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楚珍
中国女演员
朱楚珍(1940~2023)澄海市樟林镇人,国家二级演员,青衣、老旦当行。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广东潮剧院一团副团长。代表作品有《闹开封》。
人物评价
演戏演人,演人演心
朱楚珍有一次随剧团出国,分别在《王熙凤》、《赵氏孤儿》、《包公赔情》三个戏中扮演贾母、程妻和王凤英三个人物,有评论文章称赞她的表演是“人各有貌,貌各有心”。后来我跟她坐谈时,她也说过“演戏演人,演人演心”的话。可见这个“心”,就是她在艺术上获取成功、受到赞赏的奥秘。“心”主要是指感情,指从人物心灵深处发出来的感情。“凡写人情物理者,千古相传”(李渔语)。作为一个演员,所需追求的首先应该是表现人之常情,以情感人。当然,情要通过具象来体现,戏曲演员更需要调动唱、做、念、打各种艺术手段,来塑造包括人物的声、容、神、态等在内的外部形象。但这些都要缘情而发,与情相通,行为合理,才能使形象有血有肉。朱楚珍有扎实的基本功,还有清亮圆润、韵味独特、高低不挡、控制自如的唱腔,和落落大方、沉着蕴藉的做功做派,这些都是她艺术创造的优势、获取成功的条件。然而她把戏演得尽情尽理。不露斧凿,让人回味无穷,却主要是来源于她的这个“心”,或者说是形象由表及里、逐渐内化的结果。《闹开封》的诰命夫人,能够在舞台上“活”了三几十年,道理就在于此。她在表演上,一方面让人物凭藉皇亲国戚的权势地位,于公堂之上耍威风,肆元忌惮;另一方面又根据人物面对刚正不阿的府尹,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情势下让其于凶残中现诡谲,无赖中现精灵,当威风耍尽终未能得逞时,更使其毕露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这些都是人物当时当地特定心态的表现,其面风、眼神、手势、台步皆源自人物的心灵深处,所以才使观众感到“不会只见身躯不见灵魂,具有一种真切自然之美”,从而产生共鸣。朱楚珍这种发于衷、形于外的表演功力,在扮演《包公赔情》的王凤英这个感情充溢、情性理交融的人物时,表现更是出色。包拯的嫂娘王凤英,于包拯可谓“情深似海,恩重如山”,但偏偏又是包拯以贪赃在法之罪铡了她指望为其养老送终的亲生儿子包勉,这就不可避免地在她与包拯之间引起一场公理与私情的激烈冲击。朱楚珍对人物感情的波澜变化始终把握准确,表现得层次分明,起落有致。曲唱得荡气回肠,韵味十足,同时又根据人物的情绪流动,不断调整音调和运腔方法,使唱和情始终保持对应和谐。行为、神态的处理也处处以人物的情感变化为依据,讲求适度,激愤时没有流于泼野,悲恸时也不放任自流,在流动中保持稳定,在变化中寻求一致。因此随着剧情的步步推进,人物的思想行为被剖白得尽情尽理,让观众在剧情的汹涌颠簸中倍感人物真实、自然、可信。朱楚珍对这种“演戏演人,演人演心”作如此解释:“从人物的实际出发,去认真地体验捕捉人之常情,然后把真实的、想象的材料与表演手段在心灵中结合起来构思,尽量使人物的言语、行为都能缘情而发,按照他自己的情感而动。”这种具象与心灵相通、紧密结合的形象塑造经验,正是她的表演艺术能够一再赢得观众、受到好评的最重要原因。
艺德双馨 为人称道
人们常用“艺如其人”的话来说明艺术与人品的密切关系,戏曲界还有“艺为有德者居之”的说法,把演员的艺德放到了更加显要的位置。“艺德双馨”,历来都是优秀演员所必需具备的条件,这方面,朱楚珍也有出色的表现。
朱楚珍于五十年代初期带着童年的梦走进了潮剧这座艺术圣殿,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代舞台新人。她开始并未想到要在潮剧舞台上呆一辈子,后来却渐渐地对潮剧这门艺术产生痴迷,以至在舞台上送走了青春,度过了“不惑”,进入了“天命”之年,仍执迷不悟地对潮剧进行不懈的探索和追求。尽管这期间与她同时进入剧团的舞台姐妹,有不少已经因病或不适应剧团工作而半途退阵或改行,而她却一路欢声笑语活跃于舞台之上,以“一分天才和九分汗水”换来创造的成功和喜悦。可以说她对潮剧交出了自己的全部赤诚和爱心,甚至在先后几次与病魔恶斗、住院动手术之后,也仍艺心未泯,决意艺海漫游,将自己的艺术生涯继续延伸下去。她曾经说:“过去的转瞬即逝,未来却是永恒的,要想当个出色的演员,就应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放到无限的事业中去,永做艺海中的一叶轻舟,一滴水。假如放弃潮剧这一行,我真不知道还能干些什么,反正是被潮剧拴住了,连做梦也爱潮剧,想潮剧,既然这样就只好一心一意干下去。”这话听来十分平和,却饱含着她对事业的一片忠诚,这种敬业的精神成为她艺术生命不衰不竭的源泉。
朱楚珍在潮剧舞台上走踏了四十多个年头,在省、市多次得奖,还获得二级演员职称和优秀潮剧表演艺术家称号,苦论艺术造诣,目前剧团没有多少人可以与她相比。要论年龄、辈份,在剧团里也算得是堂堂正正的“老姐”、“阿姨”。令人感动的,是她从来没有把这些挂在嘴上,放在心上,唯一心为潮剧为观众。她始终保持着宠辱不惊、淡名泊利的气度,从来未向组织要待遇、讲价钱,一直以“戏痴”的心态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以“做人要谦虚,艺术要逞强”的信誓,坚持在艺术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奋拼攀登,她年纪大了却仍执着认真,戏一部又一部地接,日日夜夜跟着剧团闯南走北.有时抱病演出在舞台上昏倒了,也是稍事治疗休息就马上接她的戏,把一切艰辛置之度外,所以许多人说她越活越年轻、越精神。她时刻不忘敬业克己,与同行相处信守恭、谦、让,无论何时何地都保持和蔼可亲的样子。拍摄电影《告亲夫》时,扮演女主角的演员因嗓音较差而请她配音,她不说一声“不”字,但影片制成后她的名字没有出现在银幕上。拍摄电影《张春郎》时,其中的乳娘本是她的戏份。但制片人为了扩大影响,要求将这个角色让给著名老前辈洪妙先生上镜,她也毫不犹豫将角色让了出去。特别是她与青年演员同台演出的时候,从不论名位,争高下,对分配给她的角色无论是大是小,是红花是绿叶,她都一样认真,一样投入,一样以真诚、才艺和严谨的态度去完成演出的任务,用自己可能可见的行动去影响新的一代。如果青年有求于她的地方,她更是将自己所知所能的一切全部传授,所以青年称她老师,值得尊敬尊重的大好人。
朱楚珍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舞台艺术之花,已经很光彩,很斑斓,可她如今照样拼搏在舞台之上,让艺术生命闪耀光华。
人物介绍
朱楚珍(1940~2023),女,潮剧青衣、老旦。澄海市樟林镇人。
1952年参加源正潮剧团。1958年参加广东省现代戏会演,在《党重给我光明》中饰演护士,获好评。1960年参加广东省戏剧青年会演,在《闹开封》中饰演王氏夫人,获青年优秀奖。同年参加潮剧艺术影片《告亲夫》拍摄,为剧中角色颜秋容配音。1963年参加潮剧艺术影片《刘明珠》拍摄,饰演海瑞夫人。在现代戏《南海长城》中饰钟阿婆、《抄家滨》中饰阿庆嫂。这些角色均受专家和观众赞赏。在《彭湃》中饰演陈炯明之母,参加汕头地区现代戏会演,获表演奖。在《陈太爷选婿》中饰演陈太爷夫人,参加第四届广东省艺术节演出,获演员三等奖。1979年以后,多次随团到泰国、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演出,深受观众喜爱。朱楚珍从事潮剧舞台艺术40多年,塑造了众多古代和现代妇女舞台形象。主要人物有《虞姬别霸王》的虞姬、《王魁休妻》的敫桂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祝英台、《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红楼梦》的林黛玉、《刘明珠》的海瑞夫人、《闹开封》的王氏诰命夫人、《续荔镜记》的伯贤夫人、《包公赔情》的王凤英、《宝莲灯》的三圣母、《王熙风》的贾母、《武则天》(下集)的武则天、《岳母刺字》的岳母、《三姑闹婚》的朱夫人等。现代戏有《南海长城》的钟阿婆、《蝶恋花》的杨老夫人、《山村兽医》和《补锅》的大嫂、《槟榔树下》的阿婆等。
所扮演角色反差很大,朱楚珍都能胜任。如扮演夫人一类的角色,演来慈祥敦厚,母仪贤淑,但扮演《南海长城》的钟阿婆,却让人感到爽朗、明快,有豪迈气度。特别是在《闹开封》中扮演王氏浩命夫人一角,泼辣刁钻,使权逞凶,成功地创造了戏曲行当中独特的人物形象,在戏曲艺术界中有较高的评价。她嗓音轻清柔美,演唱自如流畅,咬吐字清楚,善于用轻唱和重唱处理字、声和情的关系,行腔圆润,感情真挚。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录灌唱片出版发行的剧目有《孔雀东南飞》,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宝莲灯》、《闹开封》、《续荔镜记》等。以后录音灌制成卡式带出版发行的剧目有《王熙风》、《包公赔情》、《飞龙女》、《武则天》、《回寒窑》等,录像的剧目有《续荔镜记》、《王熙风》、《包公赔情》、《飞龙女》、《武则天》等。
人物逝世
2023年1月14日中午12时,朱楚珍因病逝世,享年84岁。
所取荣誉
1958年评为汕头地区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59年评为汕头地区文化先进工作者。1962年评为汕头市社会主义建设女能手。1979年评为广东省、全国“三八”红旗手。1983年评为汕头地区直属机关先进工作者,立功受奖。1991年被授予“广东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9 19:15
目录
概述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