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梵志,1964年生,湖北武汉人,中国当代画家,其主要绘画作品有《
最后的晚餐》《培根和肉》《献血过量》《自画像09-8-1》《祈祷(双联作)》《火(双联作)》《猿(双联作)》《智者(双联作)》《面具系列 1996 No. 6》《面具系列1997第3号》《踏雪寻梅》等。
人物经历
1964年,曾梵志出生。
1990年,创作作品《散步》;另在湖北美术馆举办“曾梵志油画个展”。
199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
1991年—1992年,创作作品《协和》系列(包括《协和三联画》1-3)。
1992年,创作作品《协和三联画之二》《肉》《献血过量》《飞》;另在广州参加“九十年代中国美术(油画)双年展”。
1992年—1993年,创作作品《肉》系列(包括《肉》《肉·卧》《人类与肉类》等)。
1993年,在香港汉雅轩画廊举办“假面?曾梵志个人油画展”;作品《协和三联画》获得“九十年代广州双年展”优秀奖。
1994年,离开武汉来到北京;并开始创作《面具》系列;另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首届批评家提名展”。
1995年,参加在西班牙巴塞罗纳举办的“1979年以来中国前卫艺术展”。
1996年,创作作品《面具系列1996 No.6》《面具系列:11996第8号》;另参加在德国波恩举办的“中国展”。
1997年,创作作品《面具系列1997第3号》《面具NO.12》;另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
1998年,创作作品《面具系列1998第17号》;另举办“曾梵志个展1993—1998”。
1999年,创作作品 《(b.1964) 面具系列》。
2001年,创作作品《最后的晚餐》《江湖》等。
2004年,创作作品《肖像》;2005年,创作作品《人,竹子》等。
2006年,创作作品《自画像(行进者)》;2008年,创作作品《火(双联作)》《培根和肉》《无题 08-4-1》。
2009年,创作作品《无题 09-7-1》《自画像09-8-1》;另参加“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
2010年,创作作品《猿(双联作)》《江山如此多娇之二》《福鹿》等。
2011年,创作作品《无题11-4-4》《虎》;2012年,创作作品《双妹》《祈祷(双联作)》《智者(双联作)》《无题》《兔子》等。
2015年,创作作品《蓝》《拉奥孔》;2017年,创作作品《虎》;2019年,创作作品《无题》等。
2022年,创作作品《E系列2022第14号》《无题》等。
个人生活
曾梵志出生于湖北武汉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母是一家印刷厂的工人。由于醉心于“乱涂乱画”,曾梵志中学便辍学。17岁时,他与一些热爱美术的朋友到处游历,在北京和上海接触了西方的现代画家的作品,他立志进入艺术的殿堂学习,却因为文化课不好,连续四年高考都名落孙山。直到1987年第五次高考,他才考上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
主要作品
创作特点
曾梵志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受表现主义画家、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的影响较多,这个时期的作品人物造型扭曲夸张,画风粗犷;90年代后期作品转向具有典型波普图像特征;进入2000年后,开始转向具有中国传统图示特征的“抽象风景”系列,同时用线消解图像的完整性。从表象上看是受中国传统风景图示特征和使用中国传统造型元素——线条的表现力,风景中炫目艳丽的夜景被各种杂乱的荆棘——具象化的线条所粗暴的分割和羁绊。
从绘画本体语言上看,曾梵志2000年前的作品是通过形象和图像的完整性来营造表达他的主题,从2000年后,他致力于消极图像的完整性,从而将自己从图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他尝试过用机械性的笔触来消解画面,直到他找到了抽象风景系列,他通过先描绘景观(夜景),再用新的景观(如荆棘枝条)颠覆和破坏原有景观,达到一种充满戏剧冲突感的画面,象征与写实并置,抽象和具象互现,静谧绚烂与粗暴撕裂交织一体,这是他为自己本来的擅长的残酷主题寻找到的全新的表现世界。
曾梵志作品的表现力来源于其回忆与现实之间永恒的张力,以及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自如切换。无论是抽象或具象的手法,表现主义还是沉思式的基调,他的作品始终以独有的意象,叩问现实世界与历史时空、社会及自然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曾梵志是著名的职业艺术家,他始终保持旺盛的创造力,以多变的创作风格而著称。”(
极目新闻评)
“曾梵志是最具有艺术表现力、艺术风格多变的中国画家之一。”(《
楚天金报》评)
“曾梵志是当今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他以其纯熟的技法以及从作品主题中唤起情感的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广受赞誉。”(艺术中国评)
“他(曾梵志)的技术很好,又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视觉形象。也许他内心根本就是一个灾难的世界,但是他通过画面处理将情感宣泄完美地平衡和节制住,使得内心世界的动荡脆弱和外在收敛华丽相互抵制。这是他成熟的根本。”(艺术家
栗宪庭评)
“曾梵志在读书的时候是专业很扎实的一个学生,非常注重表达,已经很早就脱离了单纯的技法这样的表达,更加注重思想性的表达。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和想法。他借鉴西方的一些东西比较自如,他没有什么负担,个人还是有艺术上的天分和领悟。所以做的比较轻松,他后来能够有这样的成绩不是偶然的。”(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
皮道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