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男,1966年7月生。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学术道德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测绘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朱庆,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学术道德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测绘科学与技术),2008年度国家级特聘教授,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7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领军人才,2019年首批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虚拟地理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理论与方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减灾委员会首届专家委副主任,四川省生态文明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长江经济带地理信息协同创新联盟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地理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长江经济带地理信息协同创新联盟副秘书长。
长期从事
地球空间信息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
数字高程模型、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地理环境等方面做了基础性和开拓性工作,研究成果获得广泛应用。
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和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制定了DEM规范和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第十三届和十四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副理事长。
2017年5月2日,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第10号公告,公布5人当选第四批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领军人才。
朱庆教授出版了中英文学术专著5部(由Taylor & Francis和科学出版社等著名出版社出版),发表120余篇学术论文(SCI/17,EI/58,ISTP/13),他引超过2000次。得到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香港裘搓基金和新加坡Tan Chin Tuan学术交流基金的奖励资助,并相继在美国、日本、法国、古巴、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等地做特邀学术报告。赢得了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全国
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6年度夏坚白院士测绘事业创业奖、2008年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被评为
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创新团队骨干成员和国家创新研究群体成员,享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针对三维数字地表建模与分析这一国际学术前沿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以该领域中的地形表面和地物目标实体及其相互关系的抽象与表达为主线,研究了三维数字地表建模与分析和三维GIS等基本问题。建立了统一几何、拓扑、外观与语义的多细节层次三维数字地表模型,包括顾及特征的2.5维和3维Delaunay 三角形网络数字高程模型、面向实际车道的多层次三维道路网络模型和基于语义的多层次三维动态房产模型;提出了基于约束Delaunay三角形网络模型的高精度数字地形快速建模与分析的一系列算法、基于感知测度的离散三维几何细节层次定量分析方法、以及三维模型保持语义和外观特征的自动简化算法;提出了三角形约束的立体影像自适应匹配传播的理论方法和模型驱动的建筑物立面几何重建方法,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复杂影像特征点可靠密集匹配和复杂表面几何自动重建的技术体系,开辟了基于多角度影像自动获取高精度三维空间数据的新途径;负责研制了3种自主知识产权的连续地形表面和离散地物实体3维空间数据建模系统(GeoTIN,VGEGIS 或CCGIS和GeoScope),参与制定了DEM规范和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开展了国家级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库建设等应用工程
长期从事地球空间信息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数字高程模型、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地理环境等方面做了基础性和开拓性工作.指导博士研究生48名(毕业33名)、硕士研究生121名(毕业107名)、博士后5名。其中,博士生李渊赢得2008年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最佳青年论文奖、博士生吴波的学位论文200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博士生TAREK M.A. 获得2008年度湖北省外国留学生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