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登阁避暑》是唐朝创作的诗词,作者是
白居易。本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地点是皇都长安城。避暑地点是都门外的“佛阁”。据辞海解释:佛阁是佛教建筑中供养佛陀的楼阁。那么,白居易避暑的佛阁是哪里?
在本诗中,作者对大旱之年的农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这是表层的含义。在作品的深层次上,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是兼济”还是“独善”的思考。这首诗显示出,在开始的思考阶段,诗人思想上还有些犹豫不决,内心充满了矛盾。
三像寺在浐河西岸,而浐河水河宽流缓,像一条白练,故在唐代就有素浐之称,如:宋之问之诗句“素浐宸游龙骑来”,杜甫诗句:“登高素浐原”。黄渠水经大峪,北上少陵原西北流经三像寺,足见唐时三像寺风光的绮丽秀美十分适宜避暑,赵嘏诗中的“官总芸香阁署崇”,说明三像寺中的楼阁“崇”,适宜“登阁避暑”。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贞元十六年进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缉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通俗易懂,相传其诗作要老妪听懂为止。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首开中唐文人倚声填词之风。有《白氏长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