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速蛮是元代伊斯兰教教徒的译名﹐又作谋速鲁蛮﹑没速鲁蛮﹑铺速满﹐波斯语musulmn的音译﹐即
阿拉伯语Muslim(
穆斯林)。元代汉文文献中通常将西域各族木速蛮称为回回。但回回之名有时也被用于称呼信奉其他
宗教的西域人﹐如称犹太人为“术忽回回”等。
起源
元朝境内的木速蛮﹐大部分是
蒙古西征以来从中亚﹑波斯各地所俘的工匠和其他平民﹐先後签调来的军队﹐入仕於元朝的官员和学者﹐以及来中国经商因而留居的商人﹔小部分是唐宋时期寓居中国的大食﹑波斯人的後裔。蒙古西征中﹐每克一城﹐照例都要括取工匠和俘掠妇孺为奴﹐仅花剌子模都城玉龙杰赤(今苏联土库曼库尼亚乌尔根奇)﹐被迁往东方的工匠就超过十万人﹐撒麻耳干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被俘工匠也达三万人。还有许多青壮年被签为军队﹐充当前锋﹐有不少人随蒙古军东来。这些被迫东迁的中亚人多数是木速蛮。木速蛮商人素以善於经商闻名﹐早在蒙古兴起以前﹐他们就经常来往于蒙古高原和西域﹑中原各地﹐操纵了游牧民与农业地区间的贸易。
成吉思汗建国後﹐许多木速蛮商人投充蒙古贵族的“
斡脱”﹐替他们经商﹑放债牟利。1218年﹐
成吉思汗命诸王﹑大臣各派部属二三人组成了一支四百五十人的大商队﹐赴花剌子模贸易﹐成员全是木速蛮。随著蒙古对西域诸国的征服和驿道的设立﹐东西交通更加便利﹐蒙古统治者对西域商人又给予种种优待﹐因此元代来中国经商的西域各地木速蛮商人远较前代为多。
记载
《元史·本纪二》:“己未,括木速蛮,畏吾儿,也里可温,
答失蛮等户丁为兵。”《元史·列传九七》马八儿等国:“十九年二月,遣其臣祝阿里沙忙里八的入贡时,也里可温,兀咱儿撒里马及木速蛮主马合麻等,亦在其国闻治”。
地位
木速蛮在元代属色目人的一种,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
政治
蒙古统治者为防制汉人﹑南人,重用色目﹐许多木速蛮上层人物成为蒙古国和元朝的高官显宦。著名者如花剌子模人牙老瓦赤﹐从窝阔台汗末年到蒙哥汗时代(除乃马真皇后称制期间外)一直担任统辖中原汉地的札鲁忽赤(汉称燕京行尚书省事)﹔大商人奥都剌合蛮以扑买中原课税﹐被窝阔台任命为提领诸路课税所官﹔世祖时的赛典赤父子﹑阿合马﹐武宗至仁宗时的合散(一译阿散)﹑泰定帝时的倒剌沙﹑乌伯都剌等人﹐都位至丞相﹑平章﹐掌握朝廷大权。在其他中央衙门和地方政府中担任要职的为数更多。至元二年(1265)元朝定制﹕以蒙古人任各路达鲁花赤﹐汉人任总管﹐回回人任同知﹔五年﹐下令革罢汉人任达鲁花赤者﹐但回回人已任的仍旧﹔次年又规定﹐准许任用回回﹑畏兀儿等色目人为达鲁花赤。以镇江路为例﹐世祖至文宗时期的二十一任达鲁花赤中﹐有回回五人﹔所属录事司和各县达鲁花赤中﹐回回居三分之一左右。
贸易
木速蛮商人在元朝的国内外贸易中势力尤大。他们的活动地域遍及全国各地﹐且深入至极北的吉利吉思﹑八剌忽(在今贝加尔湖地区)等部落。元人说﹐其“大贾擅水陆利﹐天下名城巨邑﹐必居其津要﹐专其膏腴”。据中统四年(1263)的户口登记﹐中都(後改大都)就有回回人户二千九百五十三户﹐其中多是富商大贾势要兼并之家。在泉州﹑广州﹑杭州等对外贸易港口城市﹐唐宋以来就有不少大食商人寓居﹐入元以後﹐由於元朝统治者倚重木速蛮商人经营海外贸易﹐他们的势力更盛。泉州大食人蒲寿庚南宋末任市舶提举﹐叛宋降元後﹐官至中书左丞﹐为福建行省长官﹔其子蒲师文任宣慰使左副元帅﹐父子世掌市舶﹐富贵冠一时。蒲氏女婿回回富商佛莲﹐拥有海舶八十艘﹐家产仅珍珠就有一百三十斛。元朝皇室常以虎符﹑圆牌﹑驿传玺书授予木速蛮商人﹐遣他们赴西域各国购买奇珍异物﹔他们贩运来奇珍异物上献後﹐又索要巨额“回赐”价值﹐称为“中卖”﹐成为元朝财政的一项沉重负担。
手工艺
从中亚﹑波斯各地迁来的大批木速蛮工匠﹐被编入元朝政府或诸王贵族所属的工局﹐从事纺织﹑建筑﹑武器﹑造纸﹑金玉器皿﹑酿酒等各种行业的劳作。他们生产的“纳失失”(波斯语nasij﹐织金锦缎)最著名﹐是缝制元朝宫廷宴飨礼服“只孙服”的主要原料。专门织造纳失失的荨麻林(今河北张家口市西洗马林)匠局﹐就是窝阔台汗在位时以回回人匠三千户所置﹐其中大部分是撒麻耳干人﹔同时设置的弘州(今河北阳原)纳失失局﹐领有西域织金绮纹工三百馀户﹐教习从中原各地签括来的工匠织造纳失失。元世祖时﹐伊利汗阿八哈遣来的回回炮匠阿老瓦丁﹑亦思马因等﹐所造回回炮(抛石机)能发射一百五十斤重的巨石﹐比中国原有的抛石机优良﹐於是元朝政府从全国各地签括匠人﹐成立回回炮手军匠万户府﹐在他们指导下制造﹑使用回回炮。西域木速蛮工匠的迁入﹐促进了中西手工业技术的交流和元代手工业的进步。
文化
元代是中国多民族文化交汇融合的重要时期﹐入居的木速蛮对元朝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一方面﹐他们带来了伊斯兰国家的天文学﹑医学﹑地理学﹑建筑术﹑文史﹑音乐等多方面的科学文化成就﹐更加丰富了中国文化。天文学家札马鲁丁应忽必烈之召东来﹐撰进万年历﹐并制造了一套西域天文仪器。元朝政府特立回回司天台﹐掌观测衍历﹐以札马鲁丁为提点﹐集中了一批木速蛮天文学家在其中工作。由於元代全国各地都有许多木速蛮居民﹐回回历也成为元朝通行的历法之一。在元朝宫廷和民间都有不少木速蛮医生﹐用他们本国的医术和所谓“回回药物”治病﹐常有奇效﹐被称为“西域奇术”。元朝中书省礼部属下设有常和署﹐专一管领回回乐人﹐回回乐也成为中国音乐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木速蛮人久居中国﹐学习汉族文化﹐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学者﹑文学家和艺术家﹐如赡思﹑萨都剌﹑高克恭﹑丁鹤年等﹐他们的作品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之一。
信仰
木速蛮移民入居元朝後﹐仍世代保持伊斯兰教信仰及其制度和习俗。元朝统治者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政策﹐因其俗而治其民。根据
成吉思汗的“札撒”﹐给予伊斯兰教掌教人员
答失蛮等以免除赋役的优待﹔伊斯兰教的礼拜寺(mesjid﹐元代音译密昔吉﹐俗称回回寺)﹐和佛寺﹑道观一样得到政府的保护。木速蛮的宗教活动和生活习俗都不受限制。
管理办法
元朝政府设置“回回哈的司”(哈的﹐qai﹐阿拉伯语﹐伊斯兰教法官称号)﹐掌管木速蛮的宗教事务及刑名﹑词讼诸事﹐使自治其徒。至大四年(1311)元仁宗即位後﹐罢回回哈的司属﹐规定“哈的大师止令掌教念经﹐回回人应有刑名﹑户婚﹑钱粮﹑词讼并从有司问之”。天历元年(1328)﹐因木速蛮大臣倒剌沙等拥立泰定帝子﹐与元文宗对抗﹐文宗下令罢回回掌教哈的所﹐并命各地追究倒剌沙的同党﹐木速蛮势力受到一次较大打击。但不久文宗即诏谕中外:“凡回回种人不预其事者﹐其安业勿惧。”可见这只是一次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不涉及宗教或民族斗争。元末来中国旅行的摩洛哥人伊本拔图塔报导说﹐当时中国每城都有木速蛮的居住区﹐各有一主教(Shaikhal-Islam)总管有关教民的一切事务﹐一“哈的”掌审判(大概木速蛮们自相诉讼仍由哈的决断是非)﹔各地木速蛮都在自己的居住区建有礼拜寺﹐以为祈祷之所。据至正八年(1348)中山府(今河北定县)《重修礼拜寺记》碑文载﹐当时“回回之人遍天下”﹐近而京城﹐外而诸路﹐其寺万馀”。木速蛮移民散居在中国各地﹐编入当地户籍﹐另为一类﹐通称回回户。元朝政府规定﹐除
答失蛮等掌教念经者外﹐一般回回民户﹐需与其他民户一样负担赋役。回回人长期与汉族人民相处﹐经历数代﹐受到汉文化日益深刻的影响。他们习汉语﹐读儒书﹐并仿效汉人的姓氏名号定姓立名﹐自元中叶以後逐渐普遍。但在接受汉文化的同时﹐他们仍保持自己的宗教习俗﹐世代不易﹐区别於其他民族的居民﹐後来形成为中国的回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