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攘一鸡(拼音:yuè rǎng yī jī)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
孟子及其弟子《
孟子·
滕文公下》。
成语出处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月攘一鸡”。
成语典故
宋国有一种不合理的税收,宋大夫戴盈之知道不合理,表示暂时把税收减轻一些,等待来年再废除。孟子便对戴盈讲了个“月攘一鸡”的故事。
从前,有个懒汉整天游手好闲,四处逛荡。邻居的鸡只要跑进他的院子,他就将鸡杀了吃掉,邻居找上门来,他就赌咒发誓说:“大门总是关着的,鸡怎么会跑进来?”
吃多了,懒汉慢慢上瘾,一天不吃鸡肉就浑身难受,可是,并不是天天有鸡会跑进他家门的。于是,他在天色昏暗的时候,总是穿上特大号的衣袍,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靠近鸡笼,扣住鸡脖,使劲一拧,扔进布袋,藏在衣袍下,扬长而去。
有一次,他在偷鸡时,终于被人当场捉住,抓进衙门里痛打了一顿,屁股都打烂了,他踉踉跄跄地回到家里,伏在床上,瑞气呻吟。这时,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上门劝他说:“小伙子,年轻力壮的,爱吃鸡,自己养嘛!偷鸡,可不是正经人干的事,怎么能做呢?”他便大哭不止,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我一定痛改前非。首先减少数量,原来每天偷一只,现在我每月偷一只(月攘一鸡),明年再减少,最后一只也不偷。”
老婆婆说;“既然知道偷鸡不对,那就立即改掉,何必等待以后呢。”
成语寓意
战国时期,各大小诸侯国或为扩张疆土、或为自保,相互间征战兼并不休。穷兵黩武的结果之一,就是各国的税率居高不下,民不聊生,“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由于孟子看重税率,所以当宋国的大夫戴盈之说今年做不到,以待来年时,孟子就以“月攘一鸡”为例,说服其明知行为不对就应该立即停止,而不是等到明年。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犯错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在所难免。面对问题,应该及时改正,而不是找借口拖延时间。明知不对,却又不下决心彻底改正,反而减少数量,继续为非作歹,实际上是坚持错误、拒绝改正的顽固态度。
成语运用
“月攘一鸡”比喻容忍错误,只肯逐步改正。主谓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宋·
范成大《或劝病中不宜数亲文墨医亦归咎题四绝以自戒末篇又以解嘲》其三:“师熸尚合馀烬,羹热休吹冷齑。解酲纵无五斗,且复月攘一鸡。”
宋·
苏辙《缴驳青苗法疏》:“况二圣恭己,唯善是从,免役之法,已尽革去。而青苗之事,乃犹因旧稍加损益,欲行拶臂徐徐月攘一鸡之道。”
清·
魏源《读书吟示儿耆》:“不为形役为名役,臧谷亡羊复何益。月攘一鸡待来年,年复一年头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