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五星
公元79年以前中国人发现的天体
木五星就是指木星和它的四大卫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木五星是中国人在公元79年以前发现的。
简介
木五星就是指木星和它的四大卫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木五星是中国人在公元79年以前发现的。证据:《白虎通》(公元79年出版):“舜目重童,是谓玄景。上应摄提,以象三光。”意思是说:帝舜一目中有两个瞳仁,它们前后重叠的样子就象是日月合璧,它们放射出光芒,就好比日月的混合光,可以产生物体的(日月)混合光影。把重瞳与木星(“摄提”)对光所形成的瞳一(日)——瞳二(月)——木星系统,可与日月五星(“三光”)系统相比拟。我们把两个系统一对比,就知道前一个系统必须算上四木卫,才能与日月五星系统彼此“相像”。由此可推知,中国人早在公元79年以前就用肉眼看到了木星的四大卫星。在西方,意大利人伽利略是在公元1610年用望远镜第一次看到四木卫的。
名词解释
重童
重童即“重瞳”,意指一目中两个瞳仁前后叠加。古人习惯把瞳仁视为发光体,也常把瞳仁比作日月(如传说盘古氏左眼为日右眼为月)。由于瞳仁是视物器官,所以,“重瞳”有“目力加倍”的意思,指目力特强的人,这种人古称“重瞳子”。除了帝舜,传说项羽也是“重瞳子”。木星的四大卫星目力一般者无法看到,但目力特强的人可以看到。著名德国学者洪堡(1769~1859)记载,有一位视力超常的德国裁缝,其名字(Schon)在中文里被叫做“邵恩”,曾用肉眼看到了四个木卫,并能精确地指出它们的位置(显然,这可以用望远镜在一旁加以证实)。我国天文学史家席泽宗院士在其《伽利略前2000年甘德对木卫的发现》一文(载于席泽宗著《古新星新表与科学史探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中说:公元前364年夏天,中国天文学家甘德发现木星有卫星。这些都是用肉眼直接看到木星卫星的真实例子。
玄景
玄景即“玄影”,日月混合光影。《路史》说:“北方曰玄天。乾为大赤,坤为大黑,赤入黑,以成玄。”《洛书灵准听》:“日内阴而外阳,故其心玄”。这样看来,“玄”指赤、黑混合色,或阴阳混合色。
微型星系
这是指古代人类所能见到的唯一的一个独立星系——木星系统。该系统由一颗主星(木星)和四颗附属星组成,并且具有两种运动形式:一,从微观角度观察,在木星系统内部,木星位置相对不动,四颗附属星则在木星两侧不断移动,变换位置。古人把位置固定的星叫做“经星”,把会移动的星叫“纬星”。因此,在这种情形中,木星就是经星,四颗木卫就是纬星。在古文献中,木星的别名之一叫做经星(《开元占经》卷23:“石氏曰:岁星,他名曰摄提。一名重华。一名应星。一名经星。”),应该来源于这种情形。二,从宏观角度观察,木星和它的四颗附属星一起在黄道上移动,成为“五纬”之一(“五纬”就是五大行星:木、火、金、水、土),即木星系统本身是宏观五星系统中的一员。因此,把宏观五星体系中的木星单独提取出来,作更加仔细的观察,可以发现它本身也是一个经纬分明的微型星系。
对古代文化影响
木五星对我国古代文化影响巨大,其表现之一是:我国古代吴越两国之间的长期争斗与木五星有密切关系。吴越交恶始于勾践之父允常。允常已开始称王。允常铸有一把宝剑,名为“步光之剑”。“步光”从字面上看就是“步行之光”,即“步行于天路上的行星”(这里的“天路”指黄道)。按理,五大行星都可称为“步光”,但考虑到越国的分野星是木星,所以,允常所铸之剑,其名“步光”应指木星。允常死后,步光之剑由勾践继承和使用。文献记载越军生擒吴王夫差的时候,勾践来到现场,一边责怪范蠡为何不赶紧杀了夫差,一边反复抚摩步光之剑,这一年是公元前473年。下一年,即公元前472年,也即木星在星纪之次(星纪即吴越的星分)之年,勾践携带步光之剑移居山东琅琊,即来到古人认为的木星升起之地(《封禅书》:“八曰四时主,祠琅琊。琅琊在齐东方,盖岁之所始。”)。勾践还想把允常的墓移到琅琊,这很可能是允常遗愿,于此亦可见允常乃木德之人。允常铸造步光之剑,并想移居木星升起之地琅琊,显然他是想根据古代的木星理论统一中国,这是因为木星本身实际上是一个(微观)五星系统,其中的五星对应中国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即木五星代表全中国。而中国古代星占学规定,木星所在之星次所当之国可以伐人,而自己则不受伐,如有人敢违反此规定,则必遭天谴,必遭大殃。木星运动周期由两个分运动周期组成,即巡天一周的周运动周期(12年,运行的终点和起点都在吴越之地的星分——星纪)和日运动周期(24小时,运动的终点和起点都在山东琅琊东面的海上)。允常在越国君主系列中,按照内部的世次计算和五行排列,被定为“以木德王”,所以他企图统一中国。他的有利条件是:其国土星分是木五星巡天一周的起点和终点,受到木五星的特别庇护。他的不利条件是:如果他要去琅琊开始统一天下的战争,那么故乡还有一个吴国会拖他后腿,所以必须先吞并吴国,然后才能放心去琅琊。结果他在实现这一目标之前就死了,所以他的使命就交给了勾践。勾践虽然初步实现了“并吴”和“移居琅琊”的战略目标,但被历史证明无力实现统一天下的最终目标。不过,“步光之剑”的两个常居之地——越国和琅琊,却透露出“步光”一名的真相(“木星”),“并吴”和“并天下”也透露出木星的真相——这是一个微观五星系统,其五星代表天下东南西北中五方的人民和土地(请参阅本百科词条“反山墓地”、“瑶山墓地”)。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允常铸造“步光之剑”的记载,还见到两处时代靠后的铸造“步光之剑”的记载:《初学记》引曹植《七启》:“步光之剑,华藻繁缛;缀以骊龙之珠,错以荆山之玉。”《刀剑录》:“怀帝炽以永嘉元年造一剑,长五尺,铭曰‘步光’,小篆书”。以上文献记载中,我们注意到晋怀帝在永嘉元年(公元307年)铸造的“步光之剑”,其长度是“五尺”,这正是古天文学上规定的宏观五星密集站队排列时的最短队列长度(即平均每星占据一尺距离的空间,这是行星最小的安全空间,小于一尺就是两个行星相互“凌斗”),从中可以看出“步光”与数“五”的关系十分密切。这暗示了“木五星”的存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8 19:27
目录
概述
简介
名词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