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觉醒与反思,到80年代中期的探索与迷惘,再到70年代末期大学生幸福观的分化与冲突……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不断演化的历史过程。追溯大学生幸福观变化的轨迹,寻找大学生幸福观演变的规律,不仅有着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而且对当代大学生科学的幸福观的形成也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作者创作此歌曲,是当年看到大学生们每一个人都学习认真,因为他们深知学习机会来得不易,很多人苦苦等了十年。
那时候大多数人每天的生活是三点一线,宿舍--食堂--教室,每天早上6点上早操,晚上10:30熄灯后(学校实行灯火管制)很多人用自制的小油灯继续学习到深夜。走路、排队买饭都在背单词,谁要是看了一场
电影、上了一趟街,就觉得吃了大亏,一定要补回来。每一个人都不服输,每一个人都在暗中较劲。
80年代的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因为文化大革命把中国的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沿,十年我们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又拉长了,努力学习,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就成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那个时代的学生注重身体的锻炼,每天早上的早操、下午的体育活动都是自觉参加的,因为他们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所以著名词作家晨枫有感当时的大学生们的扬起征帆去奋勇拼搏精神,创作此歌曲!由著名作曲家
楚兴元作曲!
张暴默,王静老师首唱!
这首歌曲创作于70年代末期,当年传遍祖国大江南北,首唱
张暴默,和王静老师当年强烈推荐此歌曲,当时成为了那代人的一首立志歌曲,这首歌曲也同时树立了著名歌唱家王静老师在歌坛的地位,成为了王静老师的代表作品,此歌曲曲风独特,这首经典老歌跨越30多年,不仅表现了词曲作者对祖国的深切希望,也充分展现了70,80年代新青年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