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山(1917-1946),原名兆祺,又名树春。慈溪庄桥更楼村(今属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人,革命烈士。当过农村小学教员。1937年抗战爆发后,赴延安途经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时,经介绍改入山西临汾八路军学兵队,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3月回宁波,任中共慈溪县工委委员,以县民众教育馆、慈北战时服务大队和县政府兵役科等公开职务为掩护,进行抗日救亡工作。1941年调定海东区,领导敌后武装斗争。1942年冬调四明山抗日根据地,先后任勤慈县办事处主任,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后勤部副部长,兼政治处主任。部队北撤后任留守处副主任、中共慈县特派员。1946年12月31日遭敌人包围,为掩护同志突围英勇牺牲。
人物生平
朱洪山,1917年8月生于浙江省慈溪县庄桥更楼村(今属宁波市江北区)。乳名朱兆祺,又名朱树春。
贫寒求学
1928年,朱洪山11岁时,因父亲失业、母亲病故,他被寄养到上海叔父家。叔父送他进类思小学读书。由于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受到师生们的好评。
小学毕业后,叔父要他弃学经商,而朱洪山坚持要继续读书,叔父不允。他毅然离开了叔父家,到上海虹口栈业做勤杂工,在公会办的一所学校半工半读。有时还当报童,大清早出去卖完报,再去做勤杂工,晚上到夜中学读书,深夜,还在路灯下苦读。
在上海期间,朱洪山结识了一些进步教师和朋友。如当时在天宝路澄贤小学任教的共产党员竺扬。竺扬经常借些马列书籍给朱洪山,朱如获珍宝,如饭似渴地阅读在革命理论的启迪下,他开始接受新的思想,逐渐成长为一个有志向的青年。
一次,一个教师发现竺扬藏有列宁著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就向校长告密,校长本想开除竺扬,但在朱洪山和另一些进步教师的据理力争下,校长没敢开除竺扬。
在上海,朱洪山目曙了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卑劣行径,以及社会当局的腐败。
1935年,朱洪山回到家乡,在鄞县南乡小学教书,并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活动中。
1937年抗战爆发后,朱洪山同陈亨焗、王孝丰一起奔赴延安。途经武汉,经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介绍,改到山西临汾八路军随营学校学兵队学习。
朱洪山通过学习,不仅学到了游击战争的军事知识,更懂得了共产党是抗日救国的核心力量;懂得了抗日战争是全民的战争,必须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日的胜利自此,他从一个激于抗日热情的青年,成长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战士。
投身革命
1937年12月,朱洪山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3月,朱洪山学兵队结业,经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在丽水松阳古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特种工作团做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后经丽水新四军办事处重新分配回慈溪,在晋群小学以老师身份宣传抗日理论。
1938年5月,中共慈溪县工委成立,朱洪山任委员,以县政府兵役科科长的公开职务为掩护,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分管党的组织工作。他还经常给慈东青年抗日救亡宣传队讲抗日游击战争,教唱《大刀进行曲》等抗日歌曲。同时,他以慈北战时服务大队副队长的身份,来掩护革命活动。不久,因带领同志张贴标语,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政治主张时暴露了身份,组织上决定把他调离慈溪县。
1940年5月,朱洪山被组织调到奉西壶潭小学教书,同时担任壶潭自卫队指导员,开展抗日宣传和镊奸防特等活动。
壶潭是个只有100多户人家的穷山村,朱洪山到壶潭村后,深入了解群众的疾苦,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用自已微薄的工资为贫苦学生代缴学费。
朱洪山在村里办起了文化夜校。他把党的团结抗日政策编成文化课本,让青年们既学文化,又懂抗日救国道理,同时还教唱抗日歌曲等等,很受青年们的欢迎。朱洪山还组织当地青年积极分子成立抗日自卫队,开展锤纤防特活动。
1941年10月,中共宁属特委出于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调朱洪山到定海,同陈子方一起组织武装斗争,他改名为朱树春。
1942年6月,朱洪山在共产党控制下的一支抗日自卫大队――定海保安总队第1支队第5大队(定海东区警察大队)任副大队长兼政治指导员。朱洪山经常头戴笠帽,赤着脚出没在海滩上,从事地下武装斗争活动。同年10月,朱洪山调回四明山鄞慈地区做敌后工作。
1944年3月,朱洪山任鄞慈县办事处主任。他亲自拟写布告,宣告县办事处成立。朱洪山组织武装袭击沿途伪军据点,并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鼓励支持抗日的国民党乡长、保长;教育、争取那些站在中间立场的乡长、保长;对那些反动的乡长、保长则采取警告和打击,这样就使县办事处的工作逐渐开展起来。
1945年春,朱洪山根据党中央关于“发动大生产运动”的指示,在鄞慈地区发动群众,开垦荒地,扩种杂粮。朱洪山带头参加劳动,赤着脚同山农一起开荒垦地,挑水担肥,样样农活干在前头,使大生产运动在全县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同年4月,朱洪山调峡新奉地区工作,任峰新奉县办事处主任。7月,出任新四军苏浙军区第2纵队(即浙东游击纵队)后勤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
举枪自尽
1945年9月,浙东纵队奉命北撤,浙东区委成立留守处,朱洪山被任命为留守处副主任,疏散人员、埋藏物资、收回抗币,在白色恐怖之下进行地下斗争。在国民党围剩四明山时,朱洪山以孔奋作为立足点,搭公馆隐蔽,在芝林、章山、旱溪头发动群众开展“反清”斗争。
1946年9月,朱洪山被任命为中共勤慈县特派员。12月31日下午,朱洪山和金声、包纯和到鄞西潘番村执行任务,住在胡阿华家中,被特务吴金华告密。敌人兵分三路包围潘番。朱洪山先发现敌人鸣枪报警,金声、包纯和闻声旋即撤退。在撤退时,朱洪山不幸腿部中弹负伤,加上眼镜跌落,还迷了路。为了不使党的机密泄露,朱洪山忍痛把身上文件全部藏好,举枪自尽,时年29岁。
残暴的敌人把朱洪山的头颅割下,到陆埠、袁马、梁弄悬挂示众,威吓群众。
后世纪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人民为了纪念朱洪山烈士,将他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命名为“洪山乡”,将他教过书的壶潭小学改名为“洪山小学”。
朱洪山烈士纪念碑,赢立在余姚市陆埠黄土岭,由浙江省委原书记薛驹题字。82级台阶,400平方米,云雾祭绕,春算拔尖,茶芽飘香,5人合抱的大枫树枝干参天,象征英烈精神永存!
诗文遗作
只为革命做神仙
(1945年11月作于孔香)
深山密林小公馆,
金毯铺顶金条围四边。
不动椅子自动桌,
圆圈眠床沙发垫。
长年不断自来水,
烧饭做菜不冒烟。
不是无聊享清福,
只为革命做“神仙”。
*此诗写于新四军北撤后作者留守浙东山区的生活。金毯和金条,指麗筝和树枝。不动椅子指岩石。自动桌指膝盖。沙发垫指稻草铺地。