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玉,原名鹤璋,字寿池,笔名铿锵、汪扬、越夫等,1926年生于浙江绍兴,畲族。朱丽生为朱熹第二十三代孙,成年后弃学从商,在一家当铺里做职员。母亲汪生姑原籍浙江景宁,畲族人,幼年被人拐卖到绍兴,在大户人家做丫头。十七岁时,朱仲玉四十多岁的父亲因前妻去世,把她从大户人家买来做续弦。过门后,为了照顾好前面的孩子,自己十多年不敢生育。后来生了朱仲玉哥哥(排行老五)、姐姐。三十二岁时(其时父亲五十五岁)才生了朱仲玉,排行老六。因为是庶子,在家庭中备受同父异母哥哥及嫂嫂的歧视,因此从小就形成了沉默寡言的孤僻性格。
十一岁以前,朱仲玉在家乡绍中附小上学。十一岁那年,
抗日战争爆发,父亲失业,家里陷于揭不开锅的困境,父母只好打发小学未毕业的朱仲玉去投靠当时已嫁到
上海的同母姐姐。姐姐也没法养活朱仲玉,朱仲玉只好跟着邻居去贩卖蔬菜。后来经人介绍进一家镜子厂做童工,不久又转到一家电器商店做学徒。因为想继续上学,朱仲玉每天晚上偷偷温习带在身边的小学课本。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夜,朱仲玉从电器商店逃出来,跟着一批高中毕业到内地去上学的青年,偷越日寇封锁线,徒步行走几千里,流浪到江西赣州,考入国立第十九中学上学。高中二年级时,抗战胜利,学校解散,朱仲玉重回
上海,以同等学历考入
上海法政学院。读了一个学期,因奖学金不够维持生活,只好辍学去做小学
教师。
个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苦难,使朱仲玉对国民党政府失去了信心,因此经常在一些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讽刺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发泄自己的牢骚,结果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被列入准备逮捕的黑名单。一个了解内情的十九中老同学给朱仲玉通报了消息,叫朱仲玉赶快逃走。当时朱仲玉跟
上海《前线日报》主笔
曹聚仁过往比较密切,就请他帮忙寻找活路。他介绍朱仲玉到缅甸
仰光《中华商报》去工作,给朱仲玉写了介绍信,还通过他的老朋友外交部驻沪特派员
叶公超给办了出国护照。这样,朱仲玉才偷偷逃离
上海,到了缅甸
仰光,在挂着“中立”招牌的《中华商报》任副总编辑。不久,又在缅甸华侨中学兼任中文史地教员。1948年下半年,一位在
仰光进步报纸《人民报》工作的李军同志经常主动与朱仲玉接触,告诉朱仲玉“中立”的道路走不通,应当旗帜鲜明地站在进步阵营这一边。后来朱仲玉才知道他是中国共产党驻缅甸支部的负责人。在他的教育下,朱仲玉逐渐醒悟,于1949年1月正式接受党所分配的任务,脱离《中华商报》,转到民主同盟驻缅支部创办的《新
仰光报》工作,开始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为祖国解放奔走呼号。朱仲玉的活动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嫉恨,在朱仲玉回家的半路上对朱仲玉进行突然袭击,打伤了朱仲玉,并勾结缅甸政府将朱仲玉驱逐出境。当时因朱仲玉妻曾柏熙正要生产,拖延了一段时间,到1951年,朱仲玉终于回到了阔别四年之久的祖国,开始了新的生活。从1952年开始,朱仲玉先后在甘肃天水铁路中学、河北石家庄铁路学校、北京第八女子中学教书,1956年被任命为女八中教导主任,1960年调到北京
教师进修学院任教,并主编北京市使用的中小学历史教科书。“文革”期间,由于朱仲玉有一段流浪海外的经历,又由于朱仲玉在回国后写了不少文章和书籍,更由于与北京市副市长吴晗过往比较密切,因此备受冲击。经过不断批斗以后,下放通县麦庄公社劳动改造。1970年,调回城里,分配到第156中学控制使用。1976年,落实政策,取消“文革”期间强加给朱仲玉的种种罪名。1979年,调入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任副教授,从事史学研究工作,培养中国史学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并负责编辑《
史学史研究》季刊。
政治气候的转变,使朱仲玉这个苦孩子出身的人开始有了过去想也不敢想的美好生活。上了大学讲坛,给研究生上课,朱仲玉深感自己根柢浅薄,心虚发怵,必须加紧努力读书充实自己,才能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和学生的期望。于是朱仲玉夜以继日地读书求上进。通过不断读书,不断思考,朱仲玉的研究成果不断积累,论文和著作时有出版。到1999年年底,朱仲玉完成了一百多篇学术论文,十多本著作(合“文革”前的共三十多本),一百多篇历史小品(合“文革”前的共二百多篇)。在教学上,朱仲玉多次被评为优秀
教师、模范教师。在写作上,朱仲玉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的奖励,已出版的著作累计印数已超过七百多万册,其中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也受到社会公认的有以下几种:(1)
白寿彝主编的《
中国通史纲要》中朱仲玉撰写的三国至隋唐及明清部分,此书被许多高等学校定为通史教材,并获1979—1983年全国通俗政治理论读物一等奖。(2)《中国历史故事》(后改为《
中国通史故事》)中的上古至西周、战国至南北朝部分和南宋与金部分,曾先后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图书奖一等奖、最佳畅销书奖,并被中宣部、文化部、团中央、新闻出版署等确定为一百种爱国主义读物之一。(3)《
可爱的祖国》的历史部分,现被澳大利亚一些大学采用作中国历史教科书。(4)《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出版以后,香港和台湾两家商务印书馆都立即拿去翻印,上市才一个月即告脱销,马上又印了第二版。(5)和(6)《
源远的祖国》、《
辉煌的祖国》系《中国情丛书》中的两本,被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署认定为国家九五规划的重点图书。(7)《
不知道的世界》(历史考古篇)于1999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此外,朱仲玉的作品中较受读者欢迎的还有《南唐演义》(印量14万册)、《
前清盛世》(印量50万册)等。在历史科学研究方面,朱仲玉在中国史学史、隋唐五代史、明史等几个领域有较多的收获,对地方文化史(其中特别是潮汕历史文化、浙东史学、江西史学)的研究也有所开拓。朱仲玉写的某些历史小品也有特色,一经刊出,许多文摘类报纸争相转摘,有的文章转摘者竟达七八家之多。
朱仲玉于1989年离休。1994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同年被共青团中央直属的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评为“全国十大金
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