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太原郡王氏宗谱》记载,王氏先祖原居于河南,五代末,王潮、王审知兄弟相继迁居福建,后有一支迁居福建安溪县。元初,隐居在福建省安溪县长泰里的王法懋开始编修宗谱,并以木活字印刷宗谱。从此王氏的“梓辑”(印刷编修)之艺问世。明正德年间(1506—1521),王法懋的部分后裔由闽迁入浙江平阳浦尾、翔源一带。清乾隆元年(1736),王应忠率子孙由平阳翔源迁入瑞安东源。王法懋创始的“梓辑”之艺由此在东源村“落地生根”,并历代相承。开明的王家谱师把自己的木活字印刷编印宗谱的技艺传授给同村的亲友,甚至外县的求学者。就这样,吴、潘、张等姓居民也学会了“梓辑”之术。
拆版重拼导致版面组件重复使用,因而在不同页面上印出同一个文字或图形,是活字排印区别于其他印刷方式的独有工艺特征。构成活字版的里层部件,如顶木、夹条等有时会在版面上留下痕迹,也是活字印刷独有的工艺特征。
木活字印刷术是与编印宗谱紧密相联的。基本制作工序为:开丁(采访)→誊清→(理稿)→检字→排版→校对→刷印→打圈→划支→填字→分谱→草订→切谱→装线→封面→装订。平时需做好取材、制字模、写字(字形相反)、刻字等基础工作。取上好棠梨木,经雨淋日晒自然干燥后制成字模,刻宋体,制成一个个的木活字,以备排版用。
林初寅,男,出生于1938年4月。2010年4月,林初寅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项目:木活字印刷技术。
王超辉,男,出生于1955年12月。2010年4月,王超辉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项目:木活字印刷技术。
2004年6月,瑞安市建成首座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展示馆(老馆),时隔13年,新馆落成。 “木活字印刷展示馆”新馆占地面积540平方米,建筑面积1013平方米,整个展示馆设接待室、展示厅、木活字印刷全流程演示厅、游客体验厅等,全面展示古老“木活字印刷术”的全部操作流程。
2007年6月9日,在
温州市展览馆展出“温州农村民族民间艺术品展览”,一些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古老的民间传统的东西又出现在大家面前。瑞安的“活字印刷”技艺展示,成为温州市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上的亮点。
2017年11月27日,瑞安市召开中国(瑞安)木活字印刷文化产业与旅游发展研讨会。研讨会上,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张积博士,中国印刷博物馆藏品管理部主任、副研究馆员赵春英女士,北京印刷学院研究馆员彭俊玲博士,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晓明,温州市旅游局办公室主任
胡念望分别作了“浙江与古代活字印刷”、“新时代,传统文化发展新目标——东源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修缮改造思考”、“关于木活字印刷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思考”、“文明传承与未来希望——中国木活字印刷与当代汉字水墨艺术的多元互动交流”、“木活字印刷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主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