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塞佩·德·桑蒂斯
意大利电影导演
朱塞佩·德·桑蒂斯(Giuseppe De Santis),1917年2月11日出生于意大利丰迪,1997年5月16日去世,意大利电影导演,第二代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1940年进入罗马电影实验中心导演系学习,后成为意大利电影进步力量的主要人物和反法西斯的影评家。1947年开始了导演生涯,摄制了影片《悲惨的追逐》。后又拍摄了《艰辛的米》、《橄榄树下无和平》(1950)、《罗马十一点》等反映战后社会现实的影片。这些影片成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作品。主要作品还有:《安娜·扎盖奥的丈夫》(1953)、《爱情的日子》(1954)、《人和狼》(1957)、《漫长的路》(1958)、《男子气的姑娘》(1960)、《意大利人,真棒》(1964)、《一个前途无量的专业人员》(1972)。《悲惨的追逐》获得第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荣获最佳意大利电影奖和国际奖最佳电影提名;《艰辛的米》获得第23届奥斯卡金像奖荣获最佳电影故事提名和第3届戛纳电影节嘉年华大奖提名;第4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皮埃特罗·比安奇奖、第5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终身成就金狮奖。
获奖记录
生平简介
1917年2月11日生于意大利丰迪,毕业于罗马大学;1940年进入墨索里尼指令创建的“电影实验中心”,但他很快成了一位反法西斯的影评家,并成为该中心的刊物《电影》杂志的骨干;在希特勒占领意大利期间(1943—1945),他参加了反法西斯斗争。
1942年桑蒂斯担任影片《沉沦》的助理导演,为以后的新现实主义打下了基础,1946年参加了反法西斯影片《太阳仍将升起》的拍摄。1947年,桑蒂斯第一次独立执导了影片《悲惨的追逐》(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金狮奖),这部反映意大利当时社会问题的影片获得成功,使桑蒂斯跻身于意大利好电影导演之列; 1949年他导演了《粒粒皆辛苦》,这是一部描述收稻女工苦役般劳动的题材的影片。所着重表现的并非人们的贫苦生活,而是人们在这种生存状态下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弗朗西斯卡尽管经受过感情的创伤但依然对爱情怀有真切的希冀,最终她通过努力获得了幸福;西尔瓦娜尽管有许多追随者,但却从未获得过真正的爱情,新现实主义注重残酷现实的真实写照和艰苦生活的客观再现,《粒》用了较多的笔墨去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已经具备了一些表现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特征。
影片《橄榄树下无和平》(1950)展现了意大利农村残酷的阶级斗争。这些影片的风格并不总是一致的,其中包含有自然主义的因素,但是影片素材的社会意义,所提问题的现实性,以及演员高超的演技使这些影片成为意大利进步电影中的重要作品。德·桑蒂斯最出色的影片是《罗马11时》(1952)。1953年德·桑蒂斯导演了一部表现来自民间的意大利姑娘的命运的影片《安娜·柴契奥找不到丈夫》。1954年导演了喜剧片《在恋爱的日子里》,1957年导演了《人与狼》。1958年德·桑蒂斯在南斯拉夫执导了两集影片《一年的路程》。1960年在法国执导了一部心理片《单身汉的住宅》。1962—1964年他在苏联参加了影片《他们走向东方》(进攻与撤退,苏联、意大利)的拍摄工作。这是一部描写被墨索里尼法西斯政府派往苏德战场的意大利士兵的悲剧的影片。1972年德·桑蒂斯执导了影片《未来受到保护的有价值的专家》之后息影。德·桑蒂斯的影片大都表现人民的命运,反映与社会不公平进行的斗争。这个主题是他创作的基础。桑蒂斯1997年5月16日因心脏病,在意大利罗马逝世。
作品介绍
编剧作品
1965年《进攻与撤退
1958年《一年长的道路
1956年《人与狼》
1954年《Giorni d'amore
1952年《罗马11时
1949年《粒粒皆辛苦
1947年《惨的追逐》
1946年《呐喊》
1943年《沉沦
导演作品
1965年《进攻与撤退
1958年《一年长的道路
1956年《人与狼》
1954年《Giorni d'amore
1952年《罗马11时
1949年《粒粒皆辛苦
1947年《惨的追逐》
演员作品
1946年《呐喊》
相关评价
观众对艺术家所描绘的现实生活的态度。当银幕的情节与人民固有的现实主义思想方法相吻合时,作品就能够取得人民的信任。这种信任实际上就意味着影片在观众中获得了成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的美学革命,是继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的,在世界电影史上所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它对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7 19:45
目录
概述
获奖记录
生平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