交汇点。
智能产品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基础平台,综合建筑装潢、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等技术,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集成为一体的高效、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
智能电视
智能电视是具有智能操作系统的开放式平台,通过互联网连接,不仅可实现一般电视的播放功能,更可在智能应用程序APP自行下载、安装、卸载各类应用软件,持续对功能进行升级和扩充的电视机的统称。
智能汽车
智能汽车就是在普通汽车的基础上增加了先进的传感器(
雷达、摄像)、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通过车载传感系统和信息终端实现与人、车、路等的智能信息交换,使汽车具备智能的环境感知能力,能够自动分析汽车行驶的安全及危险状态,并使汽车按照人的意愿到达目的地,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目的。
智能手环
智能手环是一种
穿戴式智能设备。通过这款手环,用户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部分还有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手机、平板、ipod touch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
智能手表
智能手表,是将手表内置智能化系统、搭载智能手机系统而连接于网络而实现多功能,能同步手机中的电话、短信、邮件、照片、音乐等。2013年3月媒体报道,苹果、三星、
谷歌等科技巨头都将在2013年晚些时候发布智能手表。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urrent Analysis分析师艾维·格林加特(Avi Greengart)认为2013年可能会成为智能手表元年。
智能防丢设备
专注于
物联网技术与产品开发的Linquet公司发布了新一代基于云的智能防丢解决方案,通过软硬整合,实现将手机、自行车、钥匙、钱包甚至宠物等现实世界的一切事物进行相连。Linquet能自动适应用户的生活方式,当相连物品超出一定范围时,还会自动提示用户。
智能蓝牙耳机
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机支持蓝牙功能,蓝牙耳机已成为手机的必备选件。同时,随着支持MP3播放的立体声蓝牙耳机的推出,蓝牙耳机已能够同时连接到蓝牙移动电话和音乐播放器,这必将给蓝牙应用带来新的亮点。
硬件门派
百度
百度采取扶持外部产品,内置百度服务,形成开放生态的思路。
百度在服务于健康云的dulife智能硬件设备品牌,咕咚手环、Boom Band手环等明星产品位于其中,推出的BaiduInside平台成为智能硬件行业大事件。在技术布局上百度自己还拥有多项智能硬件专利,涵盖
智能眼镜、
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在技术之外,百度与京东合作JD+智能硬件计划,与强势渠道结盟;与TCL合作力推TV+
智能电视有望突破100万出货量。还投资了智能家居厂商海眸科技,智能汽车则有Carnet。
腾讯
2014年11月,腾讯开始向智能硬件发展,腾讯发布了路宝APP+路宝盒子,这是一款OBD设备,插入汽车的接口之后与腾讯云连接,可实现车辆诊断、油耗分析、车友社交等功能。
2015年4月28日,在2015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上,腾讯公司宣布推出“TOS+”智能硬件开放平台战略,并正式发布TencentOS系统,同时,腾讯也展示了与多家合作伙伴共同推出基于该系统的
智能手表、微游戏机、虚拟现实产品以及手机四大智能硬件领域解决方案。
360
360成立了智能硬件事业部,拥有360随身WIFI、360智键、360安全路由、
360防丢卫士、360安全手环数款独立产品,同时还与TCL合作推出了
360空气卫士。单品铺量成为360智能硬件的销售手法。
小米
小米在智能手机之外,先后推出
智能电视、智能电视盒子、
智能路由器、米WIFI、米键等产品,它正在力推的智能路由器有意做智能家居的中心,野心不小,围绕MIUI形成一个软硬结合的生态,将MIUI用户量做上去是小米的战术。
阿里
阿里在智能电视领域牵头成立了SmartTV联盟,同时投资华数、文化中国等内容厂商,推出天猫魔盒电视盒,并且与华数合作推出电视支付,要做智能电视生态。在智能家居领域则投资了海尔,与
格力等合作在智能家电中接入了阿里云服务。
阿里的
云服务、产品矩阵、操作系统和商务合作,分别对应到百度、360、小米和阿里的硬件思路,在
智能电视、智能家居、
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等领域跑马圈地已久。
发展趋势
空净类
空气
净化器产品的异军突起绝对是国内智能硬件发展的特例,主要原因是由北京、上海这类特大城市的雾霾天气导致的民众怨声载道,产生的强大需求。
初创团队和跨界公司往往比传统公司更引人瞩目,比如像本属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猎豹做起了净化器、研发半年创造了千万级的众筹成绩、苦研三年的SciX也赶上这一波市场,开始受到追捧。
净化器产品的火爆背后,存在的争议仍然是在实际净化效果。而智能化方面,既不是重点,也没有在智能化方面做出太多花样,简单的配置仍然只停留在通过手机远程进行开关和一定的设置,还不能做到足够智能化地联动。
平衡车
电动平衡车开始逐渐成为很多年轻人的代步工具,从Segway到SoloWheel这样一些海外产品,逐渐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平价化、智能化。玩法也变得更加多样,比如平衡车可以给手机充电,虽然没什么技术门槛,但也增强了一些实用性。
家庭安防
2014年1月份谷歌宣布32亿美元收购Nest之后,围绕家庭空间的智能设备就开始受到更多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关注。用户也相对更早接受此类产品,其中家庭安防类产品国内外出现得比较多。
比如关注入户安全问题的“丁丁门磁”,让门的开关在手机掌握中。再比如欧瑞博因为推出了一款
燃气报警器,开始受到小米的觊觎,抛出橄榄枝;传统家电厂商里比如海尔,在推其uHome
智能家居平台时,安防即是其重要一环。另一类安防类产品品类快烂大街了的就是摄像头,小米、
360家庭卫士、联想看家宝等等,都是此类产品。
虚拟现实
让虚拟现实更加大众化,热潮被吹起的一个推动力是2014年3月份Facebook宣布20亿美元对OculusVR虚拟现实技术公司的收购。之后我们不仅看到了国内有蚁视VR这样的同类技术团队产品出现,同时也看到三星也推出了自己的类似产品,GearVR,虽然三星采取的方式比较取巧,让Note4变成显示屏幕,但也说明,虚拟现实的潮流,主流
消费电子厂商也在追。
像亚马逊年中推出的
裸眼3D手机、国内的Takee钛客等,也是虚拟现实类产品的一种延伸。此类产品也会越来越丰富,但目前最大的缺乏是应用场景和可消费的内容。
酷玩产品
以精细创新,和设计为卖点的产品开始受到追寻新奇酷的新潮消费者青睐。
亲子互动类
和传统快消品一样,给孩子和女人的产品,总是最好卖,最挣钱。所以亲子类的智能硬件产品也不在少数。
四轴飞行器
2014年绝对是
四轴飞行器大热的一年,一方面是由于创业者的加入,比如像亿航这样的团队,其Ghost飞行器比大疆这样的传统大玩家少了一半,让入门门槛降低。
同时,大疆、Aircraft一类的产品价格降低、性能进一步提升之,特别是一体式摄像头配上之后,虽然DIY的体验少了些,但是人人都能很轻松地玩起航拍。
慢慢地,你会发现你周围有一些追求新潮电子酷玩的年轻人开始玩起了航拍,在航拍遇到的问题是,对低空飞行有潜在危险,但也没有具体的管制方式,在市场野蛮生长一段时间之后,相关部门应该会加强管制。
汽车智能化
在汽车智能化仍然在逐渐推进的过程中,一批用于汽车的“智能穿戴”开始涌现出来,成为汽车全面智能化的过渡产物。
此类产品主要有2类,一种是车机类,主要是基于Android平台的汽车车机越来越多,在深圳有不少第三方团队在做此类产品研发,用于汽车后装市场。
另一类是通过OBD通用数据接口,获得汽车的油耗、速度等常规数据,同时加入
GPS模块,不仅让汽车通过一个小配件可以进行GPS轨迹的记录,同时可以对驾驶习惯等进行大数据分析。
纯电动汽车
汽车在智能化领域的两个大方向是电动化和互联网化,在新能源发展方面,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的汽车产品越来越丰富。
且不说这一年Tesla在国内发展的风生水起,与银泰SOHO等地产商、民生银行、
中国联通等合作建目的地充电桩。
手表手环
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仍然没有在这一拨热潮中降温。三星、LG、SONY等厂商继续迭代智能手表产品。
在国内市场,Inwatch、土曼、果壳电子的智能手表也在继续迭代,思路也更加成熟,比如果壳电子开始重新定义产品的设计,改为圆形表盘。
产生影响
在未来10年物联网将带来一个价值14.4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很多智能硬件产品应用都可以在万物互联时代找到自己的新位置,智能硬件创业者在物联网时代正面对着不小的挑战,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已经从单个变量增长到好几个变量,这既是行业转变的思路,更是进一步发展的挑战。
与以往不同,物联网时代将要面对一个更大的挑战,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已经从单个变量增长到好几个变量。物联网时代改变了行业创新模式,小的公司也可能变成一家很伟大的公司。
物联网为万物沟通提供平台,涵盖智能医疗、智能电网、智能教育等多个热点行业应用,还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息息相关,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物联网被认为是继房地产、互联网之后的下个经济增长点,自然成为了海内外资本市场和国家政府的关注热点。
智能硬件作为物联网的关键组成元素,也一并走红起来。投中集团最新统计显示,2014年国内已经有25家硬件厂商通过VC等方式实现融资。
智能硬件行业即将迎来井喷式爆发。根据Gartner预测,相比2014年,今年全球互联设备将达到49亿台,增长30%;2020年规模会达到250亿台,思科认为是750亿台,IDC预测则是500亿台。
我国现状
智能硬件发展进入市场启动期 智能硬件市场认可度在2014年以前长期静默,在 去年的强势调整下,即将进入冷静发展的时期,资源将 向大平台聚集。 2007年iPhone的出现,在重新定义手机的同时也 重新定义了移动互联网,2012年SmartWatch的出现,使智能硬件快速进入了消费市场,同时物联网进入了 产品化的时代,2015年产品品类爆发式增长。智能硬 件处于市场摸索期,此时的智能硬件市场发展比较缓 慢,市场处于挖掘客户需求、尝试产品形态以及收集用 户数据阶段。表现出的特征为:
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 优势不明显,微利竞争,用户粘度低。
2016年智能硬件将进入市场启动期,随着产业 链的成熟,芯片、传感器、通信技术、云平台以及大数 据等的有效支撑,智能硬件平台集大数据服务平台搭 建完毕,基于创新的服务类产品逐步成熟,产品差异 化将加大。
发展趋势分析
进入了智能硬件市场启动期,资本、孵化器、技术、 人才、政策等正在向这个行业倾斜,未来智能硬件将会 有如下发展趋势:
智能硬件商家仍将借力众筹出位 目前,智能硬件的商业模式是在京东众筹、众筹 网等平台先搞一轮众筹,借此打造
品牌知名度与影响 力,众筹平台与智能硬件厂商合作相当于为其背书。 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及产品平台与众筹平台牵手,会 有更多的优秀智能硬件项目被甄选出来进入众筹平 台。这是双赢的:智能硬件商家借助众筹平台完成生 产资金积累,同时也借助众筹做推广与营销;众筹平 台则借助众筹与智能硬件商家相互连接,构成“智能 硬件众筹生态”。
软件应用继续跨界智能硬件领域 传统软件及移动APP的发展都遇到了一个瓶颈, 高高在“云上”的应用们虽然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却都是基于手机等移动产品的软件应用,同类应用比比皆 是,用户卸载当前应用的几率很大,随时可以被替代而 失去一个用户。另外,纯APP的变现模式非常单一,智 能硬件全网互联的方式对移动应用们的冲击很大。这 种情况下,很多软件应用开始做硬件突围。在智能硬 件联网上线的同时,软件应用也在入侵智能硬件领域, 未来将会有更多此类应用跨级进入智能硬件领域。
软件应用继续跨界智能硬件领域 一般而言,小商家的发展规律基本符合几何学上 的“点动成线”这个规律,小商家大多都会选择一个点, 再最终“面动成体”,这个时候已经基本成为一个平 台。智能硬件商家起初都是产品一个点,但是小商家 与BAT等大平台不同,为了更有竞争力同时降低成本 不得不进行资源整合,这样多个商家最终联手合作而 成为一个平台,继而成为一个“智能硬件生态”。整体 上,智能硬件领域,正在做硬件的商家通过硬件资源整 合做平台或者生态,没有做硬件的商家将会通过资本 运作来做。
硬件免费模式即将开启 智能硬件的下一步是免费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当前智能硬件零利润,与免费没有太大差距。 ●新材料及新的生产方式会让智能硬件成本越来 越低。 ●免费模式的赢利点在于 “羊毛出在猪身上”。
资本关注重心转向产业链上游 智能硬件能够兴起,与资本助推有绝对的关系。 2014 年创投圈最火热的两个领域即是智能硬件与 O2O,比起O2O炒概念,智能硬件更为实际。2014年 之前,大多投资者都在投成型的智能硬件产品,只要市 场可观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基本都可以投。从2014年 下半年开始,智能硬件的火热让一些投资者开始关注 产业链上游的情况,一些新材料生产商家、声场工厂及 传感器厂家开始受到资本热捧。
商家经营重心 “偏移”制造 将来的智能硬件行业只掌握线上的营销与推广是 很难的,生产以及线下渠道会成为整个行业的重中之 重,因为打算在智能硬件领域立足的商家的经营重心 会向制造方转移。尤其是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 命,传统制造产业会有质的飞升,围绕制造而成的“新型制造业生态”会是将来商业的重点,所有做生态的硬 件智能商家都脱离不了制造这一环。 智能硬件转型重定位 部分智能硬件商家起初对产品的定位会不够准 确,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会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位,然 后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目前,很多智能硬件产品的 一代与二代有着不同的定位,基本上再一次定位能够 更好地体现产品性能及优势。
未来的挑战
同质竞争端倪初现
虽然智能硬件产业尚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但由于关注度高,包括传统制造业、
互联网企业、初创型企业等参与厂商众多。然而目前智能硬件产业发展仍处初级阶段,产品应用服务开发滞后,功能单一,造成国内智能硬件产业发展
同质化竞争端倪初显。以
可穿戴设备为例,我国已有众多科技型企业发布了各自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产品。但智能手表多作为智能手机的配件使用,娱乐化功能也不外乎运动、睡眠监测等,产品差异性小;而智能手环多提供健身、健康及睡眠管理,产品之间差异性也不大。
跨界协同合作存在壁垒
智能硬件产业是以互联网、半导体、智能控制等技术提高传统产业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具有软硬融合、跨界应用等特征。但在企业跨界合作中,存在部分壁垒,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传统厂商的合作存在壁垒。以智能汽车行业为例,一方面,互联网等科技型企业由于政府管控、投资巨大等壁垒很难进入汽车整车制造环节;另一方面,传统汽车厂商不愿意与科技型企业合作,而是自己开发相关智能控制或车载系统。
二是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存在壁垒。这一问题在提供医疗功能的
可穿戴设备上表现尤为明显。一方面,可穿戴设备开发的心率、血糖检测等功能,检测结果不精确,一定程度上并不具备医学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可穿戴设备所搜集的大量人体生命体征数据,经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处理后,需专业的医疗人员给出相应诊疗建议,但由于行业壁垒较高,可穿戴设备与医疗领域的合作较少,降低了数据价值。
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尽管我国在智能硬件产品研发与生产上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明显,但在关键核心零部件环节,受支撑产业的影响,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部分仍然依赖进口。如在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我国电机、驱动器、减速器等关键部件仍主要依赖进口。在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我国在柔性显示技术、小尺寸柔性储能技术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明显。特别是由于国内企业在基础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领域的支撑能力较弱,制约了传感器、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等感知层关键环节竞争力的提升,造成了我国传感器基础薄弱,尤其在制造技术方面跟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全球专利布局与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全球科技变革速度的加快,智能硬件将成为下一个全球竞争的战略要地。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在行业发展初期纷纷将知识产权保护当成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非常重视专利布局。以智能
可穿戴设备为例,波士顿勒克斯市场研究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三星已经成为该领域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2010 年到 2015 年5 月止,在可穿戴电子设备 41301 份专利中,三星占了4%,高通和苹果分别以3%和2.2%位居第二、三位。微软甚至在未发布任何可穿戴产品的情况下耗资 2 亿美元从美国 Osterhout 设计收购了一批与智能可穿戴设备有关的资产和专利。市场尚未成熟,国际巨头就已经开始了“专利装备竞赛”。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外针对我国的专利保护战争将会越来越频繁。因此,国内企业在不断探索、完善智能硬件相关技术的同时,还需提高专利意识,加强知识产权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