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履曲·警世》是
元代散曲家
张养浩所作的一首散曲。
作品原文
朱履曲·警世(1)
才上马齐声儿喝道(2),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3)。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⑵。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4)?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5)。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1)朱履曲:曲调名,又名红绣鞋,属于中吕宫调。警世:曲题。
(2)喝道:旧时官吏出行,有仪仗或衙卒在队伍前吆喝清道,使行人回避,叫做喝道。
(3)这的:这个。送:断送。根苗:性命。
(4)天,指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怎生:怎样。
(5)旧来时:旧日
白话译文
刚刚才骑上宝马,就有衙役在前方一齐吆喝开道,这就已经埋下了别人害他的把柄。可他们还一意孤行。直到陷入深坑,心里才开始焦虑。灾祸来了,上哪躲?老天怒了,哪还会把你饶?这时候,往日的威风,早就没有了。
创作背景
这支小曲大约是作者退隐期间写的,他饱经宦海风波,对统治者喜怒无常和官僚们互相倾轧有深刻的了解,因而写下了这支曲子。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才上马齐声儿喝道”,作者只用了一句话就将官员不可一世、耀武扬威的样子表现得惟妙惟肖。“才上马”有“刚刚做了高官”之意,人们常将当官赴职说成“走马上任”。作者张养浩很年轻就进入仕途,对官场上的人情世故非常了解,所以他一口断定“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旨在告诫人们,骄昂跋扈一定会为人招致祸患。“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的悲惨和前面呼来喝去的风光形成鲜明对比,世事莫测,祸福只在旦夕之间。这祸极有可能来自“龙颜大怒”,也有可能来自于做官者的为非作歹本身。通常越是喜欢摆官威的人,越有可能仗势欺人,为非作歹,如此下去,总有一天众叛亲离,自食其果。此句中“恰”字的使用既承接前文的叙述,义暗示下文结果的出现,寓意颇丰。刚刚做官便耀武扬威,是因为不懂得官途的险恶,不能做到心系百姓,等招致祸患了,就只能“心焦”起来了。这也是其耀威扬威的必然结果。在招致祸患之后才“心焦“,到大难临头之时,再去找求生门路,追悔往昔,往往为时已晚。因此,在曲的后半部分,作者便写下了“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作者连用两个反问予人警醒,两个反问在句式上义整齐一致,读来颇有力度感。“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在冷峻的描述与分析之后,将语气变至轻松平易,以玩笑似的语句评价这些官员此时的状态,讽刺之意尽显。同时,这句话写的既是官员遭祸之后的窘态,也就与开头衙役喝道的描写形成r鲜明的对比,既加强了讽刺效果,也使曲子的结构更加紧密了。
从客观上说,“齐声儿喝道”同“送了人的根苗”,,不能算是同等的概念,这就如同评论一局输棋,而说“第一著是败著”一样,未必能使人信服。但作品并非针对喝道的现象本身来评说是非,而是将它作为做官逞威的一种象征,曲中的“上马”,就含有“走马上任”的意味。作者从宦三十年,后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议的高位上引退,是宦海虎口余生的幸存者,因此他抓住现象后的本质,揭示官场功名利禄之徒的下场,也就直捷快当,一针见血,不容怀疑的余地。
名家点评
重庆三峡学院副教授汤宏建: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小令。写法很“土”,表达却不俗,很能体现张养浩这类散曲的语言特点。(《元曲名篇赏析》)
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万云骏:“‘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修辞上是用的窜前夸张,新官上任到垮台完结,这可能要经过几年以至数十年,作者用“窜前夸张”的手法把时间大大移前,使之把上台时的得意相和下台时的狼狈相放在一起,作了鲜明的对照,使人惊醒。”(《诗词曲欣赏论稿》)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69—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相公庄镇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
散曲著称。他的散曲多写弃官后的田园隐逸生活。有《
三事忠告》、《
归田类稿》等。散曲集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明·朱权《
太和正音谱 》谓其曲“如玉树临风”。代表作有《
山坡羊·潼关怀古》等。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
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