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古镇,位于上海市上海青浦区
朱家角镇境内,占地面积308公顷,是座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镇。
历史沿革
朱家角古镇,大约成陆于7000年前,淀山湖底发现有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代的遗物。
宋元期间,朱家角古镇形成小集镇,名朱家村。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因水运交通便利,商业日盛,朱家角逐成大镇。朱家村改名为珠街阁,又名珠里、珠溪,俗称角里。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珠街阁改名为珠里;
清宣统二年(1910年),珠里实行地方自治,改称珠葑自治区。
民国元年(1912年),建立珠葑市公所,设市董。
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为珠葑市行政局。
民国十八年(1929年3月),撤销行政局,仍称珠葑区。
1949年5月,上海全境解放,设朱家角市。
1954年,设朱家角镇。
1958年,朱家角古镇发现了大童新石器时代遗物。
2002年3月19日,
江泽民为朱家角古镇题写“江南古镇朱家角”。
2018年11月,上海市旅游局组织专家前往朱家角,启动对朱家角古镇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进行景观质量资源评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朱家角古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课植园路555号,距离上海市中心48公里、距离虹桥国际机场30公里。
气候
朱家角古镇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气温为15.5摄氏度,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
古镇布局
朱家角古镇占地面积308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10.2公顷,现有历史建筑91处、不可移动历史建筑文物25处、古桥36座、长街9条,并保存有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风貌和生态系统,并以古镇核心区为中心打造成成为文化旅游景区。
主要景点
北大街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被誉为“上海明清第一街”。虽名为北大街,实则不宽,仅3-4米,沿街多为明清风格的二层小楼,底层为店面,二楼居民推窗即可与对楼邻居攀谈、互递物品。古街沿河而建,蜿蜒呈“S”形,在古街的任何一处向前观望,视线距离不会超过五十米,给人一种幽深莫测的感觉。过去北大街号称“长街三里,店铺千家”,如今大多已被纪念品商店取代,但仍保存有“涵大隆酱园”、“江南第一茶楼”等百年老字号,见证着古镇过去的繁荣。
课植园位于朱家角古镇的西北面,占地约现存17997平方米,始建于1912年,园主马文卿历时15年,耗银30余万两才初步建成。园名“课植”寓有“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故园内有“藏书楼”、“稻香村”等景观,与园名相呼应。整座花园由厅堂区、假山区和园林区三大部分组成,不仅集结了江南园林之精华,如:仿建上海豫园九曲桥、苏州狮子林的倒挂狮子亭等,而且将中国建筑艺术与西洋建筑文化相融,成为中西合璧的庄园式私家花园。
放生桥位于北大街东首,横跨在漕港河之上。1571年由朱家角慈门寺僧人性潮历经15年化缘而始建,建成后,为显佛门慈悲为怀,桥下500米之内为慈门寺僧人和香客放生之地。每逢农历的初一、十五为放生日,并在河道中立桩为界禁止渔民在此撒网捕鱼,故名“放生桥”。桥全长70.8米,宽5.8米,高7.4米,是朱家角古镇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上海地区现存最大最长的五孔石拱桥,被誉为“沪上第一桥”。
泰安桥位于北大街中市,横跨在漕港河的支流市河之上。始建于1584年,1685年重建,桥长26.2米,宽3.2米,高4.6米,是全镇最陡的一座单孔石拱桥,桥正对古刹圆津禅院,桥堍至今还竖有两块旗杆石,原用于悬挂路灯,作为漕港河上往来船只的航标。泰安桥位于两条滔滔河流的交汇之处,单拱与其在水中的倒影合成圆形,恰似两条巨龙合抱着明珠,因此,自古以来百姓们都称这里是双龙戏珠的吉祥福地。
。
永丰桥建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寄托了当地老百姓希望永远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桥面用石条铺就而成,看似陈旧不堪,但它却是古镇历史的见证人之一。
廊桥横跨在市河之上,连接着北大街和漕河街,是镇上唯一的木质结构桥,因其形似长廊而得名。清乾隆年间,城隍庙迁建于漕河街,当时市河两岸的北大街和漕河街已日渐繁华,人们必须绕道泰安桥或平安桥来往于两条大街,无论是宗教生活还是商贸活动都非常不便,于是镇民就在两桥之间横架木质桥梁,桥上盖以草棚,为过往行人遮阳避雨,如此惠民惠市,故亦称“惠民桥”。
大清邮局源自1903年,华东地区保留下来的唯一的大清邮局旧址,至今已有121年历史,同时也是上海市青浦区文物保护单位。邮局旧址的门外矗立着的仿清代铜制铸龙邮筒,是朱家角的一张独特的名片,现在仍保留着邮递书信的功能,彰显着“车马慢,书信长”的复古浪漫。
和心园始建于2007年,占地约3000平方米,是园林和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和心园集江南园林的造园精髓。园中花、木、水、池、石点缀亭、台、楼、阁、榭。一步一景、移步移景。和心园所有陈列物均为明、清二代的原始物件。
历史文化
文化活动
2019年06月06日,在朱家角古镇景区举行“我们的节日·端午”暨“共聚朱家角,共铸长三角,共享新时代”2019年长三角古镇传统文化交流活动。
2024年9月27日,以“Enjoy Qingpu-乐江南·趣青浦”为主题的2024年上海青浦文化旅游节在朱家角古镇拉开帷幕,邀请市民游客共襄精彩生活,解锁欢乐金秋的乐趣、雅趣与野趣。
非遗文化
田山歌是我国江南地区的一种颇具个性特征的民歌形式,它在上海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青浦、松江、奉贤、金山,其中又以青浦的练塘、赵巷、金泽、商榻、朱家角;松江的新浜、泖田,最为典型。上海田山歌是农民在耘稻、耥稻时,由一人领唱,众人轮流接唱的田山歌,又称吆卖山歌、落秧歌、大头山歌。其演唱形式独特,自成一格。它的过程主要由“头歌”“前卖”“前嘹”“发长声”“后卖”“后嘹”“赶老鸦”“歇声”等部分组成。2008年,田山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船拳是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民间水上武术项目,在上海市郊青浦、松江和淀山湖周边地区都有着悠久的船拳流传历史,距今已有200多年。《朱家角镇志》中记载,船拳为民间武术,多见于拳船或农历七月廿七迎神庙会。当地民间风俗每年农历七月廿七泥河滩摇快船,船拳在见方约2平方米的拳船头上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这一天由三官堂烧香祭神的拳船回经朱家角时,在漕港河上由三汾荡至水仙庙行程约1000米的水域上,在拳船头上表演。当驶近放生桥时,拳师在清脆的锣点和鼓点声中使出各种绝技,场面热闹非凡。2013年,船拳被列入第四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摇快船从清顺治年间形成民间习俗,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时间,是老百姓在农闲时节(农历七月二十七)前往位于淀山湖中的三官堂庙朝拜焚香,回朱家角赶庙会在漕港河以船为载体进行自娱自乐的水上竞技表演。快船搭起花棚,披红挂彩,头棚悬挂彩灯,中棚有锣鼓手,艄棚插彩旗,为摇撸、扯绷手遮阳,图案有八仙过海、刘海洒金钱等,中棚顶是珍珠串成的狮子抢天球。摇快船5人摇大橹、4人摇矮橹,二支橹9人,分两组替换,中棚锣鼓手4人,头浆1人,每艘快船上共有23人,配上经典的吹打乐“五龙船和水锣经”。船上锣鼓响彻云霄,岸上人山人海,呐喊助威,精彩纷呈。2007年,摇快船被列入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所获荣誉
2004年,朱家角古镇被上海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24年9月,朱家角古镇入选由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入境游客喜爱的十个名城古镇”榜单。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区门票
朱家角古镇无需门票。进入景点需另外收费。
交通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