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洞镇,隶属于重庆市巴南区,地处
巴南区东北部,东靠
双河口镇、
丰盛镇,南连东温泉镇、
二圣镇,西与
南岸区毗邻,北临长江,距巴南区人民政府驻地68千米,区域总面积104.3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清末,设木洞镇。
民国元年(1912年)初,名木洞场,为乡级政区建制;民国十八年(1929年),称木洞里。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复设木洞镇;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为木洞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复为木洞镇;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木洞镇因其为民主革命先驱杨沧白故乡,易名沧白镇。
1949年后,沧白镇改称木洞镇。
1952年11月,划木洞镇、栋青乡部分建水口乡;同年12月,划木洞镇部分建长坪乡、豚溪乡、仰山乡。
1954年4月,仰山乡并入木洞镇。
1956年1月,水口、长坪、豚溪乡合并建木洞乡;同年11月,恢复水口乡。
1958年9月,木洞镇、木洞乡、水口乡合并建木洞公社。
1959年5月,恢复木洞镇,撤木洞公社分设木洞、水口、长坪管理区。
1960年12月,改木洞管理区称木洞公社。
1966年,木洞镇更名上游镇。
1967年,上游镇复名木洞镇。
1982年,撤木洞公社改为木洞乡。
1993年12月,木洞乡、长坪乡并入木洞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木洞镇下辖木洞一、木洞二、木洞三3个社区,墙院、海眼、杨家洞、保安、庙垭、桃花岛、中坝、土地垴、松子、水口寺、土桥、钱家湾、栋青、景星14个行政村;下设24个居民小组、107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木洞镇下辖4个社区、14个行政村:一社区、二社区、三社区、金银桥社区、中坝村、桃花岛村、松子村、杨家洞村、海眼村、墙院村、保安村、土地垴村、水口寺村、土桥村、景新村、庙垭村、钱家湾村、栋青村,镇人民政府驻新建路87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木洞镇地处
巴南区东北部,东靠
双河口镇、
丰盛镇,南连东温泉镇、
二圣镇,西与
南岸区毗邻,北临长江,距巴南区人民政府驻地68千米,区域总面积104.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木洞镇地形分为山地、河滩;主要山脉有明月山脉,境内最高峰冷水垭位于钱家湾村,海拔500米;最低点位于长江流域,海拔220米。
气候
木洞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8.4℃,1月平均气温8.0℃,极端最低气温-1.8℃(1975年12月15日);7月平均气温28.3℃,极端最高气温43.9℃(2006年8月15日);最低月均气温8.0℃,最高月均气温28.4℃;平均气温年较差20.3℃,最大日较差18.6℃(1998年4月17日);无霜期年平均345天,最长达366天,最短为29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147.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70.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157.3天,最多达180.0天(1965年),最少为132.0天(1987年);最大雨量1615.8毫米(1998年),最少雨量为775.5毫米(200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4—9月,6月最多。
水文
木洞镇境内最大河流为长江,主道自西向西北部流经境内通过,平均过境水量约3483亿立方米,主要支流有五布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南川市境内,流经巴南区,在木洞汇入长江,全长37.8千米,流域集水面积828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量为42890万立方米。
自然灾害
木洞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暴雨、地质滑坡等;暴雨灾害年均发生3次,主要发生在7—8月,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1年7月6日。
自然资源
2011年,木洞镇有耕地面积4.0万亩,人均0.9亩。
人口
2011年末,木洞镇总人口41925人,城镇化率19.9%;另有流动人口15734人。总人口中,男性21577人,占51.5%;女性20348人,占48.5%;14岁以下3501人,占0.8%;15—64岁31183人,占74.3%;65岁以上7241人,占17.2%;以汉族为主,达41907人,占99.996%;有蒙古、苗、朝鲜等10个少数民族,共18人,占0.004%。2011年,木洞镇人口出生率4.5‰,人口死亡率8.0‰,人口自然增长率-3.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01.9人。
2017年末,木洞镇常住人口为33849人。
截至2018年末,木洞镇户籍人口为4310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木洞镇财政总收入0.4亿元,比2010年增长1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56万元,比2010年增长113.8%,是1949年的111倍,比1978年增长30倍;人均财政收入128元,比2010年增长128.6%,是1949年的111.2倍,比1978年增长28倍。2011年,木洞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152元。
2012年,木洞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4.7亿元,工业总产值为8.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07元。
2018年,木洞镇有工业企业314个,其中规模以上1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2个。
农业
木洞镇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0.1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0.4亿元;2011年达到2.1亿元,比2010年增长12.8%,农业增加值1.4亿元。木洞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木洞镇生产粮食2.1万吨,人均484千克,其中水稻9745吨,玉米5795吨。木洞镇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瓜果、花木、蚕桑等。2011年,木洞镇桑园面积0.4万亩,全年发种量114张,产茧45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1万亩,产量87吨,其中油菜87吨;蔬菜种植面积1.8万亩,产量2.9万吨,主要品种有青椒,茄子等,其中青椒1100吨,茄子350吨。木洞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木洞镇生猪饲养量2.3万头,年末存栏1.3万头;羊饲养量600只,年末存栏500只;家禽饲养量15.5万羽,上市家禽10.1万羽。2011年,木洞镇生产肉类2020吨,其中猪肉1621吨,禽蛋1800吨;畜牧业总产值0.7亿元。2011年,木洞镇水果种植面积0.2万亩,产量2306吨,主要品种柑橘,梨,葡萄等,其中柑橘1290吨,梨194吨,葡萄104吨。木洞镇渔业以池塘、水库养鱼以及天然捕捞为主,淡水水面1.5平方千米。2011年,木洞镇鱼塘养殖面积50公顷,产量625吨,水库养殖面积40公顷,产量250吨;各类捕捞渔船25艘,水产品总产量0.1万吨;渔业总产值0.1亿元。
工业
2011年,木洞镇工业总产值为8亿元,比2010年增长26.8%,工业增加值1.5亿元。2011年,木洞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职工1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5亿元,比2010年增长343.1%。
商贸
2011年末,木洞镇有商业网点1286个,职工3840人。2011年,木洞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亿元,比2010年增长13.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5亿元,比2010年增长10%。
金融
2011年,木洞镇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1700万元,比2010年增长5.2%,是1978年的9.8倍,占生产总值的2.2%,实现税收100万元;年末,有3家银行在境内开设了分行;各类存款余额为11.1亿元,比2010年增长12.2%,是1978年的24.4倍;人均储蓄25531元,是1949年的250倍,比1978年增长13倍;各项贷款余额1900万元,比2010年增长0.1%,是1978年的3.8倍。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木洞镇有幼儿园(所)5所,在园幼儿562人,专任教师24人;小学3所,在校生1264人,专任教师12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354人,专任教师9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626人,专任教师108人。2011年,木洞镇教育经费达3820万元。
科技事业
2011年末,木洞镇有各类科技人才10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00人,经营管理人才400人,技能人才120人,农村实用人才180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木洞镇有文化艺术团体8个,会员100个,其中团体会员50个,个人会员50个,创作完成的文化艺术作品有《让木洞山歌唱响世界音坛》论文集、木洞山歌《老农一声应山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5个,有演职人员300人,电影放映单位1个,年放映98场次,观众达12000人次;文化专业户10个,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825平方米;有公共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100平方米,藏书10000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7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0.1%,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7人。2011年末,木洞镇有体育场地12处;体育社团6个,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篮球、乒乓、门球、拔河、跳绳、接力、健步走、游泳;100%的城市社区和农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0%。2011年末,木洞镇有广播喇叭0.5万只,入户率60%,通响率100%。2011年末,木洞镇广播综合覆盖率95%,有45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数为0.5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木洞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个,病床250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250张,固定资产总值0.2亿元;专业卫生人员161人。2011年,木洞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1万人次,住院手术1400台次,出院病人1万人次。2011年,木洞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72/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8万人,参合率96%;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零。
社会保障
2011年,木洞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704户,人数812人,支出250.6万元,比2010年增长5.5%,月人均257元,比2010年增长6.2%;城市医疗救助135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48人次,共支出0.5万元,比2010年增长4.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64户,人数1211人,支出151.9万元,比2010年增长14.1%,月人均104元,比2010年增长23.8%;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40人,支出39.2万元,比2010年增长8.4%;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65人,支出73.9万元,比2010年增长6.9%;农村医疗救助316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10人次,共支出1.2万元,比2010年增长6.4%;农村临时救济620人次,支出18.6万元,比2010年增长10.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18人。2011年,木洞镇新增就业人员490人,有15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8%。
基础设施
2011年末,木洞镇有邮政网点2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0千米,投递点15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3.4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0.1万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0.4万件,征订报纸1.2万份、期刊1.7万册,业务收入400万元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15个;固定用户比2010年减少140户,比2010年提高3个百分点;移动用户比2010年增长0.7万户,移动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250千米,主干电缆达100千米,有互联网端口总数0.3万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0.2万个,宽带接入用户0.2万户,比2010年增长650户。
2011年末,木洞镇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12千米,生产能力2000吨/日,年生活用水72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2.5千米,污水治理工程1项,污水处理厂1座,日污水处理能力2000吨,工业废水处理率100%。
2011年末,木洞镇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0.2兆伏安,有高压输电线路3条,总长度110千米,用电负荷2万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2500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7.9%,供电可靠率99.7%。
2011年末,木洞镇有公园1个,公园面积30亩,园林绿地面积6087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45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7.5%。
交通运输
2011年,木洞镇有103省道、415省道过境,其中103省道境内长16.4千米,双向二车道;415省道境内长9千米,双向二车道。2011年末,木洞镇有县乡(镇)级公路5条,总长41千米。2011年,木洞镇木洞客运站日均发送35辆客车,日客运量3100人次。2011年,木洞镇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55辆,5000吨位客运汽车38辆、25座位;年客运量120万人次;境内通航河道1条,总长15千米,其中内河航线有4条,定期航班有4班。2011年,木洞镇客运量15万人次。
历史文化
相传明代,在木洞镇一带建禹王庙,所需木材从镇以西约500米的石洞中取出,木洞镇由此得名。
木洞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木洞山歌、木洞龙舟等,其中木洞山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方特产
木洞镇特产有木洞蜜枣、木洞榨菜、木洞豆花、木洞油酥鸭等。
著名人物
木洞镇著名人物有推翻满清王朝的革命先驱
杨沧白、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第一位女大使
丁雪松等。
丁雪松,女,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在重庆参加救国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在朝鲜任华侨联合总会委员长、中国东北行政委员会驻朝鲜商业代表,后兼任新华社
平壤分社社长。1950年,回国。历任中共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室主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组长、秘书长,对外友协秘书长、副会长,驻荷兰、
丹麦大使,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副会长;是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荣誉称号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