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抡
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曾昭抡(1899年5月25日—1967年12月8日),湖南湘乡人,化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生前是武汉大学化学系教授。
人物生平
1899年5月25日,曾昭抡出生于湖南湘乡。
1912年,考入长沙雅礼中学。
1915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
1920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赴美国留学。
1926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科学博士学位。
1926年—1927年,任广州兵工试验技师。
1927年—1931年,任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化工系主任。
1931年—1937年,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
1938年―1946年,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39年,参加中华自然科学社考察团赴西康考察。
1947年9月—12月,应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赴英国访问、讲学。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1951年,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化学系主任。 
1951年—1957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和高等教育部副部长。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
1958年—1967年,任武汉大学化学系教授、元素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
1967年12月8日,在武汉逝世,享年68岁。
1978年9月,中国化学会在上海举行第20届年会,400多位化学工作者对在“文化大革命”中去世的曾昭抡等著名化学家表示深切怀念和哀悼。
1980年4月,中国化学会在北京召开全体理事会,理事长杨石先和常务理事柳大纲戴安邦袁翰青王葆仁唐敖庆等著名科学家,纷纷提出曾昭抡的右派问题应予改正,希望有关部门尽快为他落实政策、恢复名誉。
1981年3月3日,经中共中央批准,教育部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追悼会,为曾昭抡平反、恢复名誉,教育部长蒋南翔主持追悼会,方毅刘澜涛杨秀峰等有关领导和首都科技界、教育界及武汉大学的代表共3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楚图南在追悼会上宣布,关于曾昭抡同志被错划为右派问题,经过复查,中共中央已决定改正。对他参与起草的关于我国科学体制问题的几点意见被当作“反党科学纲领”加以批判的问题,也给予平反,恢复名誉。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在有机理论方面,曾昭抡和孙承谔等提出了一个计算化合物沸点的公式,指出一个化合物的沸点与所含原子半径有一定关系,只需将原子半径代入公式,就可以算出化合物的沸点。同时他们还提出了计算二元酸和脂肪酸熔点的公式;在分子结构方面,测得四氯乙烯的偶极矩为零,证明了该化合物有对称结构。还测出了已二酸的偶极矩为4.04D,并推断该酸有桶形结构。
曾昭抡在制备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卤代物方面,在谷氨酸、醌、有机氟化物及有机金属化合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在制备胺类化合物、盐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以及合成甘油酯方面,也做了研究工作;对有机化合物的元素检出和测定方法,提出了改进意见;曾昭抡还做过炸药化学研究。
曾昭抡对化学名词、化学文献和化学史等方面也做过研究。
截至1967年12月,曾昭抡共发表论文、评论、专稿、游记、科普文章等近600余篇,编著论著17部、译著3部,科技新闻1000余条,科学文摘数万条,编辑或主编多种科技报刊、综合性报刊或报刊专栏,跨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领域,涉及化学、科学、教育、军事、国防、政治、经济、新闻、文化、旅游、民族、地理等多个方面,散见于100余种书籍报刊中,其代表论著有《抗战期间我国兵工业之进步》《抗战以来之我国化学工业》《兵工业所用的金属材料》《炸药工业发展的过程》《怎样建立国防工业》《炸药制备实验法》《化学战争通论》等。
人才培养
1958年,曾昭抡在武汉大学开创了中国的元素有机化学学科。
曾昭抡主张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并重。在高等学校开展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环节。要提高教材质量和师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发展,教材和教学方法也要不断更新。他在实践中体现这一教育思想。为了制订中国高等学校教学大纲,他亲自抓典型,经常深入到学校的教师、干部和学生中去,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与大家平等的交换意见和看法。
曾昭抡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首先,加强实验室建设。扩建实验室,进行设备改装和增补,购置新的实验仪器和化学药品,使实验室成为师生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基地。
曾昭抡重视图书资料工作。他订购了美国、英国、德国等国的图书、期刊,亲自选定书刊目录,补齐缺刊,保证师生能接触到学术领域的各个方面及其最新发展。
重新编写教材。曾昭抡强调教材要反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把一些最新动态和成果加进讲义,介绍给学生。
曾昭抡为改革教学方法做了许多工作。他在课堂上一边讲课,一边做示范实验,或者讲完了所学的内容后,集中一段时间让学生去做实验。这样重视实验的教学方法,在当时的中国尚为少见。
曾昭抡对学生训练严格,他要求每个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接受科学研究的训练,要做毕业论文。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学生1934年开始做毕业论文,从此,中国各大学也相继实行毕业论文制度。
曾昭抡在1934年和1935年分别编著和译作了《炸药制备实验法》《化学战争通论》等国防化学教材,不仅在课堂讲授,还结合到课余生活中。
1928年,曾昭抡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期间,讲授国防化学课程,包括《炸药化学》《炸药制备》《炸药分析》《毒气化学》等。
曾昭抡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期间,讲授《有机工业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国防化学》《燃料化学》《无极工业化学》《有机分析》等课程。
曾昭抡武汉大学任教期间,讲授《化学文献》《元素有机化学》等课程。
曾昭抡还讲授过《普通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工程》等课程。
曾昭抡培养的学生有地质学家董申保院士,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物理化学家唐敖庆院士,化学家朱汝华教授,无机化学家苏勉曾教授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曾昭抡出生在湖南湘乡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其父亲曾广祚是前清举人,母亲陈季瑛出身名门,曾昭抡兄弟姐妹共13人,他排行第二。
曾昭抡的妻子俞大絪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
人物评价
“曾昭抡是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者和化学研究的开拓者,是著名的进步教授,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光明网评)
“曾昭抡是中国国防化学奠基人之一,对抗战国防化学建设与人民军队防化均做出了杰出贡献。”(清华大学校史馆评)
“曾昭抡对中国化学和教育事业均有卓越贡献,他对中国近代化学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功不可没,对促进中国化学研究和普及化学知识,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对中国化学界和化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清华大学评)
“曾昭抡是中国近现代化学教育和化学工程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西安交通大学评)
“曾昭抡是中国化学学科的奠基人和领导者之一。”(《中国青年报》评)
人物纪念
1985年,武汉大学设立“纪念曾昭抡化学奖金”,以奖励在校取得优异成绩的大学生和研究生。
参考资料
曾昭抡.中国科学院学部.
曾昭抡.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中国科学院各学部第一届常务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2 20:2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