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问答》的作者是唐宗海,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古代中医药学著作。清代四川籍著名医学家唐宗海编撰。该书分上、下两卷,刊于1893年,乃唐氏和他的学生张士让就本草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所作的问答整理而成。对中西医药的不同理论观点,以及中药药性对人体医疗的相互关系等,均作了探讨。现有《
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本。
内容简介
《本草问答》是清末名医唐宗海与其弟子张伯龙答问药之理的记录。唐氏在《本草问答》中具体地阐发了辨别药物的理论与方法,指出药物的形色气味、部位、升降、所生的天地时间方位等因素,决定了药物之功效。所谓『论药者,或以地论,或以时论,或但以气味论,各就其偏重者以为主,而药之真性自明。』
即研究药物的功效,应当根据药物的自身特点,有选择地采用因时因地、因气因味的不同分析方法。
唐氏在书中所强调的『深研五运六气气化之理,以药味之偏纠正人体阴阳之气的偏盛偏衰』理论,值得读者反复学习玩味。
图书目录
叙
本草问答卷上
问曰:药者,昆虫土石,草根树皮等物,与人异类,而能治人之病者,何也?
问日:神农尝药以天地五运六气配人生五脏六腑,审别性味,以治百病,可谓精且详矣。乃近出西洋医法全凭剖视,谓中国古人未见脏腑,讬空配药,不足为凭,然欤否欤?
问日:西人谓彼用药全凭试验,中国但分气味以配脏腑,未能试验,不如西法试验之为得也,其说然欤?
问曰:辨药之法以形色、气味,分别五行,配合脏腑主治百病,是诚药理之大端矣。而物理相感,又有不在形色气味上论者。譬如琥珀拾芥,磁石引针,阳起石能飞升。蛇畏蜈蚣,蜈蚣畏蟾蜍,蟾蜍畏蛇,相制相艮,均不在形色、气味上论。又何故也?
问日:物各有性,而其所以成此性者何电?
问日:人参不生于东南而生于北方,古生上党,今生辽东、高丽,皆北方也,此何以故?
问日:黄芪或生汉中,或生甘肃,或生山西,或生北口,外今统以北方立论。有理否?
问日:肉桂生于南方,秉地二之火,以人血分固矣。乃仲景肾气丸用之,取其化气而非取其化血,此又何说?
问日:入气分、入血分其理未易明也,请再言之。
问日:苦得火味,其人心清火泄血,理可知矣,惟辛味之品是得肺金之味者,乃亦能人血分。如肉桂、桂枝、紫苏、荆芥,此又何说?
问日:生地质润,中含水液,阿胶济水煎成,性本水阴,二药皆能生血,何也?
问日:南北地有不同,所生之药即有水火、血气之分,先生已言之矣。至于东、南、中央,岂无异致,何以不论及耶?
问日:甘草入脾,何以生于甘肃?白术正补脾土,何以不生于河南,而生于浙江?
问日:药有以天时名者,如夏枯草、款冬花得无以时为治乎?
问日:药多以味为治,味之甘者则归脾经,乃甘昧之药多矣。或正人脾胃,或兼入四脏,此又何以别之?
问日:苦者火之味也,而味之苦者均不补火,反能泻火,何也?
问日:泻火之苦药其色多黄,又何故也?
问日:得苦之火味者,皆得水之寒性,能清火矣。何以艾叶、故纸、巴戟、远志,其味皆苦而皆能补火何哉?
问日:辛者金之味也。金性主收,今考辛昧之药,皆主散而不主收,其故何也?
……
本草问答卷下
作者简介
唐宗海(1846-1897),字容川,四川彭县人。晚清著名医学家。早年学文,后来学医,为早期试图汇通中西医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唐氏在少年时,从师李本生学文,复又从新都王利堂习理,至十六岁时已闻名乡里。四十三岁时中进士,授礼部主事。宗海自青年时代起,就深感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并开始涉猎医学。其父患的是血证,因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数年后亡故。宗海痛感自己的医道不精,自此通览方书,精研岐黄。
代表作有《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鹏寒论浅注补证》、《金匮要略浅注补正》,第一次建立了治疗血证的完整体系的《血证论》,以及《医学见能》、《痢证三字经》、《医易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