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河窑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东南的告城镇曲河村,创烧于唐,中经五代,盛于北宋,下限到元代,延续五六百年之久,是唐宋时期河南一处规模较大的民间窑场。
释意
曲河窑又名登封窑 登封窑=珍珠地
简介
1961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安金槐先生等调查发现,1962年冯先铭和叶哲民先生调查该窑址,窑址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500米,面积约为50万平方米。现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曲河窑窑址附近附近的残庙内有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重修观音文殊菩萨堂碑,碑文:“地名曲河,面水势也,其中风景物色,宋以前渺无可稽。尝就里人偶拾遗物,质诸《文献通考》,而知当有宋时窑场环设,商贾云集,号邑巨镇。金元两代亦归淹没……堂创于何时,蚤无可考” ,描绘了宋时的繁盛情况。 据宋王存《元丰九域志》记载,曲河在北宋时为登封的三大名镇之一,其南紧靠颍河,交通方便,附近又盛产瓷土原料,为瓷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窑场当时就设在曲河东、江西、北三面。而且隔山相望,就是钧瓷的故乡——禹县神垕镇,与神垕镇相媲美,堪称神前曲河镇,因此碑文中所记的“商贾云集”是可信的。 登封曲河窑以白釉为主,有白釉、白釉绿彩、白釉刻花、白釉剔花、白釉珍珠地划花、白地黑花,此外还行黑釉、青釉印花、三彩及瓷塑玩具。窑址所出产品可分两类:一类是较为精致的高档用品;一类是为了减少成本而采用叠烧的碗心一圈无釉的日用器皿。
器物手法
曲河窑烧瓷品种丰富,以白釉为大宗,主要有白釉刻花、白釉剔花、白釉珍珠地划花、白地黑花,以满足民间的日常生活需要为主,器型以瓶、枕、罐、洗、碗等,以瓶、枕为多。 登封曲河窑的装饰主要以珍珠地划花、白釉刻线纹为特征。其中珍珠地划花最具代表性,此装饰受密县窑影响,产量在同类装饰的瓷器中居首位。珍珠地划花卉纹腰圆形枕最为多见。 白釉剔花很精致,以往定为磁州窑系的白釉剔花壶中,就有该窑的产品。 白釉绿彩是此窑烧造较多的一个品种,有壶、瓶、碗、瓜棱罐、花口钵等,白釉润而亮,饰以绿彩,淡雅纯净。 瓶有两种形式,一种形似橄榄,一种为小口,长身,装饰以珍珠地划花为代表,如瓶的下部常划不规则莲瓣纹,中部突出位置珍珠地划缠枝花卉纹。 剔花柳条钵也有一定特色,有两种不同,一为白瓷,剔刻出柳条纹后上化妆土及釉;另一种先上白色化妆土,然后剔刻,再罩以透明釉,呈现淡赭色胎体,白赭相间。 白瓷碗内施满釉,外壁施半截釉,碗足由厚而矮发展为足较高较薄。壶类只在内口沿施釉,内腔不施釉。胎色以灰为主,分浅灰、中灰,另有泛红色的胎,不在少数,露胎面呈自然老化的紫泥色;基本全在胎面施白色化妆土、再在化妆土上施透明玻璃釉,釉不及底,多施半釉;成型工艺较为娴熟。 登封曲河窑的装饰手法,既然以珍珠地划花、白釉刻线纹最为典型,这里就选取两件自己收藏的代表性作品——珍珠地划花钵和白釉柳条钵,来了解曲河窑的工艺特色和艺术特点。
产品
曲河窑的产品主要有白釉碗、盘、壶、注子、罐、盂等。白釉绿彩有注子、罐。白釉褐彩有珍珠地刻花瓶、罐、洗、碗、枕,还有白釉刻花瓶和黑釉灯、罐、碗等。
典故
话说北宋前期,曲河镇(登封)十分繁华,陶瓷业非常发达,窑场很大,绵延7里多长,烧制的瓷器风靡全国。但不久曲河遭遇厄运,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淹没了窑场,于是沮丧的工匠们离开了曲河,到禹州重操旧业。在禹州站稳脚跟后,他们在登封、禹州交界处建起庙门朝北的祖师庙,以表示不忘曲河。
后来,就有了神前、神垕之说,登封属于神前,禹州属于神垕。再后来,汝州的汝瓷、禹州的钧瓷,攀上“官家”,成为宋徽宗的“御瓷”,名垂千古、受人追捧。
相比之下,登封窑的珍珠地就没那么幸运了,自元代之后登封窑便湮没无闻,宛如一颗流星划过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