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寨岭隧道(Muzhailing Tunnel),位于中国
甘肃省定西市境内,穿越木寨岭,是
渭源—武都高速公路(属于
兰州—海口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75)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建成时为甘肃省最长的公路隧道。
建设历程
2016年5月6日,木寨岭隧道开工建设。
2021年10月1日,木寨岭隧道左线3号斜井至出口段贯通。
2022年12月8日,木寨岭隧道出口段贯通。
2023年7月6日,木寨岭隧道全线贯通;12月11日,木寨岭隧道沥青路面工程完工。
2024年1月31日,木寨岭隧道建成通车。
隧道位置
木寨岭隧道位于中国甘肃省定西市境内,北起漳县大草滩镇小林沟村,南至岷县梅川镇下文斗村。途经木寨岭隧道的线路是渭源—武都高速公路(属于兰州—海口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75)。隧道北与酒店子漳河特大桥相接,南与梅川素子沟特大桥相接,左线起讫桩号为ZK210+625~ZK225+852,右线起讫桩号为ZK210+625~ZK225+794,为甘肃公路134号隧道。隧道整体线路走向与
兰州—龙邦公路(国道212线)走向基本一致,与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平面距离约900至1200米。
隧道设计
隧道结构
木寨岭隧道采用分离式设计,全隧共设3处斜井,均作为永久性通风斜井。隧道进口设计为削竹式洞门,出口设计成端墙式洞门。
隧道参数
木寨岭隧道左线全长15226米,右线全长15168米,左、右线隧道之间净宽约55米,隧道净宽10.25米,净高5.0米,最大埋深629.1米。隧道进口左右线明洞长度均为15米,出口左线明洞长度5米,右线明洞长度4米。隧道开挖断面面积约115平方米,最大开挖跨度约13米,高度约11米,实测最大水平地应力为27.16兆帕。隧道1号斜井长1623米,2号斜井长1813米,3号斜井长1265米。
设备设施
木寨岭隧道整体采用了分段式纵向通风设计,并配备有照明、消防、电视电话及监控报警设施。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木寨岭隧道区域位于四大地质构造板块交界地带,具有地质构造复杂、地应力高度集中、岩体软弱破碎、褶皱带活动强烈、围岩大变形等特点。同时,隧道穿越地层属极高应力区,且地下水发育,大部分段落有股状水,局部有突涌水。自施工以来,木寨岭隧道软岩大变形情况严重,挤压变形速率快、变形历时长、变形量大,隧道单边最大变形量超过2000毫米,刷新了国内纪录。木寨岭隧道变形量级突破国内外隧道和地下工程界以往所遵循的岩石力学理论和隧道建造实践的认知水平,超出现行规范和标准范围,在设计和施工方面无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被称为“隧道建设史上罕见的世界性难题”。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围岩变形量大,造成大部分段落初期支护混凝土开裂掉块,型钢拱架扭曲挫断,初支侵限破坏严重、换拱率高,部分段落二次衬砌开裂破坏。同时,隧道软岩大变形和频繁拆换拱,致使工程进度缓慢,施工工效低,施工成本增加,建设推进艰难。
为解决木寨岭隧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施工和技术难题,建设人员在总结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地质因素、围岩状况进行调研研究,创新性提出隧道场解重构理论,即在核心扰动区主动重构围岩刚度,诱导应力调整的隧道施工场变控制方法,以提高围岩刚度的主动控制代替拱架支护的被动约束。最终形成了新型软岩隧道大变形治理技术与方法,即通过网状的锚索系统,将松散易碎的岩体压实,形成拱形承载结构,提高了岩体的稳定性。在应用此项技术后,围岩变形量显著降低,解决了初期支护连续拆换的问题,提升了施工效率,在经过多次现场试验优化和持续试验总结后,扭转了前期频繁换拱、返工浪费、进度停滞的被动局面,在保障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完成了隧道建设任务。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12月,木寨岭隧道建设单位开展了“木寨岭隧道大变形机理及NPR控制技术研究”“木寨岭公路隧道大变形段让压支护体系关键技术研究”“木寨岭隧道修建关键技术和施工风险防控研究”及“渭武高速公路木寨岭隧道及高地应力极软岩控制技术”四项课题研究,其成果的有效应用显著降低了围岩早期的变形速率,解决了初期支护连续拆换的问题,为川藏铁路等全国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基于此编制的《甘肃省公路隧道工程NPR锚索预算补充定额》,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建设人员研发了鸟笼型锚索、创新总结三台阶法,积极引进可视端头模板、仰拱钢筋定位卡、锚索钻机、多功能凿岩架拱一体机、悬臂掘进机、二衬防空洞报警系统、大拱脚施工工艺等“五新技术”。
木寨岭隧道建设中,科研人员取得了基于隧道场解重构理论的围岩支护方法及系统、软岩小孔径深孔成孔设备等多项发明专利。截至2023年7月,该系列研究成果已在全国10多个隧道项目中推广应用。
荣誉表彰
2023年1月,木寨岭隧道获“全国公路重大工程新闻宣传十佳项目”。
运营情况
票制票价
2020年11月20日起,根据《关于核定平凉至天水等8条高速(含一级)公路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和期限的请示》(甘交发〔2020〕79号),木寨岭隧道收费标准如下:
通行事项
木寨岭隧道全长15.226千米,穿越隧道大约需12分钟,驾驶员长时间在封闭、光线弱的隧道内驾车行驶,易产生视觉疲劳,从而导致疲劳驾驶。各位驾驶员进入隧道后,一定要集中精神,谨慎驾驶。请广大交通参与者行驶木寨岭隧道要保持安全车速和车距,确保行车安全。
文化特色
木寨岭隧道在中段布设了灯光带,通过投屏将各种纹样投到洞顶,其中就有具有甘肃特色的飞天元素,而随着木寨岭隧道通车,也让面朝大海、畅行丝路有了更好体验。
价值意义
木寨岭隧道通车后,只需12分钟就可以通过原来需要1个小时的木寨岭,且过往车辆不用再经过兰州—龙邦公路连续13千米的长下坡,将提高通行效率,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同时也将构建起“交通+”多产业协同发展生态圈,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狼渡湿地草原、
遮阳山、
贵清山等景区发展驶入“快车道”,短距离“微度假”“轻旅游”将成为新热点。(中国甘肃网 评)
木寨岭隧道的通车,实现了过往车辆在大草滩收费站至梅川收费站区间的直接通行,行车时间由之前的近一个半小时缩减至20多分钟,对畅通西北及西南的交通运输,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及投资环境,促进沿线矿产和旅游资源开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甘肃日报》 评)
木寨岭隧道的贯通,让甘肃渭源至武都两地间的行车时间从4个小时缩短到2个半小时,同时将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及投资环境,进一步助推沿线重庆、四川、甘肃等西部省市的区域经济、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对促进西北及西南的交通运输、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华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