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列车终点》是当代作家
王安忆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杂志《
上海文学》1981年第10期。
内容简介
知青陈信排除重重困难,放弃了自己在新疆的教师岗位,放弃了懵懂的恋情,一心只想回到家乡上海。刚回上海的陈信不能适应上海的快节奏生活,他甚至学不会像上海人那样挤公交。当他意识到三弟在家游手好闲是因为顶替母亲工作的名额留给自己时,除了在那拥挤的“违章建筑”里叹息,他什么也做不了。陈信因为拒绝了一个长相不体面,却能提供结婚住房的姑娘的相亲要求时,大哥一家担心陈信以后会与他们分房子,于是对母亲提出分家的要求,使得家里的裂缝更加明显。陈信这时才明白,自己因为替大哥做知青,将离开上海这十年吃的苦当做王牌随时甩出去,对家人来说也是一种绑架,他们都有着各自的艰辛。在陌生的故乡、疏远的亲情、拮据的经济状况下,陈信不禁开始思考,自己不顾一切选择回到上海的决定。他不禁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新的思考,他觉得自己追求的目的地,应该再扩大一点。
创作背景
王安忆的《本次列车终点》创作于1981年,当时正处于“文革”结束的转折时期,大量的知青返城,社会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王安忆也于1970年赴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农村插队,在“文革”结束后人们思想得到极大的解放,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当时社会人们心里的普遍现象创作了《本次列车终点》。
在谈到小说的写作过程时,王安忆说:《本次列车终点》写过两稿,第一稿在艺术上比较多地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写好后总感到深度不够,缺少艺术力量,结果重写了第二稿,她竭力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来写,力求以生活本身的内容来打动读者。她想第二稿更好些,表面上看来平淡,但实质上更深沉。
人物介绍
陈信:主人公陈信是上海知青,他主动代替哥哥下乡劳动,十年后重获回上海的机会,陈信选择坐火车回上海,一路上陈信心中若有所思,想到即将面对的熟悉又陌生的上海,心中有着千愁万绪。回到上海后,由于家庭的贫困,他受到来自工作、家庭和爱情等各方面的压力。渐渐地他开始意识到回到上海其实不是生活的终点,恰好是人生的开始。
陈仿:陈信大哥。大哥虽然要比陈信大三岁,可从来都受着弟弟的保护。他长得又高又细,小时候,外号叫“长豇谷”。功课虽则很好,室外反应却很慢,玩起来十分笨拙。跳长绳,绳到他脚下必定绊住;官兵捉强盗,有他的那方必定要输。当知青上山下乡面临“两丁抽一”、妈妈流着眼泪为两个儿子“手心手背”犯难时,陈信挺身而出,主动顶替了哥哥。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小说主要写上海知青陈信插队十年,盼望能够回到上海。然而当他终于回到了上海,却面临着许多新的生存烦恼,如家里人多地狭不够住的房子纠纷,弟弟无业而自己工作的不如意,大龄找对象成家难等。虽然他感到了在上海生活不容易,但又意识到不能将回上海当作自己最终目的地,自己追求的目的地应该再扩大一点,他人生的列车仍要出发。小说结尾,陈信迷茫而苦恼的思想终于有了坚定的认识:“他只知道,那一定要是更远,更大的,也许跋涉的时间不止是一个十年,要两个、三个、甚至整整一辈子。也许永远得不到安定感。然而,他相信,只要到达,就不会惶惑,不会苦恼,不会惘然若失,而是真正找到了归宿。”作为返城知青,陈信人生中的迷惘和苦恼具有代表性和时代现实意义,反映了经过十年浩劫后的一些青年的精神面貌。
艺术特色
小说中,有几个空间设计,即公交车、“违章建筑”、弄堂和家,非常有年代感和地域特色。陈信初回上海,搭公交时被其他乘客骂道:“外地人挤车子真是笨!”当他见人们井然有序地站好时,陈信感叹上海人善于在狭小的空间生活。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到处奔驰着这种上海人称之为“大篷车”“巨龙车”的公交车。其作为市民出行的有限选择,往往人满为患。人们拥入城市,希望在其中拥有一席之地,这种对空间占有的排他性,在物质资源匮乏的年代尤其突出。在物理空间上越接近某人,就越会导致一些典型的后果。比如关系的极端情绪化,难以将互动关系理想化。在这样拥挤的上海,个体与个体之间更需要心理上的距离感来缓解这种冲突和焦虑。车上的乘客默默地搭乘着公交,没有语言肢体的交流,不想和陌生人有任何交集是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对心理空间的捍卫。女乘客对陈信的叫嚣是语言上的空间分隔,皆是心理距离需求使然。
小说中的“违章建筑”指在弄堂里搭建的小阁楼。即使这样一个小空间,陈信需要和弟弟共享。陈信难以适应新的生活、新的节奏。快速的生活节奏与农村的轻松、散漫大不相同,那是时间上的挤压,而公交车、阁楼、弄堂等每天必处的拥挤空间是对他心理空间的挤压。“违章建筑”是陈信心理的堡垒,是他所需要的空间,是可以将他和上海隔离的一个空间。当他感到城市生活的极度压力后,他渴望通过生活空间的距离感,来保持内心的完整。而当这样的需求无法满足时,他充满紧张感。
作品影响
短篇小说《本次列车终点》载《上海文学》1981年第10期,被《
小说月报》1981年第12期选载。该小说获得1981年第二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国作家协会1981年优秀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电影。
作者简介
王安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
复旦大学教授。长篇小说代表作有:《
长恨歌》《
富萍》《
启蒙时代》《
天香》《
匿名》等。《长恨歌》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启蒙时代》获第二届红楼梦奖评审团奖,中篇小说《
流逝》《
小鲍庄》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本次列车终点》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发廊情话》获
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王安忆2013年获
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16年获
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