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语一级字,读作zhū或shú,最早见于甲骨文。
汉字源流
指事字。在字形上,甲骨文中的“朱”字(如图),就是一棵树木的象形:中间的一竖代表树干;上面向上伸的两个杈代表树枝;下面向下伸的两个杈代表树根。在树干的中间,有一个短横,代表红色的树心。由此巧妙地表达出“朱”字的本义:一种树木的名称,即“赤心木”——一种树心为红色的树木,属松柏。金文中的“朱”字(如图)由其甲骨文字形演变而来,主要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将树干中间代表红心的短横变成了—个黑色的圆点;另一种是将其变成了两个短横。小篆阶段的“朱”字(如图),在整体结构上也与其甲骨文字形相似,只是笔画更为线条化。此后各种字体中的“朱”字,皆由此发展而来,最后演变为楷书中的“朱”(如图)。在字义上,“大红色”、“朱砂”、“染成大红色”、“大红色的物品”等含义均是由本义引申出的。一说“朱”字是“株”字的本字,本义是“树干”而“赤心木”是引申义,是非未详。
繁体字“硃”是朱加旁分化而来的后起形声字,从石,朱声。字义用于表示矿物义。又引申为朱墨或红色。
如今简化字统一使用“朱”。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第六上】【木部】
朱,赤心木,松柏之属。从木,一在其中。章俱切。
说文解字注
【卷六】【木部】
朱,赤心木,松柏之属。
段玉裁注:朱,本木名,引伸假借为纯赤之字。【糸部】曰:“絑,纯赤也。”是其本字也。
从木,一在其中。
段玉裁注:赤心不可像,故以一识之,若本末非不可像者,于此知今本之非也。
章俱切。
段玉裁注:古音在四部。又按,此字解云:“赤心木,松柏属。”当厕于松、樠、桧、枞、柏之处,今本失其旧次。本、柢、根、株、末五文一贯,不当中骾以他物。盖浅人类居之,以傅会其一在上、一在中、一在下之说耳。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朱
《
唐韵》:章俱切,《集韵》、《韵会》:钟输切,《正韵》:专于切,并音珠。《说文》:赤心木,松柏之属。从木,一在其中。一者记其心。徐曰:木之为物,含阳于内,南方之火所自藏也。
又《山海·西荒经》:盖山之国有树,赤皮,名朱木。
又朱赤,深纁也。《诗·豳风》:我朱孔阳。注:谓朱色光明也,寄位于南方。
又朱儒,短小之称。《左传·襄四年》:臧武仲败于邾。国人歌之曰:“朱儒,朱儒,使我败于邾。”或作“侏儒”。
又姓。《统谱》:颛顼之后封邾,后为楚灭,子孙去邑为朱。 又望出吴郡。
又《
集韵》:慵朱切,音殊。朱提,县名。《前汉·地理志》:属犍为郡。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参考资料:)
书写演示
(参考资料:)
各体书法
音韵汇集
(参考资料:)
常用词组
(参考资料:)
方言集汇
◎ 赣语:dhwu1 dhwɛ1 朱坊
◎ 客家话:[海陆腔] zhu1 [东莞腔] zu1 [台湾四县腔] zu1 [客英字典] zhu1 [沙头角腔] zu1 [梅县腔] zhu1 [陆丰腔] zhu1 [客语拼音字汇] zu1 [宝安腔] zu1
◎ 粤语:zy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