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格,男,1979年出生于重庆。影像创作者,木格堂艺术空间创始人,代表作品《回家》、《尘》、《沿墙而行》。曾获2013年度美国 PDN 摄影界新闻杂志年度摄影师奖、日本 IMA 摄影杂志评选最值得关注的70-80代摄影师等。
艺术风格
木格的创作在现实素材和精神空间反复穿梭,近年来,他注重摄影的实物性与设置空间的关系,通过揭示这种“关系”来创造新的切入点。
艺术履历
个人展览
群体展览
获奖经历
公共收藏
主要作品
他人评价
路易斯·克莱门茨 Louise Clements(德比郡QUAD艺术中心艺术指导,以及FORMAT(格式)国际摄影节创办人、策展人):
在木格的摄影中存在有一种结晶的欲望,可以用“凝视(regarder)”这个词来描述,这是一种观看(凝视),是将思想和眼睛保持一致的动态的结合;是保持(garder)记录和见证的状态。这个词完美地概括出了照片中的含义。木格的影像保存下并反映了这一时代诗意的瞬间,以及他所居住的世界的记忆。这些影像不仅来自于一个阐述难以置信事物的愿望,也来自于一种检验和寻找超验事物的野心,而非仅仅呈现事物表面的美。
Jessie Wender(作家、制作人):
在《回家》系列作品中,木格的照片具有一种近似梦幻的品质,但是通过这些乡愁,人们能看到巨大的变动,错位,消失和寻找。在剧变的表层之下,木格在寻找希望,观者也能感觉到时间的推进:有关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者似乎同时存在于很多照片中。
曹良宾 Liang-Pin Tsao (影像创作者、活动组织者以及台北「Lightbox 摄影图书室」发起人兼主理人):
体旧趣新的《回家》,承续纪实摄影的传统理路,不避雅俗地写实白描,随缘应物。然其精神和气质,超拔乎事物表象与机缘巧合之外,由实返虛,笔断意周。木格投注的抒情笔意,具体而微地勾勒人们于流离失所状态下內蕴的心靈灵景观;同时,折射出自我情志的镜象。若以「物件」摄影的思路揣想,此作「感物」的价值所在,或「应物象形」的真正被摄体,可能是木格自觉「回家路不再」以後,肃然面对无以名狀的失落与无奈的深切「感悟」。
林叶(独立策展人、译者、写作者):
在《沿墙而行》这组作品中,木格通过尽可能客观的表现方式,来让自身的感受与认知可视化,使之成为沟通观者与现实的有效通道,积极地呼唤观者经验的主动介入,借此来还原一个去魅了的长城,还原一个相对真实的西北边疆。通过这样的影像,我们的认知观念得到真正的解放,我们被告知需要从神话回到历史,从虚妄回归现实。故而,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影像的时候,不应该将它们视为单纯用于取悦自己的、美学意义上的图像,而是应该充分地动用自身的知识、经验、情感、思想,将影像还原到具体的现实背景中。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借由木格的影像,朴素且客观地贴近那个一直被神话化的土地。
木格就像一位远古时代的画师,面对着眼前的存在物,谦逊平和地画下这些普遍存在物的肖像画。在《尘》作品创作这个过程中,他不做任何的判断,也不刻意地设置自己与对象之间的关系,纯粹用自己的身心去感应着那个存在物的存在,并接纳二者之间所激荡起的那种“不言、不议、不说”的“物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