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法,
阿塞拜疆城市,位于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西南部,
朱利法区的行政中心,是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第二大城市。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边界左岸的阿拉兹河东南46公里处。
建制沿革
朱利法是阿塞拜疆的古老城市之一。根据历史资料,朱利法(Julfa)市建于公元六世纪。
在远古时代,朱利法市就位于它当今所在的地方。古代的朱利法位于如今的朱利法以西4公里处。经过研究,在这里发现了居民楼,城堡墙,商队,市场和宗教建筑的遗迹以及一座古老的墓地。1939年至1940年在朱利法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单色和彩绘的陶器,青铜匕首,箭和矛头,旋钮,手镯,项链等。
朱利法位于
丝绸之路上,在提高该地区的经济重要性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十至十二世纪,朱利法的手工业和贸易蓬勃发展。十一世纪下半叶,朱利法市开始在国际丝绸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当时,朱利法大约有3,000所房屋,人口为15,000-20,000。来自东方的商人通过这里访问了伊朗,俄罗斯,以及威尼斯,马赛等国,他们与欧洲城市进行丝绸交易。
朱利法是古代萨法维帝国主要城市之一。在16世纪下半叶,朱利法以国际丝绸贸易的主要中心而闻名。这个城市是欧洲-亚洲丝绸贸易的主要交易场所和仓储地。朱利法位于丝绸之路,由于国际丝绸贸易的发展,自16世纪以来已进一步发展成为一座城市。在16世纪,在短时期内,朱利法取得了长足发展。
17世纪,萨法维-奥斯曼战争对朱利法的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大大降低了其经济重要性,也导致其人口与以前相比大大减少。尤其是,沙阿·阿巴斯一世(Shah Abbas I)奉行的重新安置政策严重打击了朱利法在丝绸贸易中的地位,导致其人口迁移到伊朗中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朱利法市在反
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从英国和美国被交付给苏联的援助物资,通过伊朗走廊从朱利法运送到苏联境内。
自1926年以来朱利法一直是该地区的中心,于1948年被授予城市地位。1970年该市人口为5,000,1991年为9,000。
行政区划
朱利法市位于阿塞拜疆共和国下属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朱利法区,是朱利法区的首府所在地。
该城市有1条大道和16条街道。近年来,该市的行政区划增加了3个社区。
地理环境
朱利法市位于Zangazur山脉的尽头,处于低山区,这个城市四面环山。
这个城市属于大陆性气候。记录在阿塞拜疆的最高温度为+44°C和最低-33°C温度。
人口民族
城市人口为1.53万人,平均密度为每1公里255人。主要为阿塞拜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