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斯克(1930年-2023年8月11日),蒙古族,兴安盟科右中旗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人物生平
1947年参加革命,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历任内蒙古骑兵一师文艺宣传队员、文化教员、通讯员,《内蒙古日报》文艺编辑,内蒙古大学中文系文学研究生、昭乌达盟文联专业作家 、《草原》文学月刊社副主编,内蒙古文联专业作家。为一级创作,已离休。 1951年,他的中篇小说《金色的兴安岭》,以显著的头条位置,发表在《解放军文艺》上,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
1955年转业后,任内蒙古东部区文联创作员,《内蒙古日报》文艺编辑、《科尔沁报》《红山水库报》编辑、记者,《草原》副主编、代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6年到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学习,1960年到内蒙古大学文艺创作研究班学习。文学创作一级。
2023年8月11日20时02分,朋斯克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呼和浩特市逝世,享年93岁。
主要作品
中短篇小说集《桃汛时节》(
春风文艺出版社)、中短篇小说集《金色兴安岭》(
人民文学出版社)、《朋斯克中短篇小说集》(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长篇小说《伊和塔拉之战》(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短篇小说《没有枪的战士》、《打狼》、《一个军官之死》、《风雪灰腾山》、《朋斯克小说选》,诗集《我的枣红马》等等。另有已发表未结集短篇小说十四篇。
获奖记录
短诗《我和枣红马》,短篇小说《没有枪的战士》、《巴拉根仓下乡记》,中篇小说《金色兴安岭》,长篇小说《伊和塔拉之战》等均获内蒙古自治区一等奖。
朋斯克作品《我的枣红马》获内蒙古自治区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十周年文艺创作奖,《金色的兴安岭》获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十周年文艺创作奖,《没有枪的战士》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戏剧电影创作奖,《“巴拉干仓下乡”记》《伊和塔拉之战》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个人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获中国作协颁发的“从事文学创作六十周年”荣誉证书、“从事文学创作七十周年”荣誉证书和金质奖章。
社会评价
朋斯克的小说有着独特的审美追求。他的小说一般不以故事情节的曲折引人入胜,而是注重生活的真实,力求以单纯的结构,循序渐进地挖掘出生活中的“诗意”,给人以淳朴自然之感。
由于朋斯克阅世之深和行文之力,无论是反映现实还是回望历史,他都能于疏淡的笔墨间,“单一的故事情节的叙写”中,使小说呈现的意境深远且韵味无穷。——《内蒙古自治区小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