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贵
作家
朱先贵,1962年出生,安徽省无为县人,中共党员。现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世界华文小小说作家总会会员。中华新韵学会广西分会理事会员。安徽省诗词协会会报《中鹰文化报》主编。
人物经历
2004年开始从事业余写作,先后在《诗刊》、《星星》、《诗潮》、《诗歌报月刊》、《散文诗》、《诗人》、《微型小说选刊》、《通俗小说报》、《短小说》、《安徽日报》、《安徽青年报》、《中国散文家》、《西部散文家》、《散文家》、香港《大文豪》、《当代中国》、《青年文艺》、《中国绿城文学》、《江河文学》、《上饶晚报》、《巢湖日报》、《伊春日报》、《周口晚报》、《中国文坛》、《华夏诗词》、《巢湖》、《西南作家文学》、《信江》、《贵州科技》、《诗词世界》、广东《诗词》等国内一百多家多家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各类文章60多万字。与朱超群先生合作主编《当代作家诗人作品选》一书。
获得奖项
2006年小小说《变招》入编《岁月履痕:2005——2006短小说百家新作》并荣获江苏省《短小说》二等奖;同年,短篇小说《神医.色狼》入编《短小说》.增刊《花香馥郁》荣获优秀奖。2008年《燃烧的中国》外三首诗歌和一则《奥运赠语》入编由中国大众文学会、北京奥运经济研究委员会主办、贺敬之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走向世界的艺术大师”《奥运诗歌》.诗词书画综合卷,并获优秀奖。2009年三首格言入编由中国报纸副刊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外哲理格言》,作品获得金奖。2009年我创作的散文《黑色埋不住春天的声音》获得中国作家协会江西省作家协会、江西省上饶文学院主办的“2009年全国散文作家优秀散文大联展”,该作品入编《中国文坛》专号刊物并获奖;同年,散文《心中的月亮》和《不眠的星空》入编《华夏散文诗选粹》。散文《放不下的惦记》入编《2011年中国散文大联展》。 2010年荣获《中国绿城文学》文学期刊十佳作者。2011年12月进入新浪网草根名博。 《文学的第三只眼睛》荣获2011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奖赛一等奖,作品入编《全国散文精品集.2011年卷》;散文《消失在心底的那片绿洲》荣获散文学会主办的“我与自然”全国散文大赛三等奖。《建党九十周年赞歌》入编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编的《中国当代百名诗词家作品集》并获一等奖。《一个人的世界》组诗荣获“望月杯全国诗文大奖赛一等奖”。2011年11月荣获“中华诗词研究会”、“中华诗词学术研究会”和“国际中华诗词总会”、“中华诗词著作家评委会”授予“中华诗词一级著作家”称号。另外,自2004——2011年期间文学作品先后多次获得《星星》诗刊等文学期刊的优秀奖。
作品节选
《文学的第三只眼睛》
神话故事《西游记》中的二郎神于别的天神不一样,人家只有两只眼睛,他却长了三只眼睛。他额头上的眼睛可不是多余的,有特殊的功能:横开辨善恶,竖开辨神妖。他与孙悟空大战三百多回合都不分胜负。孙悟空七十二变,他却是七十三变化,神通广大。孙悟空变化成庙宇,怎能逃得过他的法眼,一刀砍去,那“怪庙”即刻显示出孙悟空的原型。孙悟空变为展翅的雄鹰,二郎神拉弓便射。恁凭孙悟空变化多端,始终逃不脱二郎神第三只眼睛。
我们文学工作者也要具备二郎神的第三只眼睛,透过事物的外表现象,看到本身内在的本质,发现别人曾经看到而又没有发现的东西,要有超强的透视识别能力。有了超强的透视识别能力,我们的思维才不显得枯燥,我们的文字才能生动活泼,这样的作品就有说服力。诗人雷抒雁与青年诗人座谈时讲了一段形象而中肯的话,他引用明代才子唐寅的咏雪诗:“一片一片又一片,二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皆不见。”就此他说:“诗的前三句是叙事,如果只有这三句,而没有最后一句,我认为它构不成诗。第四句使这首诗顿时产生一种禅意,它把诗的意境展开来,使人产生一种联想……我们现在的诗就缺这么一点东西,没能把一件事件,提升到一种诗意的境界。”这是切中要害之语。我们现在多的正是前三句的“白开水”般的经历叙述,而少的是最后一句的经验感悟。因此,我们的作品普遍不够深刻。文学因缺乏思想而日显失重之态,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比如,普遍性的多叙事少哲思,而能将经历感悟成经验的作品就更少。许多美文也少见思想的美丽。至于巴尔扎克所称赞的“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的艺术作品在近些年来更是寥若晨星。
胡适说,“文学以有思想而益贵。”我们讲文学作品思想的前瞻性,也就是这个道理。文学可以走在政治的前面,见证时代精神的作品才能具有伟大性。经典性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们艺术地揭示了永久人性的真谛。《诗经》、《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时代的个社会、人生的光芒,文学经典著作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他们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学思想的前瞻性所决定的。我们不可否认,艺术家无法改变社会业内的某一生存的状况,但是艺术作品思想的先进性可以净化人类思想的灵魂,间接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最近,我在和网上的一些朋友们交流中,有文友说,“最近我写不出来了,好像什么也写不了”这样的一类的感叹,包括我自己也同样存在着写作上类似的困惑。处于热火朝天的生活我们却文思枯竭了,说明我们这些爱好的写作者和其他的常人一样,只直观地看到事物的外表,没有看到我们生活内在的联系,没有找到我们所要表达方式的切入点,我们还不具备文学的第三只眼睛,缺少独特的发现和表达能力。如何才能拥有文学的第三只眼睛呢?我们还必须下苦功夫修炼,找到我们需要的智慧法门。打开智慧的法门:一是靠知识的积淀,二是要坚强毅力的支撑;长期持久地学习又是增强智慧的主要来源。前段时间,有位年轻的朋友问我,散文怎么写?小说怎么写?新闻稿又是如何去写?我只有这样和她说的,你提的是基础知识与高端艺术的接轨,问题太大,需要几万乃至于几十万字理论文章贯注的言论,我的知识很浅薄,凭我一两句话是帮不了你的。我又说,要写好文章你得多看书,多看报啊,书上的范文就是你学习的老师,多看、多写就会了。她说,书我看不下去的。我就无话可说了。我喜于写作只不过是自己勤奋罢了,要说成绩是微不足道的。如果需要介绍我个人的写作心得,那就是:多看书,多看报,勤观察,多思考,别的没有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想做个美味的大餐,既不肯下料,又不肯烹调——急功近利,能够如愿以偿吗?文学的第三只眼睛就是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学习、艰难潜行建树作为的修炼过程中成长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9 16:11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获得奖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