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园,又名曾家大院,位于四川省眉山市
洪雅县柳江古镇,建成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
历史沿革
民国十六年(1927年),曾家园始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全面竣工。
2023年,曾家园进行保护修缮工程。
建筑格局
曾家园原占地面积约1162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402平方米,现存园林面积约3270平方米。曾家园是由园主曾艺澄参与设计并主持修建的,整个园子的布局为“三院三戏台”,三个四合院平面构成“品”字,均为木穿斗和穿斗抬梁混合结构,有歇山、悬山、硬山3种屋面,各院正房、厢房、戏台巧妙连接,建筑主体皆为楼阁式。园内建筑构件雕刻丰富,门楣、窗棂、蜀柱、垂花既有传统的民俗图案,又有西洋建筑图案装饰。
主要建筑
前院
前院为二层阁楼,上层可临水凭眺,下层为起居。大门内是前院罜焘院,左侧是戏楼,戏楼前台是一排“美人靠”,除了演戏,平时是亲友、女眷们休息、聊天、观鱼的场所。戏台子下面是一个长方形鱼池。戏楼两侧柱上挂有一对楹联,上联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登高可见”;下联为:“惊天动地悲欢离合转眼皆空”。
中院
中院为罳梼院,以院中甬道为界,左边是戏台,戏台前为荔枝园。甬道右侧为牡丹园。因为戏台前种植花草,无法看戏。戏台左右延伸是一条风雨廊道,戏台居于正中,戏台前方是一排“美人靠”,供女眷看戏、休息、品茗、观花。戏楼横楣悬挂“壶天宣豫”匾,“壶天”引申为仙境;“宣豫”,有欢喜、快乐之意。
内院(后院)
内院(后院)为罾铸院,为曾家园主体建筑,为通廊走马转角中西合璧四合院,由正厅大楼、左右厢楼、后堂戏楼组成,正厅大楼面阔5间28米,进深约15米,为单檐式内三层建筑,四面通走廊走马转角连接左右厢楼。穿过欧式风格的主楼,正面就是一座大戏台,因为在内院,主要供老人、主人、儿媳等内眷看戏娱乐。这是曾家园里最大的戏台,戏台的后面有更衣室、化妆室、锣鼓演奏室。与前两座戏台不同的是,戏台正面没有“美人靠”,没有鱼池,也没有植种花草,不遮挡看戏人视线,纯粹演戏的台子。戏台不宽,两侧才设有供人休息的“美人靠”。戏台没有悬挂横匾。两边外柱和内柱各有两副楹联。外柱为“方丈地万里江山,顷刻间千秋事业”。内柱为“管中曲颂颂升平,台上弦歌歌盛世”。外柱上的楹联高度概括了戏台的包容性功用以及戏剧演绎历史的艺术魅力。
文物遗存
曾家园后院内有当时配置的石材太平缸2个,缸上刻着“芝兰气味春当满”几个字,是主人曾艺澄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刻的。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曾艺澄(1875年~1950年)是曾家园的主人,主持设计和修建。少年时的曾艺澄长得一表人才,风流倜傥。但曾艺澄从小贪玩成性,不喜欢读书求学走仕途之路,人到三十连个秀才也没有考中。曾艺澄的父亲曾益寿花钱为他捐了个“等外秀才”。曾艺澄虽不读书,却善于交际、广结人缘,先后当过柳江乡团总、洪雅县征收局局长、救济院院长等,掌管着人财物大权,在为官期间聚敛了大量财富。曾艺澄对中西合璧的房屋钟情,处处留意别人建造的豪宅别院。1949年后,曾家家业从此衰落。
文物价值
曾家园是青衣江流域尚存较为完整的一座规模较大的楼台式园林式典型风格建筑,对研究地方民国初期建筑风格及民俗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曾家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曾家园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柳江古镇。
交通信息
自驾:自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曾家园,路程约29.7千米,用时约3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