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在围绕
地球运行期间,经常会掩蔽背景的
恒星。由于月球没有大气,恒星的视面积又非常微小,因此,被掩恒星会近乎一瞬间的消失或重现于月面边缘。大多数观测者都会选择在月球暗面边缘发生的掩星现象来观测,因为月球的光芒不会影响观测与计时。
由于月球
轨道倾斜于
黄道,任何
黄经小于6.5°的恒星皆有机会被掩,这些恒星中有4颗属于1等星,包括
轩辕十四、
角宿一、
心宿二及
毕宿五。由于
岁差,
北河三亦曾属于有机会被掩的恒星之一,但现时月球不再通过该星。
在掩带边缘(称为南限或北限)数千米的地区,当月球不规则的边缘掠过恒星的时候,观测者会看见恒星数度消失及重现,称为掠掩。由于观测掠掩能间接得出月面边缘的准确地形,因此比一般月掩星更具科学价值,现象本身亦更具可观性。
天文学家(更多是业余天文爱好者)会对月掩星现象准确计时,精度达至几分之一秒的观测较有科学价值,尤其是可以用来增加月球地形的测量精度。对月掩星作光度测量更可以发现一些难以用望远镜分解的密近双星。此外,由于早期
射电望远镜的空间分辨率不足,天文学家亦需要仰赖
月掩射电源来求出射电源的准确位置。
录像观测能够免除人为误差,是最理想的观测方式。 但一般家用摄录机的感光度不足,故此最好购置高感度CCTV摄影机( 0.01 Lux以下,以黑白的感光度较佳)连接望远镜。 此外,具1-pps时间输出的GPS能提供准确至0.001秒或更佳的时间,不过由于香港使用的PAL影像制式所限,实际观测精确度为0.04秒。 整个掩星现象透过影像插入器加上时间数据再输入DV摄录机。 利用10公分的小型望远镜,已可拍摄6等星甚至更暗的掩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