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向春,男,汉族,1972年3月5日生,汝南王岗人,大学文化,九三学社社员,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书协会员,河南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郑州市政协书画院专职副院长兼办公室主任。
曹向春,男,1972年生,
河南汝南人,斋号存逸轩。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河南省新斗彩印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审视曹向春的书法创作,我们会发现尽管他的结字大开大合、虚实相生、奇态百出,但并未显得突兀,而是还在传统书法的法度规约之下,整篇气息和谐统一、浑然一体。有人曾经问曹向春创作时上下左右的字是怎么安排的,曹向春说,写字不经营不行,经营过了也不行,最高的经营都是不露痕迹的,经营在心中,表现是却是一脸无辜,一脸自然,这才是高手。“经营在心中”,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创作时随形就势、一任天然、从心而出,或许就是曹向春给我们的启示。在字型的空间感和造型意识上也有了更多的想法。
曹向春书法作品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墨色变化的丰富,涨墨、浓墨、淡墨、枯笔、飞白无不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但又糅合得自然和谐、天真烂漫。篆书笔法的融入也丰富了其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曹向春先生乃诗人、书法家,余事篆刻,成就斐然。《青年导报》向来热情推介艺术,准备为他作专题介绍。向春先生不想借名家标榜,让我写上几句话。我一方面受宠若惊,另一方面又觉得责无旁贷。尽管是外行,免不了盲人摸象之讥,还是踊跃应命。
篆刻源于殷商,有“安阳三玺”为证。古人执印、钤印为凭信,所以印章又叫印信。到春秋战国,印章大行于世。此前的印章,因为印文都是大篆,后世称为古玺。到汉代,书有八体,其中一体称为缪篆,是专门用来制印的,这种字体其实就是小篆的一个分支,只不过为了入印,进行了方整化、图案化的改造。既经改造,也就不必太顾忌小篆正体的写法,增删笔画,挪位变形是常见的。齐白石说的“秦汉人全在不蠢”,就指这个。汉代的东西总是质朴浑厚,因此汉印为篆刻正宗。学习此道,从汉印入手是不二法门,就像学书法总是先学唐楷一样。汉代以后,印章越来越失去堂皇正大的气象,逐渐衰落了。一直到了元代,才有文人介入其中,不仅以此取信,而是加入了艺术的成分。明代大书画家文徵明的儿子文彭,也是书画篆刻家,他发现特殊的石头可以作章料,文人篆刻才蔚然成风。于是产生了清代的篆刻家群体,如皖派、浙派等。近代以篆刻名世的大家,像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可谓家喻户晓。2008奥运会的会徽,跟篆刻算是近亲,沾着奥运会的光,估计了解篆刻、喜欢篆刻的人会越来越多,这门阳春白雪的艺术,也终于有了“秀”一把的机会了。
曹向春先生的印章,当然也有汉印的基础,然而他的主攻方向却是古玺。欣赏印章,一般有篆法、章法、刀法三个方面。篆法指既遵照字形,又变化巧妙;章法指分朱布白,形成有意味的空间构成;刀法指冲切合宜,使线条富于金石气息。而古玺不像汉印那样以整饬为目的,因为字形变化大,所以入印时一般保持字形的天然状态,而在印面上,又要根据几个字的大小疏密,精心安排,使其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相互联系,不冲不犯,意味悠长。这里发表的印章中,为省文联主席、著名画家马国强刻的《国强》、《国强五十后作》,以及楚篆风格的《偏安江南》都是精品,读者自可玩味。
曹向春是诗人、文人、性情中人,这曲折地反映在他的篆刻中,表现为文质彬彬的恬和气象;同时他又是卓有成绩的
书法家,特别以隶书见长,这也会对他的篆刻产生支撑作用,所以他的篆刻能有今日的成就。不难想象,来日“鼓之以风神”,刀会越来越老,印会越来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