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
腾讯微信社交功能
朋友圈,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于微信4.0版本,2012年4月19日更新时上线。
功能介绍
社交功能
朋友圈,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于微信4.0版本2012年4月19日更新时上线,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用户可以对好友新发的照片进行“评论”或“赞”,其他用户只能看相同好友的评论或赞。
功能设置
微信设置里有个比较隐蔽的开关——朋友圈三天可见。很多人设置了这个开关,这个功能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自我防卫机制
发展历程
2012年4月19日,微信发布4.0版本。这一版本增加了类似Path和Instagram一样的相册功能,并且可以把相册分享到朋友圈。
2012年8月22日,微信4.2版更新朋友圈新增评论回复功能以增加选择可见范围。
2012年9月,4.3版更新可以不查看某人的朋友圈更新,并可以把朋友圈上的私密照片设为公开。
2013年7月22日早上7:30,有大量用户反映微信发生全面故障,故障包括微信信息无法发出、无法刷新朋友圈、无法登陆公众账号平台、无法连接微信网页版。
2013年8月9日,微信5.0版新增新增收藏功能,可以收藏聊天、公众号、朋友圈的信息。
2013年12月31日,微信5.0for Windows Phone上线了 ,添加了表情商店,绑定银行卡,收藏功能,绑定邮箱,分享信息到朋友圈等功能。
2014年3月,微信5.21版本更新发朋友圈时,可以附上该餐馆或景点。
2014年5月19日,微信5.3版更新发朋友圈时可以创建新的位置信息。
2019年5月5日,继Android版本后,微信发布iOS新版本7.0.4。更新后,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增加了“最近一个月”的选项。此前,微信隐私设置中该项只能从“最近三天”、“最近半年”或“全部”这三个范围选择。
2024年9月19日,“微信派”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微信朋友圈现已支持发布实况照片。
社会评价
2015年12月1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头版刊发《党员能在微信朋友圈妄议中央大政方针吗?》一文。文中报道,东部某市公安局副局长、中共党员吴某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并发表评论大肆抨击、公然否定“一国两制”,由于吴某社会关系广、朋友杂,其观点被广泛转发,造成恶劣影响。吴某因为“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这一行为,受到纪律处理。
消息一出,引起了舆论广泛关注。有网民说,微信“朋友圈”是私人空间;也有人认为,互联网时代,微信“朋友圈”就等同于公共空间,党员干部在公开场合发表观点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有舆论指出,当今社会,作为现代科技发展和工业现代化成果之一的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通讯工具。使用手机在“朋友圈”发送微信,转发各类文章、信息,是人们互相之间交流、沟通、联络、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人们之间的联系因此变得更加迅捷、轻松、方便。但是,凡事有利有弊,前述吴某因在“朋友圈”转发微信和发表评论,被认定违反政治纪律,就是一个例证。此事,对于吴某是深刻教训,对于公职人员则是提醒和警示:微信“朋友圈”绝不是随意放言、口无遮拦而又平安无忧、任性潇洒的封闭保险箱,在圈子里同样要自律慎言。
党员干部的微信“朋友圈”是公众场合
微信“朋友圈”是一个汇集圈内朋友状态、各类文章信息,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显然是一个属于圈内人的“公共场所”。党员领导干部是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目无党纪地在微信“朋友圈”内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妄加评论,既严重违反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又损坏了党和政府形象,必然要受到党纪处理。
党员干部的言论应有“边界意识”
所谓“言论自由是有底线的自由”,普通公民如此,党员干部更是如此。尤其是新修订的《处分条例》,已全面梳理并细化了党章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要求。党员干部应坚守好党纪规定的底线,端正自身,自觉树立党章的权威。
广大网民呼吁党员干部严守党的纪律
领导干部微信“朋友圈”内发布不当言论受到纪律处分一事引发舆论热议,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观点:98%的网民认为,严守党的纪律是每一位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党员干部在公开场合发表任何观点都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89%的网民表示,党内还有一部分党员干部不讲党性无视党纪,他们在网络“朋友圈”里闯红线、坏规矩;57%的网民称,党员领导干部有权利在网络空间发表评论、转载文章,但必须把握好自身的定位,坚定政治立场,不能随意转载违背中央大政方针政策的文章;46%的网民强调,微信“朋友圈”具有媒体属性,反映的不仅仅是党员干部的日常生活,更能折射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与道德品质;34%的网民建议,党员干部应带头自觉抵制不实言论,禁止发布煽动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等违法言论,为营造良好舆论生态作出表率。此外,还有15%的网民表达了其他观点。如有网友提醒道,坚决反对妄议国家大政方针的行为,但同样要避免各级机关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矫枉过正。
相关事件
负面新闻
2014年7月初起,一则挂在“内蒙古考试报名网”上的“内蒙古16家电厂招聘信息”在微信上传播。
事实上,并没有什么考试,这则招聘信息是假的,打着内蒙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旗号的“内蒙古考试报名网”,是不法分子非法制作的虚假网站。但这个虚假网站上的虚假信息,挂出后短短一周多,通过该网站报名者即多达900余人,共缴纳“报名费”16万元。
在微信朋友圈中调查发现,寻人寻物、救助大学生、政策性虚假信息,确实不在少数。常识类虚假信息和惊悚信息更加泛滥,这些信息更具专业性和隐蔽性,“微波炉辐射会致癌”、“黄瓜都是转基因的”、“××事件你不知道的真相”……朋友圈里诸多虚假的“生活常识”和“惊悚消息”,有些属于误导性的假知识,有些则容易造成恐慌,扰乱公共秩序。
据了解,微信朋友圈平台对于个人公众账号发送的内容,存在管理的难点。而微信传播都在熟人朋友圈里进行,还缺乏有力的监管手段。
传谣获刑
2015年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正式施行。
在微信、微博QQ群等社交平台上,网友发布的虚假信息屡见不鲜。《刑法修正案(九)》为此在第291条中增加一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专家提醒网友们,微信、微博、论坛上的信息量相当大,如果为了赚取关注度或点击量,故意别有用心地编造发布虚假信息,以往可能最多是治安处罚,行政拘留几天,但以后,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犯罪了,其中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坐7年牢。当然,网友们对信息不加甄别、不加思考盲目转发,同样可能触犯这一条规定。
疑似崩溃
2020年6月21日,不少用户表示微信朋友圈无法刷新,下拉操作后一直处于加载状态,最新的朋友圈几乎都是一个小时之前更新。
2024年12月,“朋友圈崩了”登上热搜。腾讯客服迅速作出回应,给出了解决方案。他们建议用户按照以下步骤操作:检查账号功能是否正常,如果账号因违规被限制功能,需要申诉或等待解封;确认朋友圈内容是否涉及违规信息。如果排除以上情况,可以尝试更换网络环境、清理手机缓存、更新微信版本,或重启手机后再试。
被吐槽有bug
2023年12月31日23点59分,一女子把用心敲打一个多小时的年度总结发了私密朋友圈,没想到很快就收到好友的私信:“又偷偷发朋友圈了?”年度总结里女子连存款都精确到小数点的后两位,更别提那些不欲为人知的隐私也交付其中。
2024年1月7日,针对“微信私密朋友圈被吐槽有bug”,腾讯微信团队官方回复:抱歉给大家带来困扰。1月1日当天极小部分用户发表私密朋友圈,好友可以在朋友圈看到这个用户的头像红点,但无法看到具体内容。此bug已彻底修复。
朋友圈横线
2024年3月22日,“微信官方回应朋友圈横线问题”冲上热搜。微信官方称,“短线是被拉黑或屏蔽,长线是被单方面删除”这样的说法纯属误解,不过是微信版本的差异而已,“长线”只在旧版微信出现,较新的微信版本就只有“短线”,不论是单方删除、拉黑、仅聊天还是不让你看朋友圈,在安卓也好苹果也好,新版本统统都只有“短线”。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0 14:40
目录
概述
功能介绍
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