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夏志传》是明代
钟惺/
冯梦龙编辑的白话长篇历史神怪小说,全称《按鉴演义帝王御世有夏志传》,一名《有夏传》。四卷十九回,成书于明崇祯年间。
这是一部演夏代历史的讲史小说,书自大禹继父业治水叙起,中及禹子启即夏王位,是为家天下;太康专于佚乐,共工桓劫太康以西奔,残于夏阳;后羿迎仲康归国继夏,仲康遽崩,后羿又奉王之子相即位;相大起楼台,广选妃嫔,众民怨之,后羿篡位,厚敛于民,臣民怨恨,寒浞乃激逢蒙杀后羿,又杀逢蒙,代羿为王;相之遗腹子少康,得贤士崇开、戴宁等助,杀寒浞,复国中兴;历经季杼、槐、芒、泄,百年称治,及传至孔甲,饮酒淫乐,不理政事,好事鬼神,诸侯不朝,霸道大盛而王道遂衰;夏桀即位,年方二十五,自任刚断,斥逐贤臣虞公、商侯、无荒、关龙逢,任用小人赵良、曹触龙等,又宠幸妺喜,作长夜宫,开酒池肉林,民夫大怨。商侯拜贤人伊尹为师,伊尹见桀无道,劝商侯伐夏救民,阵于鸣条,夏之猛士皆被杀尽,桀被擒获,放之南巢;最后商侯即位,是为汤王。
由于时间的久远,有夏一代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多少称得起生动的文字记载,史料的匮乏,是该小说创作中的大难点。作者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首先,几乎毫无遗漏地运用了有限的史料,如《史记》中的《夏本纪》和《殷本纪》的开始部分,《尚书》中的《甘誓》《汤誓》等;其次,参考和汲引一些古代神话、传说,如大禹治水一节,较多地取材于《山海经》;第三,从其他历史演义或神话小说中移借一部分情节或细节,如作品中关于夏桀、妹喜造酒池、肉林的描写,明显地取自《封神演义》中商纣王与妲己的酷虐行为。因为夏桀与商纣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性格和行为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将这样的事情移植到夏桀身上,并适度地加以改造,以与原作品的描写有所区别;第四,在基本不违背历史真实、人物性格主要特征的前提下,进行合理、丰富的艺术虚构。
该书属于历史演义小说,表现了有夏一代的历史社会生活,重点描写政权的更迭与传承。作品从大禹治水始,用一半儿的篇幅,叙写了夏初几个帝王时期上层政治斗争和宫廷政权争夺。其中最为精采的是后羿篡位、寒浞阴谋夺权及季杼、戴宁夫妻为少康复位而进行的活动等描写,可谓惊心动魄,读之令人色变。相比之下,大禹治水一节则显得冗长枯燥,艺术感染力较差。夏代中晚期,小说中一笔带过,却集中了另一半篇幅,描写了夏代最后一位君王即历史上暴君桀王履癸,从即位直到被成汤所擒、放子南巢的历史过程,较为生动地刻划了夏桀政治上的残暴专横,重用奸佞、贬杀忠良和生活上的极端腐朽淫糜、穷奢极欲、纵欲无度。同时,反衬出商侯的忧国爱民、谦恭忠谨、礼贤下士、延揽和重用人才。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这场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内在合理性与历史必然性,鲜明地表达同时艺术地强化了作品的主旨:仁政爱民者得天下,暴政虐民者失天下。
作者钟惺(1574—1624),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人。诗派“竟陵派”的代表人物。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历任南京礼部郎中、福建提学佥事。与谭元春合选《古诗归》《唐诗归》。著有《隐秀轩集》,尚作讲史小说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