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荷号称“烧不死的木荷铁”,树体含水量多,脂类液汁少,枝叶浓密,是一种理想的林区防火阻燃树种。近年来在林区实施生物防火工程中,常首选木荷作为防火隔离林带,并发挥有明显效益。
木荷是一种优良的防火
树种。木荷林带与相邻易燃的
马尾松林和杉木林进行比较,揭示了可燃物载量在群落垂直和水平结构上的分布以及易燃性等方面的差异,阐明了防火林带的阻火机理。在马尾松和杉木林分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不平和垂直分布的连续性均较好;而木荷林分的群落结构较单一,林内基本无草灌层,水平和垂直分布的连续性差。
通过对可燃物的易燃性分析得出,马尾松和杉木林分难燃可燃物占总最的比例明显低于8年生以上木荷林分,而马尾松和杉木林分较易燃和较难燃可燃物占有比例明显高于木荷林分。通过对山脊和山腰处木荷、马尾松和
杉木林的地表枯落物方差分析和频数统计得出:木荷林带与马尾松林、杉木林之间有显著差异;木荷林地表枯落物载最比马尾松和杉木林少很多,且水平分布不均匀。研究表明,木荷林带可燃物在连续性上呈间断分布,且林分难燃可燃物比例高,有利于森林阻火。
“不能人工繁殖”和“北上扎根极限”一直是省级自然保护区光福官山木荷林的待解之谜。然而记随林业部门前往
观测时却惊讶地发现,这两大特性正悄悄发生着“变异”——原来独生此处的木荷林正漫延在太湖周边的山区,而“强势”的木荷林下植被单一,罕见其他物种,几乎寸草不生。
木荷是一种木本植物,故乡在
广东、
广西、
福建等中亚热带地区。光福官山岭坐落在
西崦湖畔,四周有邓尉山、马驾山、龟山、虎山等诸峰。说起官山岭的这片自天目山、黄山、庐山以北惟一残存的地带性
常绿阔叶林植被,当地
香雪村的老支书回忆说,大概在他还是十几岁的时候,这一片山林里就有了这样的植物,当时人们都不知道叫什么,只知道这种树抗病虫害能力强,而且材质坚硬,是优良的用材树种,但谁也没注意到它到底是从哪来的。“大概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省里来了一批专家,说这个树种很少见,要保护,大家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这是木荷。”1981年的时候,光福木荷林被定为省自然保护区。据专家称,木荷在南方是一常见树种,之所以在此设定保护区,主要就是在这个纬度上,已经到了木荷“北上扎根”的极限,而这也就具备了对保护区物种保护与开发科学研究的价值。
1981年,光福官山木荷林被列为
江苏省六大自然保护区之一时,面积298亩。然而记者昨天再次来到光福木荷林时,却发现疯长的木荷林早已“闯”出了保护区范围。从光福香雪海往西走,道路两旁随处可见木荷的身影。甚至隔了一条马路的另一座山上,木荷也有了成群的“兄弟”。钻进保护区的“铁丝网”,只见笔直的木荷树直入云霄,树高平均在20米高,直径在25厘米左右,层次分明,只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则是,木荷树下除了新冒芽的小木荷,几乎看不到其他的植物。而来自农林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在穹窿山、西山、光福窑上等山上均发现了木荷树。
木荷在广西、浙江等地生长都比较正常,为何到了
太湖独独发生了这样的变异?如果木荷找不到本土的天敌,任由大树底下寸草不生的现象发展,那么对本土的生物多样性平衡的破坏性又将有多大?
专家认为,木荷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对气温条件却十分苛求,要求年均气温在10至20摄氏度之间。官山岭坐落在太湖与西崦湖间,四周被
邓尉山、马驾山、西碛山、龟山、铜井山等峰环抱,每当冬季寒潮袭来时,官山岭依靠太湖、西崦湖释放出来的热量调节气温,从而形成了适宜木荷生长的具有中亚热带特点的小气候。
而对于木荷种植范围的扩大,吴中区林业站相关负责人认为,这应该跟气候变暖有关。随着
气候变暖,木荷扎根的“北限”再次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得适宜生长的地域面积进一步扩大。木荷生长较快,向外扩张有自然因素,靠风传播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发芽,也有当地人为通过移植等方式进行的人工搬迁。而对于如何寻找到木荷的生长“天敌”,他们还将通过进一步观测来获得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