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曦阳掌,打人不用想”,是武林对清末之后武术大师唐殿卿所传
西凉门拳术的赞誉。
起源
曦阳掌,又称
西凉掌、西阳掌,在中国武术界,关于这门拳术的起源,大体有三种说法:一、是三国西凉人蜀汉五虎上将马超创立说;二、是魏文帝时代少林僧创立说。三、是始创于安徽亳州清真寺,故为清真教门拳术。据考证,最初由清道光年间亳州北京寺的三位大阿訇共同研创(生卒年不详),是根据穆斯林洗礼时身体舒展的外功,念赞时口吐雷音的内劲,结合阴阳学说,兼收博采豫、鲁、皖等地回民武学而成,故又称“三议妙”。
野史传闻,不足为据,然而,西凉门拳术是起源并流行 发源于凉州(今宁夏甘肃一带),西凉掌的掌字含义是指该拳种的全部上肢动作以掌为主。特点:在上肢十分重视手掌功的训练,而下肢则注重桩功的练习。掌法有:穿、劈、翻、推、挑等。要领:手起撩阴、肘法护心、云蔽日月、脚踩中心、身似滚而起,身进脚手随。三十六个单势,势势相连。146手法似鼓锤,九九八十一响声如鼓点。闪展起落甚是美观,给人以一种精神饱满,强悍有力,势如破竹之印象。所以,《武术大辞典》确认“曦阳掌,徒手套路,属石头拳。清末
唐殿卿所传。共146式,其中81个击响。”
曦阳掌是唐门武术的一
拳种,先练“
石头拳”打好基础,方可练“曦阳掌”。共有146个动作,其中有81个击响。一招一式,动静相兼,朴实无华。整个套路开合伸缩,闪展腾挪,刚劲迅猛,变化多端,风格独特。其掌法有:拨、穿、抹、扒、合、扫、拍、托、切、带、点、拦、搂、翻、盖、挑、捞、搓、崩、劈、按、击等;拳法有:劈、贯、崩、封、撑、冲、压、窜等。腿法有:弹、跺、震、扫、击、旋风、摆莲等。仅将曦阳掌拳谱献于同道:
1、拨云见日 2、恨地无环 3、黄鹰落架 4、肩挑日月 5、日月轮转
6、瞻望前程 7、丹凤朝阳 8、翻花地龙 9、春雷惊蛰 10、凤展单翅
11、双轮击膝 12、只手撑天 13、力劈华山 14、霸王举鼎
15、劈山开道 16、缩身芷拳 17、铜锤贯顶 18、巴掌点心
19、上步飞脚 20、鸡腾闪躲 21、拦腰切掌 22、震步崩拳
23、顺风摆莲 24、拨云穿日 25、恨地无环 26、黄鹰落架
27、肩挑日月 28、双轮击拍 29、顺势崩天 30、滚肘点心
31、上步飞脚 32、猿猴坠枝 33、肩挑日月 34、双轮击拍
35、顺势崩天 36、滚肘点心 37、上步飞脚 38、丹凤朝阳
39、腾空飞脚 40、撤步地龙 41、崩上压下 42、退步翻花
43、退步加封 44、只手撑天 45、力劈华山 46、暗渡陈仓
47、白猿献果 48、平分秋色 49、海底捞月 50、左右双搂
51、翻云盖日 52、双风贯耳 53、转伏地锦 54、白鹤亮翅
55、海底捞月 56、肩挑日月 57、双轮击拍 58、顺势崩天
59、巴掌点心 60、十字穿腿 61、左右搂膝 62、双风贯耳
63、凤展单翅 64、半起旋风 65、转搂双膝 66、震步崩天
67、顺风摆莲 68、拨云穿日 69、恨地无环 70、黄鹰落架
71、撤步地龙 72、黑虎拦道 73、腾空飞脚 74、猿猴坠枝
75、开心平拳 76、活步闪转 77、十字眼拳 78、退步托崩
79、只手撑天 80、力劈华山 81、霸王举鼎 82、劈山开道
83、缩身芷拳 84、铜锤贯顶 85、垫步擒虎 86、双轮击膝
87、只手撑天 88、力劈华山 89、十字撑天 90、二璜架子
91、迎门铁扇 92、换步跃掌 93、暗渡陈仓 94、雪花盖顶
95、偷步扫掌 96、拦腰切掌 97、海底捞月 98、猿猴摘果
99、推空望月 100、二马缠头 101、猿猴捞枝 102、肩挑日月
103、双轮击拍 104、顺势崩天 105、巴掌点心 106、十字穿腿
107、雪花盖顶 108、暗渡陈仓 109、翻花地龙 110、地起旋风
111、十字眼拳 112、退步托崩 113、只手撑开 114、力劈华山
115、金蛇盘丝 116、饿马闯槽 117、浪子踢球 118、叠拳搓掌
119、双搂窜拳 120、独立冲天 121、空中窜拳 122、叠拳搓手
123、双搂窜拳 124、渔翁撒网 125、锦鸡撒膀 126、猿猴坠枝
127、开心平拳 128、偷步撑天 129、力劈华山 130、武松打虎
131、二马分鬃 132、拨水赶浪 133、猿猴捞枝 134、仙人指路
135、双轮击膝 136、只手撑天 137、力劈华山 138、猿猴躲头
139、翻花地龙 140、震地崩天 141、恨步接肘 142、叠手搓掌
143、双搂窜拳 144、抽拳切掌 145、活步双巴 146、瞻望前程
大凡每练一个桩步停式,则需2—4分钟时间,当然练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这要根据操练者自身的功底来掌握。前一停式,连结一外功动式(即是崩锤劈肘击掌震脚等功式上下连贯,同时进行,由此发出的声响整套路共八十一响)。迅速变化为另一停式,就这样由静到动,再由动到静直至收式。由静到动的过程,同时即完成了由提到沉的整个内气气息过程。因此,“曦阳掌”静以桩步停式(站桩),动以外功动式及闪展腾挪,从而形成了动静相合,刚柔相济的拳式风格。
拳术特点
唐殿卿在扬州所传的西凉门拳术并非一套拳术,而至少是由三套拳术组成。它们是:第一套,青毛狮拳,又称夜战八方,除起势、收势外,分为八段,由八十三个动作组成,注重拳打一线,外方内圆。第二套是石头拳,又称七星梅花势。这套拳除了起势、收势外,分为八段,特点是舒展大方,身法紧凑、步法灵活、拳势威猛、刚劲有力、发拳有穿山洞石之情,落步有入地生根之意。第三套就是西凉掌了,这套拳分为上下两路,除了起势、收势外,总共由一百七十二个动作组成。综合以上三套,扬州武林俗称之为“西凉三拳”,或称为西凉上、中、下三套。
大约于1890年-1913年间,唐殿卿将“西凉三拳”传刘绍臣;上个世纪30年代,刘绍臣传田永庚、刘桂歧、张正魁、
江子泉等,他们是西凉拳术在扬州传授的第三代。尤其是
田永庚,是尽得西凉真谛的职业拳师,他的徒弟在历次全国及省市武术比赛中,凭仗西凉拳术的出手,都有奖杯入账。他的高徒、武术教授仇志刚还将《
西凉掌》整理研究出版。
西凉门拳术尽管有三套拳术,却能共同组成一个拳术系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武技流派,原因在于它们有着共同的战术和技击特点。
最显著的特点,唐殿卿既以“神手”著称,当然与他的西凉拳术以掌法见长攸关。掌法有打、扒、搓、合、推、穿、劈、按、挑、盖、切、托、搂、拍、缠、砍、插、扇、刁、亮、拿、抓、点、击、舞花。两掌之间,攻守分明,虚实相间,此手打,彼手封,此手上架,彼手护裆,前手出击,后手护胸。行拳走势时上掌、下掌、左掌、右掌、明掌、暗掌连为一体,上下左右,明暗正反,纵横交织,一气呵成;从头至尾连接紧凑,以身助臂,以臂助掌,且配以击响,俗说“西凉掌一百零八响,三十六响手脚响”,大开大合的招式,纷呈多姿的掌法,崩脆震耳的击响,构成起伏磅礴的拳势,从而成为西凉节奏鲜明的标志。
西凉拳术擅长用掌外,也不拒绝用腿,赋予腿脚不可缺少的示威空间。以搂手侧踹、弹踢推掌、里合弹踢、铲腿旋风、连环腿、扒手撞膝、连环撞膝、震脚高崩、提膝拍掌为主要动作的拳脚并用,使它在走势中手到腿到,手出击头,脚起撩阴,弹腿、摆莲腿、里合腿、缠丝腿、旋风腿连番使出,尤其善用膝法和震脚,一步一膝,上身紧封门户,下身灵活多变,连环击敌。
技击性强,是西凉拳术的又一特点。待对方出手时我出手,不等对方力到我手已击中对方,其招式有刁手抹面、贯打行手、扒掌点心、夜叉探海、猿猴献果、猿猴照镜、海底捞月、双峰贯耳、侧身反击、浪子踢球、刁手滚肘、刁手搓掌、跃步连环掌。而这些招式威力的实现,是以做到三个字作为技术前提的。一是促,靠近进攻,越近越狠;二是刁,即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指上带打下,使之无招架;三是快,遇机即打,寻机速战!手快制手慢,所谓“对方出手我出手,见缝插针走前头”。除了掌、腿之外,周身之头、肩、肘、膝、胯、足,无不是攻防武器,擒拿、点穴、上打、下踢、身撞、肘靠,神出鬼没,四处击敌!
西凉门拳术发劲也别具一格,讲究以意领气,以气摧力,力发于腰,输于四肢,发力刚脆拳势雄壮。不但强调闪避进击,以巧取胜,还讲究掌拳的力度硬功,所以吾辈未习西凉掌之前,首先以排手、抓酒坛、扔沙袋、拧筷子、五指撑等传统方法苦练基本硬功,尤其是排手功五式贯穿于整个套路之中,然后再去学练套路,进而从理论上深悟三节明、四梢齐、五行闭的道理,掌握西凉拳术内外结合、刚柔相济的拳理要领。
由于唐殿卿武艺精湛,在扬期间投奔他门下学艺的人络绎不绝。唐大师从不保守,凡人品正派、武学可造之才,他总是倾囊相授。于是开馆授艺,兼传拳法,授徒循循善诱,并以武德教育门人,扬州习武蔚然成风。
唐殿卿曾从三个清真教回族师傅,所以特别喜爱回族传人,如林显明、林广陵、石保明、艾玉恭、林仙福等;所收汉族徒弟有金一明、刘绍臣、杨恒寿、刘声如、刘海龙、刘伯川、陈昆山、范世海、魏四、徐文全、刘襄国、林柏坚等,尽皆学有建树,成为上个世纪扬州武术的中坚。在合肥所传弟子中,成名的有杨友成、周志海、吴重光、李世清、宋武、余应生、王品先、刘敬明等人。安徽王品先再传王明熙。唐殿卿在山东曾传曦阳掌给师弟米传宗。
唐殿卿在扬州所传弟子郭粹亚著《石头拳秘诀》一书,其弟子近代著名武术理论家
金一明著有《石头拳术》、《三十二式长拳》、《武当拳秘诀》等众多著作,武术国际级裁判、扬州大学武术教授仇志刚著 《西凉掌》、《戳脚》二书。仇志刚系唐殿卿的再传弟子
田永庚的徒弟,田永庚之孙
田金龙博士为当今太极拳一代宗师,创立太极拳“
三摇三摆太极功法”。
源流考证
皖北一带,历史名人辈出,武风长盛不衰,各种拳术源远流长,影响重大。其中流传的皖北曦阳掌内涵丰富,特征明显,是诞生于皖北并正盛开于全国武林的一朵奇葩。
三位大阿訇于1821年将此拳授于弟子蒋至诚(?-1895)从而使曦阳掌走出寺院并发扬光大。蒋至诚本名蒋朝民,“至诚”是他的贺号,他主要活动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一生走南闯北,结交全国武林,通过走镖、换艺等方式将曦阳掌的技法传播到江苏、山东、河南、河北、甘肃、青海、宁夏和安徽各地。他融会贯通各家武学,将曦阳掌发展为全套掌法123式,一式化三法,计369技法,演练中共发81响,暗合九九归真之意,并有狮子头、七式功等独门拳术及各种器械演法,是曦阳掌这门武术的真正完成者。蒋至诚一生做下了很多的事迹,行侠仗义,保境安民,对地方贡献很大,亳州民间至今流传有他“独闯军营护教民,倒拔枣树对僧王(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故事。
蒋至诚一生所传弟子很多,主要弟子有李殿元、金朝臣、锁登居等。李殿元号称“盖三江”,曾在乡试中以曦阳掌中过武举人,亳州人称“武解元”。金朝臣(?-1937)善于舞狮,一次南方舞狮高手来亳献艺,他孤身应邀共舞被团团围住,却能一拧身上到薛阁塔二层,手擎狮头将空中落下的绣球牢牢咬住,被围观者惊呼为“飞人”,但惜未有传人。锁登居(1873-1943)家境贫寒,在盖香茶楼附近以卖糊辣汤为生。曾有外地高手二人扮作食客暗中突然偷袭,他手端四碗辣汤摇身闪过,汤却点滴不洒。军阀孙殿英祸亳时,锁登居已有五十岁,还曾义救卖唱兄妹,一人双拳痛打六个痞兵,事迹广为流传。锁登居约于民国初年对外授徒传授曦阳掌,先后教有弟子褚金龙(1901-1998)、李登明(1915-1985)、蒋佩文(1913- )等人。
抗日战争前夕,亳州民众救亡图存意识浓烈,回民练武者号召成立联防团健身救国,褚金龙、李登明等人任团总教头,将曦阳掌招式进行简化后对团员进行训练,使这一宝贵武学在社会上得到普及。
核心思想
蒋至诚曾说:“道家的武术是养生以达全真,佛门的武术是示能以达弘法。回民的拳法则与之都不同,于内则强身健体,于外要御侮保教,心中牢记清真一念,演练出来自然独有意境。心正则拳正。”
曦阳掌的“阳”是太阳的“阳”、阴阳的“阳”字。从更深一层意义上讲,曦阳掌又称“三议妙”,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为首,三为众。议是谈论、研究,大家在一起研讨玄妙之理,这就从哲学的角度上奠定了曦阳掌拳理解释的基础。那么“三议妙”所议的究竟是何妙呢?简单的说,核心问题就在“晰阳”。晰是辨析、明晰之意,阳乃阴阳之阳。我们知道,天地的构成无非是阴阳二字。阳是天,阴是地;阳是刚,阴是柔;阳是生,阴是死(杀)。练太极拳讲究的是阴阳运转不休,而曦阳掌的特点则更注重锻炼生命勃发的那一股正阳之气。况如天地之始,一阳萌动,万物生发;又如冬去春来,一阳复始,万象更新。曦阳掌的奥妙,就在于取天地生发万物的灵感,而创生机无限之拳法。伊斯兰的教义有世界万物都有“一”的说法,“一”是造物之始,或者说,“一”就是造物本身。穆民们都信仰只有一个真主,真主实际上就是天地间“一阳”的化身。
真主是创世的“一阳”,也是提供万物能量的太阳。天地间只有一个太阳,真主的慈恩普照穆民,就象太阳普照万物一样。大地万物之所以能够生存生长,繁衍万代,是因为得到了太阳的恩赐。前辈穆民们从这种万物之理中得到启示,学会了生存之道,学会了辨别是非,从而心甘情愿地接受真主的指引,顺从真主的旨意,接受真主的教化。穆斯林无论想什么,做什么,心中都存着一个真主。创制“曦阳掌”的前辈也是如此,他们自觉地将其朴素的宗教情怀,对真主的无比崇拜溶入到拳理之中。无论是“议妙”还是“晰阳”,其根本意义都是要求习练者将武技练习与伊斯兰教义的学习融会贯通,练武的同时也是在练人,通过这种意义的内外兼修,逐步达到强身健体,自强不息,爱国保教,抗击外侵,武德崇高的大乘境界。
曦阳掌是先辈们传下的武学瑰宝,是一种高明的技击之拳。曦阳掌重在练劲,所谓力形于外,劲成于内。力与劲不同,力必须通过长期有效的锻炼才能成为劲,力随年龄的变大会消退,而劲一旦练成则不易消退。牛有力量可以拉车,老虎不能,但牛却战胜不了虎。同样,有力的人可以举起重物,但却无法战胜有劲的人。曦阳掌所练的是虎的“心劲”,而不是牛的“蠢力”。习练曦阳掌时身形灵活转动,运力举重若轻,动静结合,意气贯通,借力防守,化力进攻,守是外力难侵,攻是招招制人,变化无穷。攻中有守,守中有攻,攻防自如,拳意连绵不绝之际,真是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循。致使对手难以招架,无招可施。
曦阳掌又是一种很好的养生之拳。一通拳打下来,神清气爽;两通拳打下来,
精神焕发;百日拳打下来,筋骨强壮;千日拳打下来,百病远离。老一辈的曦阳掌习练者平均寿命都在80岁以上,而受当时的营养与医疗等原因,与之同时代的全国人民的平均寿命仅在37岁左右,习练曦阳掌好处之一斑。
传承发展
曦阳掌创制于全国武术之乡亳州市,是亳州土生土长的掌术,又是一门影响很大的拳术。解放以后,曦阳掌四代传人褚金龙、李登明等打破门规,在城乡广泛设立武场,招收回汉弟子传授曦阳掌,使该拳术不断发扬光大。改革开放以来,曦阳掌武术迎来了新的春天,逐渐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当代曦阳掌主要传承弟子有褚怀德、蒋子林、金汉文(现任亳州武协主席)、李殿才、马长春、锁敬海、李学斌、蒋子龙、蒋昭和等。1997年,中华武术验收团来亳州考察民间武术,有褚金龙的入室弟子马长春(1955-?)习练曦阳掌数十年,功力精深,率领弟子演练了曦阳掌各路掌法、狮子头拳法及独门器械,获得了中华武术验收团的高度赞扬与充分评价。2008年皖酒杯国际传统武术节上,亳州市曦阳掌研究会代团表6名选手共夺得8枚金牌、3枚银牌,并荣膺集体一等奖,使曦阳掌在全国武术界大放异彩。蒋昭和的入室弟子马海涛积极参加国际、国内武术交流活动,并多次夺得金奖、银奖,为亳州武术界赢得了新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