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庄村是济南市
莱芜区省级“千村引智”示范村。他们大力引进使用国外智力,推动了该村食品加工出口的发展战略的实施,成为一个集15家企业、年出口1.6亿元、服务业发展迅速的“千村引智”示范村,人均纯收入由不足800元增长到5800元。
一是促进了朱家庄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跨越。通海公司引进国外技术的冻干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建设新厂区面积70亩,建设冻干车间2座,200立方米冻干生产线4条,冷库18座,加工车间2座,总建筑面积达18000平方米。2004年动工后两年完成,年产值实现1.2亿元,利税1300万元。二是促进了农产品大幅增值。一般地,一斤生姜加工成为日本标准食品以后升值4—10倍。三是促进了农业产业链迅速延长。朱家庄已经建成储藏洞120多个,储藏品种从大蒜、胡萝卜、苤蓝等各种蔬菜到苹果、栗子、核桃各种山果。目前该村冷库已吸纳到华东、华北、华南17个省的农产品。四是较大幅度提升了农民收入。一般固定工每月1000元;季节工每天100—180元。铭源公司职工工资则是一般企业的两到三倍,全部村民已自然地转变为工人。
无公害农业、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新技术标准要求传统农业向集约化经营、大力推行标准化种植转变,继而要求土地和技术集中管理。为此,建设
蔬菜种植基地、农业合作社等经营方式应运而生。通过农业合作社和土地流转等方式,现已建无公害基地4万多亩。2008年朱家庄工业园直接带动各种农业基地40多万亩。“东兴源”牌、“通海”牌、“尔田”牌食品通过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从源头上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扩大出口创造了条件。村宝之城有限公司则走上了电子交易的道路。从2006年开始签约,从事大蒜、蒜薹、板栗、苹果、花生的
大宗农产品交易,积极发展电子交易客户。现正酝酿在莱芜成立大宗农产品姜、蒜、花椒等商品的电子交易平台,进行农民离开土地后的第二次起飞。
朱家庄工业园的迅速发展,调节了不同经济区域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全村正常固定工2400多人,旺季达到每天13000人,最多时达到20000人,俨然一个大型国有企业规模。
莱芜莱城区羊里镇朱家庄村收获加工旺季,正逢北部山区农活淡季。由此一个劳动力市场在朱家庄村自然形成,继而产生了一批劳动力经纪人。他们每天早晨租用公共汽车从雪野、苗山、常庄等山区乡镇送来一批批农民工,傍晚再接回去。现在又出现一个新动向,城里下岗和退休工人也来朱家庄打工。
一是食品标准的理念普遍接受。经验生产成为历史,朱家庄农民体验到了工业标准的内涵并形成了自觉准则。现在仅进生产车间就得经过7遍消毒。出口日本的姜菜选用优质上等嫩姜,采用日本工艺配方,经原料腌渍清洗、脱盐去辣、机械切片、消毒杀菌、净化水调味液配制、充值计量、真空包装、品质检验、金属探测、入库等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二是生产管理日益严格。产前抓选种;产中抓配套,推广施用专用有机肥、农药;产后抓销售和加工。传统作坊生产已经被现代化生产设备、高素质员工队伍、洁净生产环境、严格质检程序、先进的管理模式、现代工艺配方所取代。大部分公司的新进员工,都要在试用三个月接受考核,合格后才录用。生产车间实行轮岗制度,员工每三个月要进行一次轮岗,争取每人都成为技术人员。三是产业理念得到提升。农民进一步认识到土地的增值主要是靠产业调整、技术进步和环境建设。创建食品研发中心需要征用土地,附近的企业和农民都积极作出牺牲予以配合。恒达公司始终精心做贸易,金融风暴下,公司业务波动较小。四是人才第一观念得到强化。通海公司现在各种资产达2.7亿,年经营额4.9亿,是朱家庄实力最大的公司。公司10年前就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要素来抓。大力招收储备各类人才,自费送王承强到瑞士留学,学习国际工商专业,了解国际贸易规则、法律、语言及西方文化。现在,王承强已经接管公司贸易与资本运作业务。五是品牌形象追求逐渐形成。最初是为了尽快脱贫,现在逐渐认识到比挣钱更重要的是品牌,是锤炼自己的看家利器,形成自主产权。
小城镇建设迅速布局。工业园区与农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与初级阶段的农村相适应。住房质量提高的同时,道路、交通、通讯、旅店、培训、金融、法律、运输、多达十几个语种的翻译需求、
劳动力市场等等,也得以迅速发展。发往莱芜的班车现在达到每20分钟一趟;莱城区就业训练中心在朱家庄落成,第一批300人的培训班已经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