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是唐代诗人
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以赋体起而自然转入比兴,以“桂岭含芳”之木兰自况,而以居京华“莲塘”之人指令狐綯,借咏木兰写诗人从桂管归京后遭令狐綯冷遇后的感慨。这首诗是咏物诗,借物寓意,句句在写木兰花,又句句有含意,不黏着在物上,有寓意,又不脱离物。
作品原文
木兰
二月二十二,木兰开坼1初。
初当新病酒2,复自久离居3。
愁绝更倾国,惊新闻远书4。
紫丝何日障,油壁几时车。
弄粉知伤重,调红或有馀。
波痕空映袜,烟态不胜裾5。
桂岭6含芳远,莲塘7属意疏。
瑶姬与神女,长短8定何如9。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开坼(chè):开裂,指花苞开放。坼,原作“折”,折、拆、坼古通。
2.病酒:饮酒过量,因酒精中毒而大醉或大病。
3.离居:指离开长安的家居。
4.远书:发往远方,或来自远方的书信。此指接到妻子王氏的家书。
5.不胜裾(jū):用赵飞燕身轻之典。裾,衣之前襟。“波痕空映袜,烟态不胜裾”二句,“罗袜”“轻裾”是曹植称美洛神的句子,此以宓妃比木兰。
6.桂岭:指岭南的桂林。
7.莲塘:荷池、荷塘。
8.长短:高下。
9.定何如:究竟如何。
白话译文
二月二十二日,木兰花正好初开。
刚好饮得沉醉,加上又远离旧居。
初开的木兰,恍惚带几点清愁,也就更平添几分倾国之色,我正惊异于它的新艳,蓦地接到远地的来书。
木兰花要什么时候才有人为它卷起紫丝障。要什么时候才有人为我载以油壁车。
把弄它的花粉,我知道它受伤很重;调拨它的颜色,尚喜其红艳有余。
木兰花看上去像凌波微步的宓妃,它的媚态欲像轻盈的赵飞燕,怕只怕一阵轻风吹过,它会弱不胜衣裾。
木兰花在桂岭已芳名远播,而在北地莲塘,留意的人可就显得很稀疏。
宓妃与飞燕不信会比不过瑶姬与神女,比较比较试看究竟如何。
创作背景
冯班、姚培谦、程梦星解此诗为“艳情诗”,认为此诗是木兰开后,凭记忆所作之词,写诗地点可能在桂林。这种看法错误。张采田认为,此篇寓意令狐綯,言令狐綯位致通显,而宿憾终未能释。此首句二月二十日,盖暗记子直至都之日。“惊新闻远书”一句,则此诗是作者在桂管闻而赋之者,故接下来又说“桂岭含芳远”。这种解法牵强附会。冯浩认为起句月、日,似暗记到京与令狐綯相见,令狐綯情意疏淡。这种观点实缺考证。
据首句及“桂岭”二字,此诗为大中二年(848)二月二十二日作者随郑亚离开桂州赴循州(今广东惠州东)前一日作于桂林。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以木兰自寓,以赋体起而自然转入比兴。首四句点明离桂之时正南中木兰初坼,桂岭含芳,而远隔京华,故借酒致慨而感离家日久,又将南行。“愁绝”以后移情木兰,皆比也。木兰初坼,含愁而未放,正是木兰的倾国之态。其初开之艳,令人惊叹,忽接远书,意当京华家室信至。暗指信中或言及令狐綯已归自湖州,召拜考功郎中充翰林制诰事。故有“紫丝”二句,就令狐綯之通显比照自身沦落。“弄粉”四句表明令狐綯迁怒未解,虽“弄粉”而“伤重”;即转而陈情彼未必援手,虽“调红”或亦“有馀”。末四句人花绾合,托寓尤明:木兰之含芳远僻,而居曲苑“莲塘”者未尝属意。“莲塘”借指令狐綯。末二句言木兰虽罗袜“波痕”,轻裾“烟态”,可与瑶姬神女媲美,然无人属意,归结到“倾国”而“愁绝”,亦李党覆败、才命相妨,而借木兰自伤之哀声。
名家点评
清代
屈复:“一段(木兰花)开当离别闻书时。二段木兰之色态。三段比结。”(《玉溪生诗意》卷八)
清代
纪昀:“格卑而兼多累句。语亦浮泛。”(《抄诗或问》)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开成(唐文宗年号,836年—840年)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作品收录为《
李义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