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件包括头饰、领饰、胸饰、腰饰、臂饰、胫饰以及其他饰物。通常分装饰性服饰件和实用性服饰件两大类。
装饰性服饰件
服饰件有头纱、面纱、发簪、发带、额带、假发、披巾、领带、胸花,以及包(袋)等饰物。
头纱和面纱
女用巾状饰物。通常用薄纱和绸缎制作,加饰花边。头纱披盖头部,有的披过肩背甚至及地。面纱用来遮挡脸部,一般接附在帽上,或由帽檐自然垂下。中国隋唐时的幂?披拂全身,为头纱、面纱两兼的装饰。现代头纱多见于婚礼服,面纱多见于伊斯兰教地区。
发簪
插在发髻上的条状饰物。通称簪。一般指一端为环状、一端为尖状、整体呈条形的簪子(又称笄)。一头垂珠花的称结子。两股簪子合成的称钗,小的称掠子。簪可配以各种花样的物件(如簪花),以增加装饰效果(图1)。中国古代女子成年时方可用簪,故有及笄之称。现代女子绾结发髻普遍采用发卡(发夹)、梳片等饰物。
发带和额带
带状头饰。发带指各式各样系扎、拢合头发的带子,常用的有缎带、绸带或纱带。用毛线等绳类代替发带的,称头绳。额带指水平围系于额际的饰带,有的兼起发带作用,中国古代曾称抹额。
假发
即饰发。指假发套和卷入头发的假发垫、假发绺。中国古代妇女常编假髻作为头饰,上古时称被或副,后来历代又有丫髻、云髻等名称。古埃及最早使用发套。欧美18~19世纪曾流行过阿道尼斯、拉米列等多种男用假发。现代假发已成为美容内容之一。假发多取材于人发,也可用马尾、纱、金银丝等替代。
披巾
披围于肩部,下端过胸下垂的矩形或三角形饰巾。以纽或带系合的又称披肩 。中国隋唐流行的披帛是一种长披巾,披用时绕肩裹臂再搭腕下垂甚至过腰过膝,极富特色。元明清各代女用的云肩和霞帔都是披巾的品种(图2 )。披巾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广泛流行,19世纪70年代还被称为披巾时期。20世纪初,用中国西藏山羊绒毛制成的开司米披巾深受欢迎。现代的披巾常用钩针和棒针编织而成,称编织披巾。也有用皮毛制成的披巾,一般用于较正式的场合。
胸花和胸针
胸花是戴于胸前起点缀作用的饰物。胸花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通常为男子赠予女子,佩戴在背心或紧身胸衣上部。20世纪女子佩戴胸花成为风俗,常见于礼仪场合。婚礼用红色,葬礼用白色或黑色。胸针是一种通常靠搭钩别在衣服上的小饰物。造型有动物、花卉、星月、弓弩等形状,并可镶嵌宝石。
领带
领带是上装领部的服饰件,系在
衬衫领子上并在胸前打结,广义上包括
领结。它通常与西服搭配使用,是人们(特别是男士们)结婚以及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服饰品。
包
又或称袋。用以盛放小物品的各种手携或肩背的包、袋、兜、箱等。包(袋)品类繁多,著名的有夏内尔包、古蕾尼袋、可揉袋、水手兜等。中国西南地区白、景颇、阿昌等民族的绣花、印染挂包(挂袋)也享有盛名。包(袋)的造型、色彩、质地与穿着配套并协调统一时,更能突出服装整体装饰效果。
实用性服饰件
以实用为目的的服饰件。有头巾、丝巾、兜巾、腰带、腰裙、暖手筒、手套、臂套、袜套、袜、裹腿等。
头巾、用布、纱罗或编织物制成的裹头用巾。女式头巾有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使用时或围绕、或系扎,也有的围系并用。男式头巾多见于东方民族,因风俗习惯不同,有的披围之后用绳带加以圈箍,有的以长巾缠裹而成包头(又称头巾帽),有的包头一端下垂。在中国,古代男子用头巾裹头,作为成年的象征;女子头巾与发饰合称巾帼,巾帼遂成为女子的代称。中国西北、西南地区,彝族的英雄结包头、侗族的大头帕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头巾等都独具特色。
围巾
俗称围脖。主要材料有纱、线、布、呢和毛皮等。其中用毛线编织的围巾使用较广泛。中国普遍使用的长条围巾,一般用来御寒。男子通常只围在颈部,女子多兼作头巾。世界上印度方巾、长毛围巾(又称大蛇围巾)比较著名。
丝巾
丝巾(scarves)是女性围在脖子上的物品,用于搭配服装、起到修饰作用,冬天、夏天皆可用,各式新旧的丝巾系法。
兜巾
用于胸至腰腹部位的服饰件。中国古代通称腰巾,近代又俗称肚兜、围腰等,主要女用。兜巾现常见于中国西北民间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一般采用绣花、镶边等装饰。
腰带
用来束腰的带子,
裤带。若是皮革的,俗语也称皮带。中国早期的服装多不用纽扣,只在衣襟处缝上几根小带,用以系结,这种小带的名称叫“衿”。
腰裙
系于腰部的服饰件。因从前或后面看去形似裙而得名。自前向后围系的腰裙,称围裙,或称前裙;自后向前围系的腰裙,称襕裙,又称抹裙。古埃及人使用腰裙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穿法是缠绕数周,在身前打结,故又称缠腰布。现代,腰裙仍是民族服装中常见的服饰件,中国南方民间和藏、高山、景颇等民族的腰裙各具特色。围裙还普遍用于家庭。
暖手筒
又称手笼。为两端开口的筒状饰物,主要用于手部御寒。大小长短不等。其材料一般与冬衣质地类似,也有采用毛料或贵重的毛皮。
袖筒
俗称手袖筒。作用是防止弄脏衣服。有多种款式,短的、中等的、长的,防水的等等,适用人群小孩、大人。
手套
覆于手、腕及臂的服饰件。通常为五指分开的样式,也有五指不分或不全分的蹼状手套以及露指手套。手套较早见于埃及皇帝图特安哈门(公元前14世纪)墓葬中的亚麻手套。中国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有女用绣花、织字的丝手套。现代手套多用皮革和针织物裁制,或用毛线等编织,有的采用绣花、钉珠等。用于专业劳动和体育运动的手套,则需采用相应的材料,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
臂套和袜套
套于手臂和小腿的管状饰物。中国古代将臂套归于臂衣;将袜套归于胫衣。现代臂套和袜套多为柔软的毛线针织物,兼具保暖和装饰的作用。
袜
脚部服饰件。中国古代称足衣。周代以前曾长期使用的角韈,以兽皮制成,有带子系于踝部。汉代已出现绢袜、锦袜、罗袜和加以刺绣的花袜。古埃及3~6世纪的墓葬中发现编结袜。1589年由于英国针织机的发明,产生了针织袜。1941年以后,用富有弹力和韧性的锦纶纱线织出的锦纶袜,由于可以加热定型,穿着舒适,很快取代了天然蚕丝袜和粘胶丝袜。但棉纱线袜、羊毛袜仍受欢迎。袜的种类很多,按穿着部位分别有脚掌套、短统袜(又称套袜)、长统袜、连裤袜(又称裤袜)、丝袜等。连裤袜因1790年始用于芭蕾舞服装而称芭蕾舞袜。以锦纶夹橡胶丝制出的连裤袜,可减轻静脉冲造成的压力,称理疗性连裤袜。
裹腿
又称绑腿、护腿。是扣合或缠绕于小腿部位的皮革制品或布制品。中国古代通称胫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