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
张炎词作
《月下笛》是南宋著名词人张炎所写的一首词。此词为属羁旅伤怀之作,抒写故交零落、故宫荒凉、故家残破的无限悲概,以及对故国、故家、故友的深切怀念之情。全篇层层深入,以漂泊孤独之思为抒情主线,以怀故国、故家、故人为抒情对象,时空不断变换,意脉却很清晰。
作品原文
月下笛
孤游万竹山①中,闲门落叶,愁思黯然,因动黍离②之感。时寓甬东③积翠山舍。
万里孤云④,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⑤约略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谩⑦惊回凄悄⑧,相看烛影,拥衾⑨谁语?
张绪⑩,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⑪泪,问杜曲⑫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万竹山:据《赤城志》载在浙江天台县西南四十五里。
③甬(yǒng)东:今浙江定海县。
④孤云:作者自喻。
⑤连昌:唐代行宫名,在河南宜阳县。这里借指南宋故宫。古时宫中多种植柳树,元稹有《连昌宫》词。
⑥约略:大概,大约。
⑦谩(màn):无端。
⑧凄俏:凄凉哀伤。
⑨衾(qīn):被子。
⑩张绪:字思曼,吴郡吴人,《南齐书》有其传,谓之少有文才,喜谈玄理,丰姿清雅。这里词人是借之自比。
⑪西州:只建康城西州门。
⑫杜曲:唐代长安城南的名胜地区,此借指南宋故都杭州的繁庶之地。
白话译文
万里长空飘荡着孤云一片,清寂地浮游着渐飘渐远,故人啊到何处才能将你寻见?在寒窗里入梦酣然,旧时曾经走过的道路还能记忆。连昌宫的杨柳大概已所剩无几,最叫我难过的是,听着淅淅沥沥的夜雨。梦回惊醒,无端地感到忧伤凄寂,面对着烛影摇曳,拥被孤眠谁与我倾心话语?
像风姿清雅的张绪为何迟迟不归去?断桥边鸥鹭相盟的伴侣,半已零落却仍然眷恋依依。我疲倦地颠簸于天涯羁旅,此时的心事实在痛苦悲凄。只怕重返临安故地,又重洒愁苦的泪滴,试问杭州故居的旧时人家,而今是否依旧在那里?恐怕她翠袖单薄,正当天寒日暮之际,还在梅花树旁斜倚。
创作背景
元大德二年(1298年〕,词人流寓甬东,此时虽距南宋灭亡已有二十年,词人胸中郁结的家国之恨却并无消减,所以当他身处清幽之境时,黍离之悲便自然而生,于是作这首词,哀叹故国的覆亡。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词作,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故国之思。
上阕写梦中及梦醒后的感触。开篇至“难听夜雨”写梦中所见,把“万里”“清游”的行程作了一个概括性的交代。把自己比拟为漂浮万里的一片“孤云”,极言落魄状。人在落魄时,最渴望的是亲情和友情。然而越是这样,越难得到亲友的关爱:“故人何处?”故人都不在身边,作者当时心情的不平静是不难想见的。“连昌”等句是梦境,字面上是唐宫,实际指宋朝的故宫。“无多柳”,写的是秋深叶落的季节特点,同时又象征南宋的衰败与覆亡。“难听夜雨”,写的是秋雨淅沥之声。“无多柳”,再加上秋雨淅沥,岂不更加凄惨,所以说“第一是难听夜雨”。“谩惊回”以下气句写梦醒后的情景。“烛影”写客舍的孤单,“拥衾”写秋寒难耐。
下阕写“心事良苦”。“良苦”以前是对故都的向往,以下则是对“故人”的怀念,与开篇三句相呼应。杭州是南宋的都城,同时也是生他养他的故乡。词人不仅想念西湖的“断桥”,而且还挂怀断桥边的“鸥鹭”。故乡的山水美好,但美好的风景总是跟人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他更不能忘怀那给他美好印象的“杜曲人家”,他更热爱“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的理想中的“佳人”。这首词正是通过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手法,层次分明地展示出作者对故国的热爱,对坚持民族气节不肯投降为官的故人的热爱。
这首词在构思上比较特别,它主要是通过夜雨来烘托秋夜的凄凉,并由此生发开来,把自己漫游的经历与“黍离”之感串接成为一首凄怆缠绵的抒情诗。
名家点评
近代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玉田之词,余得取其词中一语以评之曰“玉老田荒”。
作者简介
张炎(1248-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2:10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