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皮岭
甘肃境内山岭
木皮岭,在甘肃省徽县栗川乡和成县境内,木皮岭因其上遍生木兰树(又名辛夷树,木莲树,其皮入中药名厚朴)而得名。木皮岭是徽县西部一道天然的屏障,山势高峻,古代为入陇要冲。
简介
木皮岭在甘肃省徽县栗川乡和成县境内。木皮岭因其上遍生木兰树(又名辛夷树,木莲树,其皮入中药名厚朴)而得名,又名木兰花掌。其西与成县东部诸山联属,东南与青泥岭相对,山势巍峨险峻,陡峭崔嵬,刺天裂地,云烟万叠。附近龙洞山、地坝山、柳树崖与其相互依托,形成县境西部一道天然的屏障。
文化
木皮岭北倚龙洞山,南峙地坝山。龙洞山突兀高峻,沟深林密,北崖绝壁凌空,岩洞错落。中有一洞形如半月,内有天然石门、石窍、石佛。在其下有古刹普圆寺,殿宇壮观,三宝庄严;岭西有龙王洞,空旷平夷,幽深莫测,传为北魏时氐人杨茂搜部众的穴居之地。民国时期,这一带为陇南地下党开展武装斗争的根据地之一,1949年11月21日悲壮的“龙王洞事件”就发生在这里;地坝山在木皮岭西南,山上遍生兰蕙,别名兰山。奇峰万仞,红崖绝壁,云烟缭绕,为徽县的南屏。杜甫《木皮岭》里的诗句“西崖特秀发,焕若灵芝繁。润聚金碧气,清无沙土痕。”描写的恰是这里;北崖又有莲花洞,悬于半空之间,状若莲花。洞内矿泉清洌,居民往往作为神水用以疗疾。
民国版《徽县新志》记载:“木皮岭,一名柳树崖,脉与龙洞山联属。石径层沓,人马登陟崖坎,艰于行。木皮岭在河池西,杜甫发同谷,取道栗亭,南入郡界,历当房村,度木皮岭,由白水峡入蜀”。
汉代以来,经木皮岭、青泥岭、白水峡至嘉陵江一线是一条秦陇入蜀的重要通道。中唐时期,出于军事上的需要,路径木皮岭的木皮道与青泥道一起为当时沟通南北的国道。沿途300里“崖谷峻隘,栈道凌空,守卒延颈,运夫毕力。”(唐代柳宗元《兴州江运记》),艰险异常。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二月初,杜甫一家从同谷出发远赴成都,在栗亭经过短暂的几日逗留后,向南沿木皮道首先攀越了木皮岭,道经庙山瓦房村(杜诗里的当房村),又依次渡过了位于今大河乡境内的白沙渡,再翻越青泥岭,于夜半时分在虞关乡老虞关渡处横渡嘉陵江,进入八渡沟,沿略阳金池院离开了陇右地界。在此一段艰险旅途中杜甫写下了《木皮岭》、《白沙渡》、《水会渡》三首纪行诗。其中在《木皮岭》一诗里描写跋涉木皮岭的艰难是“汗流被我体,祁寒为之暄。高有废阁道,摧折如短辕”;描写木皮岭的高峻是“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而诗人过木皮岭之后的感叹“始至五岳外,别有他山尊”成为一句寓情于理的至理名言。木皮岭因为杜诗而名扬天下。
参考资料
杜甫经历过的徽县木皮岭.甘肃徽县网.2012-05-19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29 19:29
目录
概述
简介
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