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剑霞(1882~1941),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活动家,清光绪八年,朱剑霞出生于天长县铜城镇一个农民家庭,原姓陈。成年后从父母之命嫁于铜城镇一木匠为妻。婚后,为维持生计,管为人做女佣。主人有文化,她暗中留心,学习识字读书,未及两年,即可识常用字,能读一般诗文。镇上的一些读书人感其至诚,常予指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朱剑霞已能执笔写数百字的文章。她将古人联语“友天下士,读古人书”贴在门上,激励自己读书求知。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她到安庆女子师范学堂就读,结业后返回铜城与原夫离异,后与铜城崇圣学堂体育教师朱子凡相爱结婚,从此改名朱剑霞。宜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朱剑霞到上海投身革命行列,组织女子北伐队担任后方运输和前线救护等工作,以后又组织募捐队。当时曾作诗寄给铜城诗人吴吟秋:“二百余年仇恨深,普天同愤国沉沦,若论女子从军者,我是千秋第一人”。
民国2年(1913年),孙中山发起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她在上海同革命党人继续从事地下反袁斗争。民国6年,朱创霞在上海创办勤业女子师范学校,并以此作为活动基地。又与上海妇女界组织成立上海女界联合会,宣传爱国,抵制日货。女界联合会在“五四”期间还参加了上海学生联合会,为声援北京学生的斗争,民国11年,朱剑霞又组织成立上海女子参政协进会。民国14年震惊中外的“五册”惨案发生后,上海各妇女团体于6月5日下午在勤业女子师范联合成立上海各界妇女联合会,向警予、宋庆龄参加了会议。会后,朱剑霞等积极敦援惨案中受伤的学生。民国16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她组织女界战士慰劳会并任会长,组织慰劳国民革命军北伐军将士:民国25年,因患病赴安徽九华山静养,后去上海挚友之子李铭家中休养。民国30年卒于南京。
朱剑霞一生除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之外,还热心教育事业。她创办的勤业女子师范学校设师范、初中、小学和政治四科,并特别注重招收贫困子弟入学,学费多予减免。该校还曾设立两个义务班,一为小学班,一为工艺美术班,聘请高等技师传授缝纫、中医、刺绣、花边抽纱等工艺。一律不收学费,凡有志于学习而家庭因难者均可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