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宅镇,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地处
金东区西北部,东与
孝顺镇为邻,东南与塘雅镇相连,南接
东孝街道,西南、西与赤松镇毗连,西北与婺城区罗店镇、兰溪市
梅江镇相接,北临源东乡,距金东城区11.2千米,区域总面积90.6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曹宅镇户籍人口为43196人。
历史沿革
清光绪元年(1875年),属东阳乡、赤松乡。
民国十九年(1930年),分属曹宅镇、鹤山乡、北麓乡、双泉乡、岩溪乡。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分属大佛乡、岩屏乡。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分属双岩乡、岩溪乡、塘雅乡。
1951年,分属双岩乡、岩溪乡、双桥乡,隶属塘雅区公所。
1956年,双岩乡、岩溪乡、双桥乡3乡合并称双岩乡。
1958年,称塘雅公社曹宅管理处;
1961年,改称曹宅公社。
1983年,称曹宅乡,属曹宅区公所。
1986年,改称曹宅镇。
1992年,潘村乡、官田乡、小黄村3乡并入曹宅镇。
2001年,属金东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曹宅镇辖曹宅、黄金岭、寺畈、前庄、龙山一村、龙山二村、白渡、潘村中心村、前王、下山、横溪、东桑园、下张、毛头山、上留庄、曹公、七宝塘、新安、宅口、上沙塘、东京、金南山、桥西、桥下、溪头、东山、朱大塘、大溪滩、西京、梅西塘、山王、金仁塘、枧头、杜宅、黄金畈、春塘、杜店、金溪、六大山、山下洪、岩后、千人安、姜山、横腊、胡宅、包宅、五石堰、午塘头、大黄村、杨高畈、西林、安村、滕家岭、小黄村、花厅、上目宋、前婆桥、东前路、雅里、红珠山、百合塘、上明路、黄鹤山63个行政村;下设520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曹宅镇辖44个行政村:曹宅村、千人安村、岩后村、山下洪村、黄金畈村、春塘村、杜宅村、山王村、梅西塘村、西林村、大黄村、杨高畈村、白渡村、前庄村、前王村、下张村、东桑园村、横溪村、杜店村、金溪村、桥西村、枧头村、东京村、西京村、桥下村、小黄村、午塘头村、上目宋村、花厅村、滕家岭村、前婆桥村、东前路村、雅里村、红珠山村、百合塘村、上明路村、黄鹤山村、五和村、莲塘潘村、龙山村、新明路村、燕栖村、上庄山村、鹤岩山村,镇人民政府驻曹宅村金汇路28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曹宅镇地处
金东区西北部,东与
孝顺镇为邻,东南与塘雅镇相连,南接
东孝街道,西南、西与赤松镇毗连,西北与婺城区罗店镇、兰溪市
梅江镇相接,北临源东乡,距金东城区11.2千米,区域总面积90.62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2011年,曹宅镇有耕地3.1万亩,人均0.75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曹宅镇总人口有4152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590人,城镇化率18.3%;另有流动人口4568人。总人口中,男性21165人,占51.0%;女性20358人,占49.0%。14岁以下5471人,占13.2%;15—64岁30633人,占73.8%;65岁以上5419人,占13.1%;以汉族为主,达41429人,占99.8%;有土家、畲、苗、布依、壮、傈僳、蒙古、彝、仡佬、哈尼、满、侗、瑶、白、黎、佤、土、布朗18个少数民族,共94人,占0.2%,其中土家族18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9.1%;畲族18人,占19.1%。2011年,曹宅镇人口出生率6.67‰,人口死亡率6.74‰,人口自然增长率-0.0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46人。
截至2019年末,曹宅镇户籍人口为4319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曹宅镇财政总收入7191.15万元,比2010年增长55.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00.24万元,比2010年增长17.7%;农民人均纯收入9612元。
截至2019年末,曹宅镇有工业企业313个,其中规模以上4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46个。
农业
2011年,曹宅镇农业总产值4.37亿元,比2010年增长8.3%,农业增加值占全镇生产总值的11.5%。2011年,曹宅镇生产粮食7238.6吨,其中水稻5045吨,玉米375吨,豆类543.1吨,薯类1123吨;棉花种植面积1632亩,产量131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558亩,产量442.3吨,其中油菜籽324.3吨,花生89吨,芝麻29吨;水果种植面积18365亩,产量13052吨,其中柑橘4080吨,桃子1155吨,葡萄4421吨。2011年,曹宅镇生猪饲养量145039头,年末存栏62756头;家禽饲养量106.52万羽,上市家禽71.77万羽;生产肉类6885吨,禽蛋1000吨;蜂蜜49吨,蜂皇浆526千克,牛奶8317吨;畜牧业总产值2.6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1.3%。
工业
2011年,曹宅镇工业总产值为23.6亿元,比2010年增长16.15%,工业增加值占全镇生产总值的42.5%。2011年,曹宅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职工64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7亿元,比2010年增长15.7%,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2家,实现工业增加值0.66亿元,比2010年增长15.1%。
商贸
截至2011年末,曹宅镇有商业网点21个。2011年,曹宅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2.3亿元,比2010年增长15.0%;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9亿元,比2010年增长20.0%。2011年,曹宅镇出口1896.51万美元,比2010年增长19.7%,主要产品有罐头食品、服饰、箱包、化妆品等。
金融业
2011年末,曹宅镇各类存款余额为11.6亿元,比2010年增长22.0%;各项贷款余额8.7亿元,比2010年增长9.0%。
邮电业
2011年,曹宅镇邮政业务收入为162.3万元;电信业务收入为3335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曹宅镇有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1193人,专任教师68人;小学4所,在校生1953人,专任教师10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4所,在校生800人,专任教师8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2011年,曹宅镇教育经费达3464.8万元,比2010年增长8.5%;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968.6万元,比2010年增长21.7%,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39.2%。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曹宅镇乡村业余剧团1个;文化专业户5个,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63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万册;有线电视用户数为14035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9851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9.0%。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曹宅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个,病床102张,固定资产总值1717.9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07人,其中执业医师37人,执业助理医师8人,注册护士42人。2011年,曹宅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2.92万人次,住院手术552台次,出院病人1534人次。2011年,曹宅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376/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7041人,参合率96.7%。
社会保障
2011年,曹宅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4户,人数4人,支出1.72万元,比2010年增长20.0%,月人均358元,比2010年增长20.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92户,人数506人,支出128.5万元,比2010年增长22.8%,月人均212元,比2010年增长5.0%;五保供养111人,支出56.8万元;医疗救助604人次,支出34.43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4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12.5万元;有敬老院1所,床位120张。截至2011年末,曹宅镇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6860人,参保率81.9%,户籍人员养老保障覆盖率75.6%;社会保障财政支出562.06万元,比2010年增长10.0%。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曹宅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00千米,投递点175个,乡村通邮率100%;有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12个;固定电话用户6100户,移动电话用户40200户,宽带接入用户7800户。
截至2011年末,曹宅镇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5千米,生产能力1万吨/日,年工业用水70万吨、生活用水42.9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6千米,污水治理工程1项,日污水处理能力1万吨,工业废水处理率80.0%。
截至2011年末,曹宅镇拥有110千伏变电所1座,有主变压器1台,总容量50兆伏安,有高压输电线路2条,总长度4千米,用电负荷24.3兆瓦。2011年,曹宅镇售电量累计完成0.82亿千瓦时。
截至2011年末,曹宅镇有公园1个,公园面积5公顷,园林绿地面积1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0公顷,绿化覆盖率30.0%。
交通
曹宅镇有铁路沪昆线过境,境内长1.6千米,为双轨电气化铁路,通往金华、义乌市;沪昆(杭金衢)高速公路过境,境内长9千米,双向4车道;杭金线省道过境,境内长11.2千米,通往金华、义乌市。截至2011年末,曹宅镇有县乡(镇)级公路19条,总长65千米。
历史文化
曹宅镇因镇人民政府驻曹宅村而得名。
曹宅镇有古街1条,古寺庙4座、古桥9座、古墓1座、明清古建筑保存较完整的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建于梁大同年间(535年—546)的石佛寺(俗称
大佛寺),明代建筑杜宅法华庵,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建的官田武帝祠,清代建筑金仁塘古戏台,清代数学家、诗人、北麓书社创始人建造的龙山张氏宗祠,南宋抗金名将郑刚中墓。
著名人物
郑刚中
郑刚中(1088—1154年),字亨仲,号北山,金华曹宅人。
南宋绍兴二年(1132)进士,出任温州判官。著有《周易窥余》《北山集》《西进道里记》《经史专音》《论语解》《孟子解》《春秋九六篇》。
曹开泰
曹开泰,字佩弦,号珩圃;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学院李科试入县学第三名。著有《宜弦堂诗钞》八卷,戴殿泗作序。翰林院编修,太子伴读。
张作楠
张作楠(1772—1850年),字让之,号丹村,金华潘村乡(今曹宅镇)龙山村人。家贫,由嫂变卖首饰细软助其赴考,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进士。由处州教授历任桃源、阳湖等县知县,太仓州知州,徐州知府,淮徐海通兵备道。
黄人望
黄人望(1880—1948年),又名国华,字伯殉,后改为字为百新,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金华曹宅大黄村人。“五四”运动期间,黄人望支持爱国学生运动,并因参加学生游行而被军警打伤而住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