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阳街道,隶属于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地处
诸暨市中部,东邻
浣东街道,东南接
暨南街道,西南连
大唐街道,西与
陶朱街道相连,北毗邻
姚江镇,总面积82.8平方千米。2011年末,暨阳街道辖区总人口15.97万人。
历史沿革
唐时,属暨阳县。
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属诸暨县。
1950年10月,设城关镇。
1958年7月,划归城南红旗公社,为第二大队。
1959年3月,复为城关镇。
1989年,安平、和济、城西3个乡并入。
1992年5月,大侣、宜东2个乡并入。
2001年11月,撤镇设暨阳街道。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原暨阳镇辖望云、八一、浣北、艮塔、大桥、南苑、南门、西施殿、福门、江新、上江东、下江东、东兴、江北、祥安15个社区,丫路头、暨二、茅渚埠、浣江、城郊、浣纱、金鸡坞、鶴鹦湾、曲山、新航、詹家山、梁家埠、下坊门、金鸡山后、杨树販、碑亭、应山、凤山、浣南、五纹岭、郭家、徐家22个居民委员会,诸东、东三、同乐上、同乐下、城新、三江新村、新光、暨南、安家湖、郭叶柏、城南新村、邱村、马村、宜东、宜南、金三角、双福、浦阳新村、袁家、侣东、赵石新村、江龙、五浦头、赵家、孙家25个村民委员会,共62个群众自治组织;下设100个居民小组、17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暨阳街道下辖30个社区和21个行政村。办事处驻浣北社区浣纱北路48号。
地理环境
暨阳街道地处
诸暨市中部,东邻
浣东街道,东南接
暨南街道,南与
王家井镇为邻,西南连
大唐街道,西与
陶朱街道相连,北毗邻
姚江镇,总面积82.8平方千米。
人口
2010年末,原暨阳镇常住人口249192人。
2011年末,原暨阳镇辖区总人口15.9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47万人,城镇化率65.6%,另有流动人口11万人。总人口中,男性7.93万人,占49.7%;女性8.04万人,占50.3%;14岁以下2.43万人,占15.3%;15~64岁11.76万人,占73.6%;65岁以上1.78万人,占11.1%,其中100岁以上6人。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5.96万人,占99.9%;有回、壮等24个少数民族,共126人,占0.1%,其中回族32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25.4%,壮族22人,占17.5%。2011年,人口出生率8.04‰,人口死亡率4.40‰,人口自然增长率3.64‰。
经济
综述
2011年,原暨阳镇财政总收入22.38亿元,比上年增长57.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07亿元,比上年增长19.1%,人均财政收入14014元。
农业
2011年,原暨阳镇有农业耕地面积2.89万亩。农业总产值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3%。2011年,生产粮食1.9万吨,其中水稻1.82万吨,小麦0.05万吨。茶叶产量125吨,水果产量3724吨。2011年,生猪饲养量96169头,年末存栏34099头;羊饲养量408只,年末存栏160只;牛饲养量139头,年末存栏131头;家禽饲养量48.65万羽,上市家禽18.55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6232吨,其中猪肉6207吨,牛肉21吨;禽蛋2053吨;畜牧业总产值1.7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1.5%,水产品产量1260吨,渔业总产值1500万元。
工业
2011年,原暨阳镇工业总产值147.1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2.4%;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6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9.39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25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1.3亿元,比上年增长21.2%,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16家。
商业
2011年末,原暨阳镇有商业网点285个。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9亿元,比上年增长8.7%。2011年,进出口总额18.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出口11.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1%,主要产品有纺织品、农产品等。
金融
2011年,原暨阳镇有各类存款余额350.8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80.55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原暨阳镇有幼儿园26所,在园幼儿7745人,专任教师528人;小学17所,在校生23334人,专任教师156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6所,在校生14614人,专任教师97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6所,在校生23654人,专任教师946人,职教中心1所,在校生3587人,专任教师198人;诸暨技工学校1所,在校生1228人,专任教师56人;绍兴护士学校1所,在校生3731人,专任教师53人;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校生374人,专任教师3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51人,专任教师24人。
2011年,原暨阳镇教育经费达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13亿元,比上年增长9.0%,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22.6%。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原暨阳镇有文化艺术团体17个,会员485个;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240平方米。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原暨阳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个,病床300张,固定资产总值22154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466人,其中执业医师1286人,执业助理医师345人,注册护士1303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06万人次,住院手术3135台次,出院病人6.3万人次。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2.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60547人,参合率97.5%。
社会保障
2011年,原暨阳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16户,人数340人,支出143.3万元,比上年增长13.3%,月人均350元,比上年增长15.8%。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29户,人数1229人,支出430.4万元,比上年增长19.1%,月人均292元,比上年增长18.8%;五保集中供养9人,支出13.2万元;农村医疗救助5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75人次,共支出31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3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93万元。2011年末,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0830人,参保率89.1%。
交通运输
暨阳街道交通便捷,浙赣铁路、绍大线、诸东线、浦阳江穿境而过。
风景名胜
艮塔,又名楼家荡塔,座落于市区北端。塔高七层,呈六面形。第一层辟东西两门,二层至七层六面均开窗,系砖木结构。建于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年),至今已400余年。
浣纱石在苎萝山下,浣纱溪畔,相传为当年
西施浣纱之处。系一巨大方石,古朴苍褐。上镌“浣纱”二字。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手笔。南北朝刘宋孔灵符《会稽记》云:诸暨苎萝山,有西浣纱石。《舆地志》、《十道志》、《嘉泰会稽志》亦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苎萝山卖薪女,曰西施。山下有西施浣纱石”。历代文人学士喜作歌骊之行,唐大诗人李白《
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云:“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浣纱石现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名胜辞典》列有条目。1964年原《人民日报》社社长范长江,游览苎萝后时,写有“浣纱石上留踪迹,越女英名传四方”长律一首。如今在浣纱石上方,重修了古色古香的浣纱亭,又修建了游步道和栈桥,还有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的“西施浣纱处”摩崖。
诸暨的西施祠庙,历史极为古老。相传在苎萝山上很早就已有纪念性的建筑。现在有文字可查的,是唐代咸通年间女诗人鱼玄机咏诸暨《浣纱庙》的诗作。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经店口陈延鲁捐资重修,咸丰十一年(1860年)。又毁于战火,其后虽历经重修,但至民国年间已是断垣残壁。民国十八年(1929年),陈锡文等集资再修。
在
抗日战争期间,因遭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西施殿宇大部被毁,唯西施塑像尚存。1958年4月,胡耀邦同志来诸暨时见到的即是西施殿残迹。
文化大革命期间,又彻底被毁。县人民政府根据诸暨人民的愿望,以及海内外知名人士的提议,决定重修西施殿,恢复西施古迹,于1986年9月正式动工,1990年10月竣工。建筑包括:西施殿、郑旦亭、古越台、沉鱼池、画眉桥以及西施塑像和浣纱女群像,其大门为牌楼与宫门相结合的古朴形式,规模壮观。赵朴初、沙孟海、刘海粟、王个簃等著名书法家题写诗词联语。
在浣江西侧苎萝山下的西施殿南,与殿宇相对。亭分上下两层,下层先上石阶五级,为八角重檐,周以修廊,竖石柱十二根,柱上设透雕与浮雕相间的牛腿,墙嵌石雕花窗,经盘旋式梯级,进入上层,楼顶为古式藻井,以小斗拱螺旋式叠砌,建筑精致,四周为栏形花窗,可眺望浣江及鸬鹚湾村,外形为三檐圆顶。正面悬颜体“郑旦亭”三字,面前立云纹华表一对,颇为壮观。
诸暨市博物馆地处该市城关镇东一路菱塘山(儿童公园旁),占地20余亩,建筑面积3600余平方米,投资1200多万元。1997年5月动工兴建,12月28日竣工,1998年初开始布展,同年10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
博物馆主体建筑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气势恢宏,以汉风为基调,采用高平台、方屋顶的仿汉建筑造型,内以九曲回廊相连,是诸暨市暨阳新城中的标志性建筑,亦被誉为浙江省县级博物馆的样板工程。博物馆内设文物史迹馆、民俗馆、陈洪绶纪念馆、珍珠馆、临时展馆五大展馆。它再现了诸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浓缩了暨阳大地的民俗风情,展示了诸暨市传统与现代民间工艺中的瑰宝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