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道:《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前世今生
徐锦庚著长篇报告文学
《望道:〈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前世今生》是作家徐锦庚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首次出版于2021年12月。
内容简介
《望道:〈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前世今生》从小角度纵深切入,追根溯源,从马克思、恩格斯著述《共产党宣言》,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再到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过程,全景式讲述了《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出版的前世今生,并牢牢把握翻译《共产党宣言》这条主线,刻画二十世纪初知识分子中的“望道们”,以及在《共产党宣言》传播过程中,对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影响和带给中国革命的意义。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关于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徐锦庚曾表示:“我能与《望道》结缘,首先要感谢《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先生。2020年10月底,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虞文军找到我,说有一个建党百年的选题,他请梁总编推荐作家,梁总编就推荐了我。当时,我手头事情多,精力顾不上,就向他推荐另外一位作家。过了段时间,虞社长又联系我,说梁总编认为,这个选题我把握得更好。我问具体是什么选题,虞社长说写陈望道。我一听是陈望道,立刻就说:‘行!我感兴趣,也有把握。’”
作品鉴赏
《望道:〈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前世今生》将马克思的成长史、马克思主义诞生史、国际共运史、中共党史、《共产党宣言》一书在中国的传播史巧妙地熔于一炉,把中国革命放到世界革命的大格局中来考察,提炼作品的主题立意。其中既有宏大的叙事结构,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结点、事件都有所涉及,展现了近现代中国历史上诸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红军长征等重大历史事件;又有许多微观的细节描写,如《共产党宣言》译者的选择,陈独秀如何经人推荐辗转找到陈望道等,徐锦庚对这其间的来龙去脉、细枝末节都交代得清晰明了。作品兼具学术研究的厚重与文学叙事的美感,在一些场景描写方面非常精彩。比如,描写马克思奋笔疾书《共产党宣言》时的最后段落,写完最后一句话,“他把鹅毛笔往后一扔。鹅毛笔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形,飘飘扬扬地落到地板上。滴下的墨水连同笔一道,构成了一个大大的叹号。”《望道:〈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前世今生》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文学想象,类似这样既贴近历史现场又反映人物个性风姿的段落,在书中俯拾皆是。
感染力强烈的语言表达以及扎实缜密的史料分析,使得《望道:〈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前世今生》成为一部描摹人类崇高理想追求者群像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尤其是对以陈望道为代表的一批中国早期革命者的形象塑造和刻画入木三分,如陈独秀的豪情、李大钊的沉稳、胡适的胆小,虽着墨不多,却令人印象深刻。作为该书的主人公,书中用三分之一的篇幅书写陈望道的传奇经历,将他的个人抉择置于时代主潮之中,展现他对真理的上下求索和对信仰的不懈追求。对陈望道的求学、成长、做学问等人生经历进行了细腻爬梳和整体呈现,凸显了他作为一个具有思想深度的知识分子的特殊贡献和风采。
历史编撰尽管不可避免地有着文学性的描述,但总是依赖历史事实而寻求历史的真相,无论这种寻求可能有多么复杂和困难。历史学家的叙述无疑具有文学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具有文学性的叙述会否导致历史真实或事实的揭示和虚构。从这个意义上说,徐锦庚面临的考验既是历史研究层面的,亦是文学叙事层面的,更是如何将二者有效融合的问题。作者需要在大量材料中有准确的甄别,有独立的分析,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特别是对某些为人熟知的历史细节和典故做了大量的考证,也指出了典故中的一些谬误。这在本质上说是在用叙事的方式研究中国革命历史。
对于无法亲历甚至无法通过采访而抵达的历史现场,徐锦庚展现出在梳理历史脉络、研究历史文献、论证和阐述史实方面的过硬功夫和强大能力,以一种与历史文献分析相结合的叙事研究的方式,重返、重建、重审历史现场,搭建起一个跨越百年时空的、文学与历史互鉴、今人与先辈对话的场域。这种叙事研究不同于逻辑层面的理论研究,关注和书写的是个体或者群体的精神世界和内在经验,意在丰富或者是填补被遮蔽和忽略掉的历史经验和生命存在的裂隙。这就使得越来越多溢出人们认知惯性的新鲜史料得以被更加准确和贴切地打捞和使用,使得那些不被重视的个体生命经验在宏阔历史浪潮的淘洗下留下了细微却清晰的痕迹。
研究视野的拓宽和研究重心的下移,有助于改变传统史学偏重于政治史和经济史的偏向,从而使更多的研究领域得以走进读者的视野,也使得曾经被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视角所统摄的重大革命历史叙事,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和思想的面相。从这个角度来讲,《望道:〈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前世今生》书写的不仅仅是《共产党宣言》诞生以及首部中文译本翻译、出版、传播的全过程,实际上也是通过对这样一个小切口的历史事件多维度、多视角的钩沉和打捞,进而折射出中国早期革命者和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们的心路历程、理想信仰和精神存在;通过个人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与命运转折,深刻揭示出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与社会文化变迁。
作品影响
2022年1月,《望道:〈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前世今生》入选2021年度“浙版传媒好书”榜单。
2022年6月,《望道:〈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前世今生》入选2021浙版好书年度榜。
2022年12月,《望道:〈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前世今生》获第十六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特别奖。
出版信息
2021年12月,《望道:〈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前世今生》由浙江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
作者简介
徐锦庚,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社长,高级记者,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发表各类作品近500万字。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民办教育调查》(与铁流合作)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国家记忆:一本〈共产党宣言〉的中国传奇》(与铁流合作)获第十三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根据《国家记忆》改编的电影《大火种》,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为纪念建党95周年重点影片。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9 12:59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