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曾(拼音:céng、zēng)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一般认为像蒸熟食物的器皿,是“”的初文。“曾”常用作副词,表示经历过、发生过某种情况或行为,读作céng。“曾”又可读作zēng,在古籍中,其义与“乃”相似,又与“岂(能)”“怎(能)”相似。或作副词用,表示出乎意料、竟然。“曾”又有重(chóng)的意思,特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曾”也用作姓氏。
文字源流
象形字。“曾”的甲骨文作图1,像古代蒸食物的炊具。甲骨文中的“田”构件并非土田之田,而是用于间隔的箅子,上部的“八”像散发出的蒸汽,整体像蒸熟食物的器皿,即甑(zèng)之初文。古代的甑,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置于鬲或鍑(fù,大口的釜)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笼。也有另外加箅的。新石器时代已有陶甑,殷周时有用青铜铸成的。甑、鬲合在一起便是甗(yǎn)。从西周金文开始,字形下方多出一“口”形符号,像承置甑的物件(图2、3、4);“口”中有时加一短横(“口”中加短横是古文字中常见的现象)。篆文形体与金文相似,只是中间的“田”字有所变化(图8)。汉隶或沿袭金文(图9)。楷书字形与小篆近似,只是笔画变得平直。
甑有箅,且因“甑”不能单用,须架在釜或鬲上,故曾字引申出“增加”义。如《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增加后形成层次,又引申为“层”,表示重迭。如屈原《离骚》:“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曾”由重叠引申指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如“曾祖”“曾孙”,这个含义古今用法一致。
先秦古籍中,曾字借为虚词,用得很多。一为表示出乎意料之副词,相当于“竟”。二为表示反问或疑问之副词,相当于后世的“怎”。现代汉语“曾”词义缩小,常作副词“曾经”讲。副词“竟”“难道”一义几乎消失。当“曾”字被借作虚词后,在炊器的意义上就增加表示瓦器“瓦”写作“甑”了。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八部】昨稜切(zēng)
詞之舒也。从八从曰,𡆧聲。
说文解字注
【卷二】【八部】
“词之舒也”注:曰部曰:“朁,曾也。”《詩》“朁不畏明”“胡朁莫懲”,毛、鄭皆曰:“朁,曾也。”按,曾之言乃也。《詩》“曾是不意”,“曾是在位”,“曾是在服”,“曾是莫聽”。《論語》“曾是以爲孝乎”,“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孟子》“爾何曾比予於管仲,”皆訓爲乃,則合語氣。趙注《孟子》曰:“何曾猶何乃也。”是也。是以朁訓爲曾,“朁不畏明”者,乃不畏明也。皇侃《論語疏》曰:“曾猶嘗也”。嘗是以爲孝乎,絶非語氣。蓋曾字古訓乃,子登切,後世用爲曾經之義,讀才登切,此今義今音,非古義古音也。至如曾祖、曾孫、取增益層絫之意。則曾層皆可讀矣。
“从八,从曰”注:从八者亦象氣之分散。
“𡆧聲”注:𡆧者,囪古文。囪在九部,此合韵之理也。昨棱切,六部。昨當爲作。
广韵
作滕切,平登精 ‖ 曾聲蒸部
曽,則也。亦姓,曾參之後。漢有尚書曾偉。古作曾。又音層。
昨楞切,平登從 ‖ 曾聲蒸部
曾,經也。又作滕切。
康熙字典
【辰集上】【曰部】曾;康熙笔画:12画;部外笔画:8画
《唐韵》昨稜切。《集韵》《韵会》徂稜切,並音层。《说文》:词之舒也。从八从曰𡆧声。《九经字样》:曾从𡆧。𡆧,古文窻字。下从曰,上从八,象气之分散也。经典相承,隶省作曾。《诗·大雅》:曾莫惠我师。《论语》:曾是以为孝乎。《孟子》:尔何曾比予於是。
又《广韵》:经也。《增韵》:尝也。《韵会》:乃也,则也。
又与层通。《后汉·张衡传》:登阆风之曾城兮。《文选》:作层城。
又《广韵》:作滕切。《集韵》《韵会》咨腾切,並音增。《书·武成》:惟有道曾孙周王发。《尔雅·释亲》:王父之考为曾祖,孙之子为曾孙。注:曾,犹重也。
又《左传·襄十八年》: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焉。注:曾臣,犹末臣。疏:曾祖曾孙者,曾为重义。诸侯之於天子,无所可重。曾臣犹末臣,谦𤰞之意耳。
又《楚辞·九歌》:翾飞兮翠曾。注:曾,举也。
又与橧同。《礼·礼运》:夏则居橧巢。《释文》:橧,本又作曾。
又与增同。《孟子》:曾益其所不能。孙奭《音义》:曾当读作增。
又姓。《姓氏急就篇》:曾氏出於鄫,姒姓,莒灭鄫,子孙在鲁者别为曾氏。孙奕《示儿编》:曾字除人姓及曾孙外,今学者皆作层字音读。然经史𠀤无音,止当音增。《韵会》:今详曾字有音者,合从本音。馀无音者从层音,亦通。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上宽下窄。“丷”居上居中,点、撇分写竖中线左右。“𡆧”,扁框上宽下窄;短竖在竖中线;底部在横中线。“日”,居下居中。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
参考资料
.汉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1 11:47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