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芃,男,汉族,1950 年4月出生,安徽泾县人。1981年1月入党,1968年6月参加工作,东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专业毕业,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历任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现任全国政协委员。
人物简介
姓 名:朱永芃
性 别:男
工作单位: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职 务: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民 族:汉族
籍 贯:安徽泾县
出生日期:1950年04月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毕业院校:东北电力大学
所学专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
最高学历:本科
所属行业:电力业
个人经历
历任黑龙江
虎林发电厂运行副值长;东北电力大学校学生会副主席、系学生会主席;水电部电力生产司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水电部电力生产司综合处副处长;能源部电力司综合处处长;电力部龙源电力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总经理、党委书记;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组书记;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兼任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总法律顾问;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兼任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龙源电力集团公司董事长,是国电科技环保集团公司第一任董事长。社会兼任有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
2013年5月13日因为年龄原因退出领导班子,此后将继续履行职责。全国政协委员
精彩语录
面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调整能源战略,大力推动能源产业变革,将发展新能源作为拉动经济复苏、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主导力量。我国把发展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调整结构、增加投资、促进消费、稳定出口、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结合点,前所未有地加大了扶持力度。在这次新能源变革中,大部分新兴产业和创新技术都集中在电力工业,中央发电企业完全有责任和条件发挥更大作用,以大力发展新能源引领企业转型。
大力发展新能源
推动发电企业科学发展
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在市场需求和体制创新的推动下,我国电力工业进入了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全国电力装机从2002年底的3.57亿千瓦增加到8亿千瓦,年均投产装机超过7000万千瓦,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电力建设的新纪录。五大发电集团坚持优化发展火电,大力发展清洁能源,60万千瓦及以上清洁高效机组占国内同类型机组的62.9%,水电、风电等占全国清洁能源的33.8%,关停小火电机组占全国关停总量的41.3%,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减排量占到了发电企业总减排量的50%以上。6年来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彻底扭转了全国电力供应不足的局面,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增长的需求,也为即将到来的能源产业变革和电力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电力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凸显。一是经营环境日益严峻,发展和经营风险加大。发电企业资本金先天不足,行业投资回报率不高,特别是上游资源价格涨幅较大,电价受政府控制,利润提升的空间有限。尤其是2008年电煤价格飙升,电价疏导滞后,导致五大发电集团当年亏损约330亿元;资产负债率均超过80%,较成立之初上升了10多个百分点。二是电力供需形势逆转,市场竞争更加激烈。1—9月,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同比下降283小时,降幅7.78%。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电力装备水平的提高,今后超常规的电力规模增长和高利用小时发电状况不大可能出现。发电企业在提高市场份额、拓展盈利空间等方面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2008年发电用煤超过全国原煤产量的51%以上。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有一半来自电力排放。不加快调整电源结构,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四是科技创新和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对于核电、风电、太阳能的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关键部件仍依赖进口,导致新能源发展的投资成本居高不下。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薄弱,科研力量分散,自主创新不足,与世界先进能源企业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这些矛盾和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力工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瓶颈,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中央发电企业在调整战略、推动转型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中国国电确立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指导方针,“转型企业、挖掘潜力、提高质量、创造一流”的中心任务,并结合国内能源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率先提出了“以大力发展新能源引领企业转型”的战略方针。其总体构想是:充分发挥中国国电在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的技术和规模优势,培育以新能源为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抢占新能源竞争制高点,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10年初步建成国内一流的综合性能源集团、力争进入世界企业500强。着力推动电源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向规模适度发展与着力提高质量相结合转变,发展模式由相对单一的发电集团向综合性能源集团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由主要增加资源消耗向实施管理和技术创新转变。
中国国电以新能源引领的企业转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到9月底,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近850万千瓦,是成立之初的2.7倍,风电装机总容量继续保持亚洲第一、世界第五;核电、生物质、潮汐、地热等清洁发电项目开发正加快步伐。在高科技产业方面,发挥集团公司在节能、环保、信息化、新能源4个方面的技术优势,积极推进科技产业化,形成了一系列国内、国际领先的清洁发电技术和产品,高科技产业产值和利润以平均每年50%以上的速度递增。
发展新能源
引领企业转型要突出“五个着力”
以大力发展新能源引领企业转型,既要充分考虑到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较长时期内不会根本改变,重视发展清洁煤利用技术,提高能效、降低消耗、减少排放;又要积极发展核电、水电、风电等清洁优质能源,大力调整优化电源结构;还要坚持吸收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依托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新能源科技装备技术进步,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一)着力建设节能环保燃煤电厂。我国以火电为主的电力结构,决定了节能减排的重点是煤炭的清洁利用,这也是推进能源利用方式变革的关键,是发展新能源的应有之义。推广利用清洁煤发电技术,一要大力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利用好国家“上大压小”政策,统一调配和集中使用关停容量,在我国煤炭基地、特高压送出端和经济发达地区建设60万千瓦级以上大机组。以集中供热为原则,在北方大中城市建设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加速取代工业锅炉。二要加强在运电厂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我国尚有40%左右的火电机组未装备脱硫设施,要进一步加大脱硫改造力度,同时积极推广应用脱硝、脱氮、二氧化碳捕捉封存技术,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集中利用综合节能技术,大幅提高发电系统运行效率。三要大力发展新型清洁煤发电技术。加强能源行业的战略合作,推进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电站(IGCC)、大容量循环流化床电站(CFBC)等示范项目建设,掌握核心技术,加快推广应用进程。发电企业要瞄准世界清洁煤利用的前沿技术,不断推进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综合利用各种清洁燃烧和节能环保技术,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电站。
(二)着力提高水电开发的规模和质量。我国水电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低,拥有成熟的水电开发技术和管理模式,决定了水电是最具备大规模开发利用条件的可再生能源。一要稳步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建设。坚持“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的原则,在科学论证、系统规划、持续有序,妥善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加强重点流域的水能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规划,适时建设一批各方面条件比较适宜的大型水电站,加快西部水电基地的开发力度。二要积极开发中小型水电站。在水能资源丰富但地处偏远的地区,根据开发利用条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建设调节性能好、综合功能强的水电站,带动中小流域梯级滚动开发。三是利用和推动建立促进水电清洁开发的机制。一方面要重视利用清洁能源发展机制(CDM),积极争取更多的中小水电CDM项目在联合国注册成功,进一步提高碳减排交易收益;另一方面,要密切跟踪我国水火电同网同价等清洁能源补偿政策,努力提高水电开发的经济性。力争到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规模达到3亿千瓦左右,开发程度达到55%。
(三)着力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核电具有清洁经济稳定集中的特点,风电是当前能够规模开发并有明显效益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发电是未来重要的替代能源,都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新能源。一要加快推进核电开发。按照“加强沿海核电发展,科学规划内陆核电建设”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大力提高核电装机规模,做好三代核电技术的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核电技术体系,推进关键设备和重要材料国产化,提高核电开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力争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规模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二要大力发展风电。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电网接入、电力输送和运行管理等因素,积极建设六大千万千瓦级和30个左右百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进军海上风电,关注研究高原风电,开拓离网小型风电市场。争取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达到1亿千瓦以上。三要积极开发光伏发电项目。推进“金太阳”工程,建设独立、大型开阔地并网和屋顶并网光伏发电等示范项目;发展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建设离网小型光伏电站,解决偏远无电地区供电问题。争取2020年太阳能发电总量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四要根据各地区能源结构特点,稳步推进生物质、潮汐、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因地制宜,适度发展。
(四)着力建设大型低碳化煤炭综合利用基地。煤炭是发电产业链中重要的上游资源,与发电企业发展经营具有高度相关性。发电企业开展煤炭综合开发利用,既是为了保证发电需求,也是为了解决好拥有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问题。一要积极参与煤电基地建设。结合“西电东送”和特高压发展规划,在国家重点开发的13个大型煤电基地,建设大型坑口电站,发展煤电一体化项目、煤层气发电等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布局低碳化能源基地。二要优化发展煤炭资源。在加大煤炭开发力度,提高电煤保障能力的同时,积极推动矿区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开发,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煤炭回采率,有效节约水资源,推动褐煤提质加工技术研究,在煤炭开采、洗选、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不断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三要探索发展煤基多联产项目。加强与大型煤企的联合,研发应用煤基多联产等转化技术,建设煤化工示范项目,提高煤炭资源的减排效果和综合利用效率。
(五)着力发展以新能源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抢占新能源发展的制高点,关键是要掌握核心技术,依靠技术进步促进新能源成本降低和大规模应用,实现创新驱动和产业发展结合。一要实现新能源技术的不断突破。优先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在风电的叶片、轴承、控制系统、提高单机规模,太阳能的多晶硅制备提纯、薄膜电池,核电的大锻件、主泵、控制系统和特殊材料,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储能技术等方面加快技术创新,推进分布式供能系统、氢能和燃料电池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将新能源产业发展成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二要加强新能源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引入海外高新科技行业领军人才,建设新能源研究机构,做好基础性、共性技术和相关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增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三要大力培养新能源产业集群。在强化自主创新、提高技术含量、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前提下,依托发电主业的发展,带动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太阳能发电产业链的建设,做大做强电力节能、环保、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
(作者为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