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壬葆(1909年2月22日-1987年10月24日),浙江金华人,生理学家、放射生物学家、实验血液学家和医学教育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军事医学科学院一级研究员、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委员、院专家组组长。
人物经历
1909年2月22日,朱壬葆出生于浙江金华岭下朱一个农民家庭。12岁高小毕业,13岁进入金华浙江第七中学。
1925年,初中毕业,因为家庭贫困,而高中师范科可免费入学,故进入金华高中师范科。
1928年,从金华浙江第七中学高中师范科毕业,在姐夫资助下考入浙江大学教育系,后转到心理系学习。
1929年,进入浙江大学心理系就读。
1931年,与
沈霁春随心理系教授
郭任远转到南京中央大学借读。
1932年,从浙江大学心理系毕业,之后得到
贝时璋的同意留校任教,担任浙江大学生物学系助教。
1936年,考取公费留学,进入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院研究动物生理学,师从格林伍德博士。
1938年,从英国爱丁堡大学毕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9月,转到伦敦国立医学研究所随A.S.Parkes博士继续研究内分泌生理。
1939年,从英国回国。
1940年,担任成都金陵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教授。
1943年,担任中央大学生理学系教授。
1946年,担任上海医学院生理学系教授。
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朱壬葆担任上海医学院工会主席。
1951年,参加上海郊区土改运动;9月,调至军事医学科学院,参加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理系的筹建工作,并担任研究员兼生理系主任。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1963年3月10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医学学委会上,朱壬葆作为军事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代表,受到了
毛泽东主席的接见。文革期间,被打发到动物园清扫狗房,后来,又被安排到昆明动物研究所一个叫花红洞的地方接受“再教育”。
1970年,被调回了北京,安排在研究所资料室工作。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后,参与制订较长远的任务和规划。
1979年5月12日,代表国家带团参加在日本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放射医学会议。
1980年,被遴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1987年10月2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朱壬葆发现内分泌对部分家禽副性特征的控制与调节不单纯依靠性激素作用,也需要其他内分泌腺参与。他还发现雄性激素不仅存在于雄性动物中,也存在于雌性动物中。他在垂体前叶与性腺及甲状腺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对胃运动的研究中,丰富了胃运动生理知识在放射医学研究中,阐明了造血干细胞对于治疗放射病的重要性,对放射病的防护及药物治疗做出了成绩。
根据2021年6月东南大学校友总会网站显示,朱壬葆在生理学和军事医学方面,先后发表重要著作和论文70余篇。
人才培养
1979年—1983年,朱壬葆为中青年科技人员审稿达510多篇,几乎每年都在招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朱壬葆先后当选为
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总后勤部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军事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委员,院专家组组长;先后担任《
生理学报》《
生理科学进展》《
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放射医学和防护杂志》《
解放军医学杂志》和《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编委,《应用生理学杂志》主编等职。还是英国内分泌学会首批会员。
人物评价
朱壬葆是中国最早从事放射生物学研究者,是中国军事医学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中共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评)
“他(朱壬葆)的一生是做学问,学做人的一生。”(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贝时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