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视野”指接受者由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转化而来的关于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定向性
心理结构图式。它是
审美期待的心理基础,是德国
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姚斯提出的。期待视野大体上包括三个层次:
文体期待、意象期待、意蕴期待。这三个层次与艺术作品的三个 层次是相对应的。简单地说,“期待视野”就是接受者以往鉴赏中获得并积淀下来的对艺术作品
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 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次新的
艺术鉴赏实践,都要受到原有的“期待视野”的制约,然而同时又都在修正拓宽着“期待视野”。因为任何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具有
审美创造的个性和新意,都会为接受者提供新的不同以往的审美经验。
姚斯指出:“一部文学作品在其出现的历史时刻,对他的第一读者的期待视野是满足、超越、失望或反驳,这种方法明显的提供了一个决定其
审美价值的尺度。期待视野与作品间的距离,熟识的先在
审美经验与新作品接受所需求的‘视野的变化’之间的距离,决定着文学作品的艺术特性。”
姚斯受到
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和文学演变论影响,一直将新颖性看作文学评价的重要标准。姚斯身处文学范式变革的历史转折时期,在范式的危机时代,所有的范式都已经失去存在的
合理性,文学批评也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所以,新颖性成为文学批评的重要甚至惟一理论是有一定现实原因的,它构成了期待视野的基本内涵。
期待视野 正 更新 期待视野形成;一位作者的第一部作品使期待视野正面失望,读者期待着这部作品之后的包含更新要素的作品出现,结果他又创作出这样的新作品,那么读者的新期待视野变再次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