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李金发创作现代诗
《有感》是近现代诗人李金发于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一首现代诗。在《有感》中,诗人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道路变幻莫测,人的生命转瞬即逝。作者将这样的生命感受浓缩在一个富于张力的比喻中,把生命和死神联系起来,设想生命的消亡犹如落叶的飘零。全诗追求新奇,怪异和突兀,将几个互相并不联系的意象组合起来,以其组合起来的内在张力表达诗人内心的瞬间感受。
作品原文
有感
如残叶溅
血在我们
脚上,
生命便是
死神唇边
的笑。
半死的月下
载饮载歌
裂喉的音
随北风飘散。
吁!
抚慰你所爱的去。
开你户牖
使其羞怯
征尘蒙其
可爱之眼了。
此是生命
之羞怯
与愤怒么?
如残叶溅
血在我们
脚上。
生命便是
死神唇边
的笑。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20世纪的20年代初,收录在1926年出版的诗集《为幸福而歌》中。作者在诗集序言中说这本诗集“多半是情诗,及个人牢骚之言”。这首诗大概就属于其中的“牢骚之言”。“有感”相当于传统的“无题”。李金发的这首诗就是一篇无题诗。他“有感”是为表达一个古老而颓废的主题:人生短促,时光不再,只能在酒与爱的享乐里消除痛苦。
文学赏析
在这首《有感》中,诗人思考生命,思考生命与死亡的关系。《有感》这首诗充满了怪异的意象,这些意象之间的连接也没有明显的线索。整个诗就像一个难以索解的谜。
一开头的“残叶”让人们想到中国古典诗歌中经常见到的类似的意象,如“晓来谁染霜林醉”中的“霜林”“山山黄叶飞”中的“黄叶”,但接下来的“血”就让人感到一种不安了,“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死亡只是人化为其他生命状态存在而已。李金发对生死的理解则充满了现代主义的味道,他看到生死贴得很近,只隔咫尺,生命在死亡面前不堪一击:“残叶”是“树叶”生命走向尽头的状态,其红如血,残叶的飘零使诗人想到生命的脆弱,死神是冷酷的,生命便在他轻轻一笑中消失,永不再来。
生死的无常使人想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尽量享受在世的幸福,然而“裂喉的音/随北风飘散”,如在旷野般的孤独感驱使人去寻找慰藉。在互相依偎中取暖:“抚慰你所爱的去。”爱情似乎成为抵挡死亡恐惧和孤独感的最佳方式,然而诗人又怀疑人与人之间是否能真正进行心的交流了:“开你户/使其羞怯,/征尘蒙其/可爱之眼了。”长期的漂泊使人一方面渴望同情理解和爱,一方面又因对他人疑惧而羞怯,想固守自己的孤独,内心充满矛盾。李金发旅居法国多年,这种自身漂泊无依的刻骨铭心的体验与他对生命的理解相结合,又加深了他对“生命如寄”的感悟。爱情与生死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形成“此是生命/之羞怯/与愤怒么?”的感慨。
最后一段与开头重复,形成一个圆圈,结构上的“圆圈”又和生命过程相对应,更加深了这首诗透骨的生命悲凉感。
诗人他对生命、爱情的独特感悟虽然有一种颓废气息,但又有着一种智者的清醒。其实生命的意义或许就是无意义,到头来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诗人认为“生命是死神唇边的笑”,个体被上帝捉弄,被任意牵着鼻子走,像一个被愚弄的木偶,到头来狼狈不堪,似乎生命的主人公便是上帝。因此人生充满了悲苦,充满了孤寂,更充满了不平与愤懑。诗中的血让人充满了不安,“残叶”预示着生命的衰颓,在风中摇摇欲坠,听任风的安排,自身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生命的无常常使人想到对酒当歌,高歌当泣,伴随着嘶哑的声音在“半死的月下,载饮载歌”以寻求慰藉。“生命是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充满了悲伤与无奈。
名家点评
安徽大学教授方铭:李金发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这首《有感》是他的名作。全诗共有六节,第一、二节与五、六节相同,结构并不复杂。一开始就是象征性的比喻。而且建构奇特。(《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评析 现代诗歌》)
当代作家孙玉石:这首《有感》,采用近于“楼梯式”的短句法本身就与诗人愤怒痛苦的感情密不可分。有些短句又用新颖的断句法,如“溅血”是一词,故意割开排列,“血”字放在前边去了,“死神”也不接“便是”,而是另提一行,“唇边的笑”也硬加分开,把“的笑”另立一行,都是为了使那些另提一行的词,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印象,增强阅读者的接受效果。这样断句法是西方现代派诗常用的,在新诗中,李金发较早地进行尝试,是对新诗传达情感手法的一种扩大。全诗首尾两节的重复,不仅加强了作品的音乐美,也使诗的主题得到更强的表现。(《新诗鉴赏辞典》)
吉首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远征:象征派诗人歌咏颓废人生往往还有暴露社会丑恶的意思,而李金发的《有感》则仅止于颓废。但就比喻而言,比之曹操的“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内涵要饱满得多了。(《现代中国的诗人与诗派》)
作者简介
李金发(1900—1976),原名李淑良,广东梅县人。中国早期象征诗派代表诗人之一。早期诗作受法国象征主义影响,以抒写直觉为主,诗意朦胧,语言晦涩,注重暗示和隐喻,充满想象的跳跃。诗歌代表作为《弃妇》《琴的哀》《生之疲乏》《有感》等。出版诗集《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其中,1925年11月出版的《微雨》最早将法国象征派诗带进中国诗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17:33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