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喑
病症名称
暴喑,系指突然声音嘶哑或失音的急性喉部病证。出自《灵枢·寒热病》。
病理简介
针灸治疗本证,在《灵枢·寒热病》中,已提到刺血之法:“暴喑气 *革更 ,取扶突与舌本出血”。晋代的《针灸甲乙经》专立一节重点讨论本病的治疗,所列举世闻名的主治穴位有12个之多。在直至明清的多部医著中就有针灸治疗本病证的记载。
现代医学中急性喉炎所致的失音等,可归属于本证范畴。
病因病机
本证多与外感有关。或因风热邪毒内犯,引动肺胃积热上升,风火热毒蕴结于喉,以致经脉阻塞而发病;亦可因风寒外袭,壅遏肺气,寒邪凝聚于喉,致气血滞留,声户开合不利而为病。
辩证分型
暴喑,症见突然嘶哑或失音,咽喉部灼热微痛。如为风寒,则兼发热、恶寒、头痛咳嗽、脉浮紧,苔薄白;如为风热,发热恶风,咳嗽痰黄,口渴引饮,脉浮数,苔薄黄;如热盛,则喉痛增剧,壮热口臭,咯痰黄稠,腹胀,便秘尿赤,脉洪大而数,舌红,苔黄厚。
治疗
1.治则:疏风泄热,解毒利喉。
2.处方:天突、廉泉;风寒加孔最,风热加合谷,热盛加鱼际、内庭。
3.方义:天突、廉泉均位于病所。天突能利喉开音;廉泉又名舌本,可疏调舌本部气机。如因风寒所致,加肺经之郄孔最,祛在表之邪,宣调肺气;如为风热所致,加大肠之原合谷,大肠与肺互为表里,可清肺中风热,使肺金得鸣;如毒热过盛,则取手太阳之荥鱼际,足阳明之荥内庭,泄肺胃之积热。
4.治法:鱼际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均用清法。
5.古方辑录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失音刺任脉天突一穴……针入五分;次针手少阴经神门二穴……针入三分;次针手少阳经支沟二穴……针入三分,次针足少阴经涌泉二穴……针入五分;如舌急不语,刺哑门一穴,……针入二分;舌缓不语,刺风府一穴……针入三分”。
《神应经·鼻口门》:“失音不语:间使、支沟、灵道、鱼际、合谷、阴谷、复溜、然谷”。
《神灸经纶·卷三》:“暴喑声哑:通里”。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1.喉痹案
楼全善治一男子喉痹,于太溪穴刺出黑血半盏而愈,由是言之,喉痹以恶血不散故也。凡治此疾,暴者必先发散;发散不愈。次取痰;不愈,又次取污血也。
(《续名医类案》)
2.音哑案
一男子,年近五十,久病痰嗽。忽一日,感风寒,食酒肉,遂厥气走喉,病暴暗。与灸足阳明别丰隆二穴,各三壮;足少阴照海穴,各一壮,其声立出。信哉!圣经(《内经》)之言也。仍以黄芩降火为君,杏仁、陈皮、桔梗泻厥气为臣,诃子泻逆,甘草和元气为佐。服之良愈。
(《名医类案》)
本栏目仅供学习与参考,切勿模仿施治!
应从病之新久、发病缓急及临床表现区分外感或内伤。外感有风寒、风热、痰热之异,内伤有肺虚、肾虚之别,宜详加审视,辨证论治。常见证型有:
①风寒束肺。猝然声音嘶哑,恶寒发热,无汗,或兼见咳嗽不爽,鼻塞,流清涕,咽痒,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治宜辛温解表,常用三拗汤加味。
风寒束肺
外寒内热。俗称“寒包火”。证见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咽痛,口渴,咳嗽,有痰不爽,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数。治宜表散风寒,兼清里热,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味。
③风热闭肺。发热,恶风,咽干,咽痛,咳嗽,有痰不爽,舌边尖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常用桑菊饮合银翘散。
④痰热壅肺。多由外感风寒,失于表散,热邪入里,熏灼津液为痰,或嗜食厚味,烟酒过度,积热在里,炼液为痰所致。证见面赤,身热,汗出,烦躁口干,咽痛,渴喜凉饮,咳嗽频频,痰黄而黏稠,胸闷,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泄肺热,化痰利咽,常用清金化痰汤
⑤燥热伤肺。证见声嘶音哑,鼻干,咽干,口渴喜冷饮,周身燥热,干咳无痰,或咯痰少,黏稠难出,或带血丝,胸痛,舌质红,苔黄而干,脉细数。治宜清热润燥,常用桑杏汤、清燥救肺汤加减。
肝郁气滞。突然音哑,常由情志拂逆而诱发,兼见心烦易怒,或喜怒无常,胸闷不舒,喜叹息,舌质黯淡,脉弦。多见于青中年女性。治宜养肝宁心,常用甘麦大枣汤加味。
脾肺气虚
瘀血阻络。音哑日久,而兼见舌有瘀斑瘀点、胸闷,女性病人兼见月经不调或痛经,脉涩,声带检查见充血、肥厚、结节等病变。治宜活血化瘀,常用会厌逐瘀汤。
肺肾阴虚。久病声音嘶哑,逐渐加重,兼见干咳,少痰,口干,咽干,或潮热,盗汗,耳鸣,虚烦不寐,腰膝酸软,形体消瘦,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养肺肾,降火利咽,常用百合固金汤加减。
⑨脾肺气虚。劳倦气虚,声音逐渐嘶哑,兼见疲乏无力,气短懒言,食少,便溏,自汗,舌质淡,边有齿痕,脉弱。声带检查见声带闭合不全,或声带松弛者,乃气虚不能鼓动声音。治宜益气健脾,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此外,也有因高声唱歌、演讲、悲哭、号叫,损耗津气而声音嘶哑者,可用响声破笛丸,或用玄麦甘桔汤加诃子、胖大海泡茶饮。
针刺对实证失音有较好疗效,对以癔病性失音者疗效尤著。常用穴位为廉泉、天突、合谷、太溪。慢性咽炎可采用揉人迎、廉泉、气舍、肺俞,按风府,拿合谷等推拿方法治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3 15:18
目录
概述
病理简介
辩证分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